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酒文化―典故趣闻―虞集载酒访杨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1
转发:0
评论:0
酒文化―典故趣闻―虞集载酒访杨,  对人评估,往往难以一叶知秋。对于思想感情丰富的诗人,尤须作多侧面的主体观察,

   对人评估,往往难以一叶知秋。对于思想感情丰富的诗人,尤须作多侧面的主体观察,才不至于把人看得扁瘪歪斜了。上一则写及文人相轻恶习在虞集身上的反映,其实他还有虚心好学尊重他人的另一面。
  在“虞、杨、范、揭”中,杨载进入官场最晚。但他一入翰林,就受到侍讲学士赵孟�\的赞赏,文名震动京师。当时,比杨小一岁的虞集,已在京任职多年,位在杨之上,享文名也久。气盛自高的杨载,不买虞集的账,每次与人聚饮论文时,总要说虞集不会做诗。不久,这话就传到了虞集耳中。
  对于杨载的大言,虞集起初很是恼恨。后来他把杨诗找来读了,也便承认他写得不错,确有超过自己的地方。于是他就带着美酒,去拜访杨载。
  杨载是爽快人,与虞集畅怀痛饮,高谈阔论。虞集则是有心人,每每把话题引到诗上,杨载就把作诗的关键,自己的创作体会心得,一无保留地倾倒出来。真可谓一席谈胜十年书,虞集大受启迪。
  回到家中,虞集把杨载诗论再三玩味,遂超悟其理,并施于创作实践。适逢袁桷扈从上京,虞集赋诗送行:
  日色苍凉映赭袍,时巡毋乃圣躬劳。天连阁道晨留辇,星散周庐夜属橐。白马锦鞯来窈窕,紫驼银瓮出蒲萄。从官车骑多如雨,只有扬雄赋最高。
  早在虞集登上文坛之前,袁桷已在“学唐”诗风上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所以诗中将这位前辈比拟为卓荦超群的扬雄。虞集对自己的这首诗颇满意,就请人另纸誊录,转致杨载,并再三叮嘱不要说是我虞集写的,看他如何评论。
  那人遵照虞集嘱咐,把诗送到了杨载手中,杨载展笺诵读再三,说:“写得好,这首诗一定是虞伯生写的,不是他不能写得这么好。”那人大感惊异,问道:“先生您曾经说伯生不会做诗,现在为什么又这样说呢?”杨载就很认真地告诉他:“伯生学问高,我曾经把自己的做诗方法教给他,他领悟得很快,其实许多方面我都是赶不上他的。”
  那人返回虞府,兴孜孜地把杨载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虞集。不料虞集很严肃地告诉他说:“仲弘(杨载字仲弘)把我说得过于好了。他哪里知道,在此之前,我已将这首诗请教过赵公(孟�\)。诗的第二联原先是‘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周庐夜属橐’。赵公说,美则美矣,若改‘山’为‘天’,‘野’为‘星’,就更美了。我是照他意见才改成现在这样的啊!日后写诗,还要再下功夫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典故趣闻―孔子酒醉枣子集
春秋时期,百家学派蜂拥而起,学术争鸣十分激烈,门户之间的攻讦时有发生。然而,儒学的创史人孔子却没有门户之嫌,老子虽然是与儒学鼎足而立的道派代表,但由于孔子十分仰慕老子的名声和才学,依然和学生子路一道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由曲阜学园前往苦县。(今鹿邑县,老子的故里)拜见老子。这天,孔子师徒驱车来到苦县。则一进入县境,便有异香频频飘来,孔子大为惊诧,认为一定有上等美酒酿于老子的家乡。疑惑间已经到了枣集村,孔子师徒眼看天色将晚,便在村东的一家客栈寄宿。夜里,月色空明,晚风习习,枣集村的酒香阵阵袭来,芳香沁人心脾。于是,孔子师徒酒兴大发,心情亢奋不已,辗转不能入寐,孔子随命子路前往打酒。稍顷,子路从枣集村打酒而归,师徒二人如获到宝,便开怀畅饮。因为枣集村的酒酒香宜人,甜美非同一般,师徒二人的酒兴便一发而不可止,直喝到夜阑更深,月沉西天,以致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日高三杆时,师徒二人仍然神态朦胧,醉意犹...
· 酒文化—典故趣闻—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
· 酒文化―典故趣闻―失马赠酒
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日:“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身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解说】秦缪公:即秦穆公(?~前621年)春秋秦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名任好,秦德公第三子。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统治期间,任用贤才百里奚、蹇叔等,使秦国出现了强盛局面。公元前645年,秦穆公曾与中原大国晋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间)大战,俘晋惠公。晋惠公,春秋时晋君,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服:古代一车四马,两马在中者为服,两马在旁者为骖。野人:指务农的奴隶或平民。秦穆公失马,不仅不处罚或责怪食马肉的“野人”们,反怕他们吃骏马肉不饮酒伤亡,于是“以酒施...
· 酒文化―典故趣闻―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
· 酒文化―典故趣闻―三移夜酒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家,前驱款门日:“君至!”晏子被元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日:“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日:“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巨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去。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解说】司马穰苴:春秋时齐国大夫,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梁丘据: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宠臣。齐景公夜间饮酒高兴,想和大臣共享欢乐,转了三家,受到不同的接待,忠心治国的文臣武将晏婴和司马穰苴,都严肃辞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