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酒文化―各地酒俗―少数民族酒文化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9
转发:0
评论:0
酒文化―各地酒俗―少数民族酒文化,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

  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青裸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安息国,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史记.大传》又说:“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稽。”可见当时当地酿酒业之发达。《汉书.西域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与西域和亲,公主嫁乌孙国主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人。”乌孙族最初活动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葱岭北,辽代以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载:“王与之酒泉”,杜预注:“周邑”。《水经注.河水二》:“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注:“酒泉,其水甘若酒味也。”世若无酒,不会以酒喻之,说明当时酒在民间生活中已很普遍。酒泉地区当时是少数民族地区。

  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内地后,才开始在国内广泛引种的。葡萄酒的酿制法,于唐太宗时由西域传入长安。后人传说来自西域高昌国。高昌在唐代的辖地西包库车,东抵哈密东境,北越天山,南接于阗,几乎囊括今日的整个新疆地区。高昌国是今族的先祖回鹘人的一支西迁建。《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唐延“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晋张华《博物志》称:“西域有葡萄酒,积年败。彼俗云:可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隋书》和旧、新《唐书》都说西域高昌国盛产葡萄酒。当时汉族人中,只有与西域毗连的凉州(今甘肃西部)才仿造葡萄酒。北宋末年朱翼中所著的《北山酒经》中所说的葡萄酒,只是以葡萄酒酿造法为工艺,以粮食为主料,以葡萄和杏仁为辅助香料制成的酒。直到明代,纯粹的葡萄酒才在内地广泛酿造。

  烧酒原本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元代经西域民族地区传入中原,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主要的烈性饮料。

  奶酒又称乳酒,是中国北方蒙古、哈萨克等牧业(过去主要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料,以马、牛、羊的乳汁发酵加工而成。自然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不高,不易醉;以蒸溜法制成的奶酒浓度高,酒劲大。《鲁不鲁乞东游记》中记载的奶酒制法是:把奶倒入一只大皮囊里,然后用根特制的棒开始搅拌,这种棒的下端像人头那样粗大,是挖空了的。当他们很快地搅拌时,马乳开始发生气泡,像新酿葡萄酒一样,并且变酸和发酵。继续搅拌,提取出奶油,当它有辣味时,就可以当酒喝了。奶酒最初产生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他们以皮囊盛奶,在游牧颠簸的过程中乳汁变酸发酵成奶酒,被牧民发现而利用和进一步加工,流传至今。据《史记.匈奴传》称,“其攻占,斩首虏赐一壶酒”,可见当时酒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已普遍应用。匈奴人饮的酒,除汉王朝送的以外,主要是乳酒。《匈奴列传》说,汉文帝时,中行说投降匈奴,向单于献计,要他摒弃汉王朝送的酒食,“以示不如酶之便美也”。就是乳汁。蒙古人饮用马奶酒的记载,最早见于《蒙古秘史》,该书说成吉思汉第十一代先祖布旦察尔,曾在通戈格河畔游牧的一个部落中饮用过类似于马奶酒的“额速克”。《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的记述。“忽迷思”即马奶酒。清・基城主人《出塞集.塞外竹枝词》注说,蒙古人“以马乳酿酒,每饮必烂醉而后已。”可见马奶酒不仅多,而且好喝,否则不可能“每饮必烂醉”。据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马奶酒确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补肾活血、助消化,而且对胃病、气管炎、神经衰弱和肺结核等疾病有明显疗效。在元代,马奶酒已成为宫廷国宴的饮料,至现代,蒙古族男女老幼皆喜饮马奶酒。

  用酒曲酿酒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中国。法国人利用酒曲生产酒精,已是公元十九世纪末的事了。他们过去造酒,是利用麦芽淀粉糖化的方法。中国人用酒曲造酒比欧洲人早3000多年,这当然与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有关。但是以麦酿酒,却出现较晚。《唐书.党项羌传》载,党项人求大麦酿以为酒,是中国北方有麦洒的最初记载。

  总的来说,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没有不饮酒的,只是饮酒者在民族人口中占的比例、饮酒场合的多少及耗酒量的大小不同而已。换言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且从体总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各地酒俗—少数民族酒文化
粮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小麦在中国是天山南路的古代民族最先种植的;大麦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稻谷是长江下游的古代民族(“东夷”中的一部分)最早种植的;高梁最早产生于中国西南的数民族地区,宋代以后才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青裸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民族培育出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安息国,说:“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史记.大传》又说:“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稽。”可见当时当地酿酒业之发达。《汉书.西域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武帝与西域和亲,公主嫁乌孙国主昆莫,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人。”乌孙族最初活动在祁连、敦煌间,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左右西迁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葱岭北,辽代以后渐与邻族融合,近代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 酒文化―各地酒俗―少数民族用酒习俗
不论中外,有不少民族在烹饪中用酒来作调味品。在中国,有专门的料酒。少数民族中也有类似情况。怒族阿龙支系有种民间传统食品,称之为“肉、酒”。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鸡切成块,用油烹炸后倒很多酒入锅,以文火稍炖即成。肉酒外酥内嫩,酒香诱人,可口而富有营养,是老人和孕妇的食补佳肴。藏族在藏历年时做一种汤食,叫“衮登”,是用青裸啤酒、红糖、奶渣、酥油等混煮成的,其味酸甜香,且微带清苦。广西象州一带的壮族,有种调味品叫“红谷糟”,是以粘米制成的。制法是:将50克米醋与水混溶,洒到微温的米饭中拌匀,然后装坛加盖捂严保温,发酵24小时后,开坛捞出米饭,以清洁的凉水冲洗,堆饭于竹簸寞中,用布盖好。米饭发热即摊开晾凉,凉后又堆起来盖布。每天以水冲洗一次,三日后米粒即成鲜红色,晾干便是糟种。糟米加盐,装坛储存。用红谷糟可以作菜、腊肉的调料,也可以作烧菜的佐料和吃熟肉的蘸料,其味甜酸,酒香扑鼻,满口留芳。广西位佬族和贵...
· 酒文化—各地酒俗—少数民族用酒习俗
不论中外,有不少民族在烹饪中用酒来作调味品。在中国,有专门的料酒。少数民族中也有类似情况。怒族阿龙支系有种民间传统食品,称之为“肉、酒”。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鸡切成块,用油烹炸后倒很多酒入锅,以文火稍炖即成。肉酒外酥内嫩,酒香诱人,可口而富有营养,是老人和孕妇的食补佳肴。藏族在藏历年时做一种汤食,叫“衮登”,是用青裸啤酒、红糖、奶渣、酥油等混煮成的,其味酸甜香,且微带清苦。广西象州一带的壮族,有种调味品叫“红谷糟”,是以粘米制成的。制法是:将50克米醋与水混溶,洒到微温的米饭中拌匀,然后装坛加盖捂严保温,发酵24小时后,开坛捞出米饭,以清洁的凉水冲洗,堆饭于竹簸寞中,用布盖好。米饭发热即摊开晾凉,凉后又堆起来盖布。每天以水冲洗一次,三日后米粒即成鲜红色,晾干便是糟种。糟米加盐,装坛储存。用红谷糟可以作菜、腊肉的调料,也可以作烧菜的佐料和吃熟肉的蘸料,其味甜酸,酒香扑鼻,满口留芳。广西位佬族和贵...
· 酒文化―各地酒俗―少数民族特色酒
中国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夕,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从业不同,因而所饮用的酒的来源和民间酿酒的情况也不同。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主要从事捕鱼业和狞猎业,后两个民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社会残余,他们民间无酿酒活动,饮用的酒都是从周围其他民族处交换或购入的。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佤、德昂、布朗、独龙、拉祜等族狞猎和采集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独龙、怒、傈僳、景颇、佤、布朗、德昂、基诺、拉祜、珞巴、部分黎和高山等族有浓厚的原始公社残余,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还处在奴隶制阶段,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这些民族民间很少有家酿酒。目前,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仍生产和饮用的具有特色的酒大致有如下一些。蒙古族马奶酒: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马奶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酿制的时间自夏伏骒马下驹时始,至秋草干枯马驹合群,不再挤奶时止。这段时间被称为“马奶酒宴”期。酿...
· 酒文化—各地酒俗—少数民族特色酒
中国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夕,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从业不同,因而所饮用的酒的来源和民间酿酒的情况也不同。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主要从事捕鱼业和狞猎业,后两个民族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社会残余,他们民间无酿酒活动,饮用的酒都是从周围其他民族处交换或购入的。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佤、德昂、布朗、独龙、拉祜等族狞猎和采集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独龙、怒、傈僳、景颇、佤、布朗、德昂、基诺、拉祜、珞巴、部分黎和高山等族有浓厚的原始公社残余,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还处在奴隶制阶段,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这些民族民间很少有家酿酒。目前,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仍生产和饮用的具有特色的酒大致有如下一些。蒙古族马奶酒: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马奶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酿制的时间自夏伏骒马下驹时始,至秋草干枯马驹合群,不再挤奶时止。这段时间被称为“马奶酒宴”期。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