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影青温碗注子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1
转发:0
评论:0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影青温碗注子,一套精美的酒具此温碗注子1963年于安徽宿松洛土村北宋墓出土,由温碗和酒注子配套

一套精美的酒具

此温碗注子1963年于安徽宿松洛土村北宋墓出土,由温碗和酒注子配套组成。温碗为高圈足深腹莲花形,各莲瓣间的边沿连以刻划的缠枝花卉,圈足外环贴覆瓣莲花。酒注置于温碗中,为与温碗相配合,酒注通体也作六瓣瓜棱形。直口广肩,口部套以筒形盖,盖顶塑一蹲狮。瓶颈下饰贴花覆莲纹一周,肩部微折,高度约与碗口平齐,流柄对称,位于肩的上部。注与碗的上下组合和整个花纹图案设计,协调完美,胎质细腻,釉色明澈温润,青素淡雅,是一套精美的生活用器。

凉酒消暑,温酒暖胃

我国古代不仅有饮凉酒的嗜好,也有喝热酒的习俗。一般来说,给酒加热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将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热,如河南巩义市出土的宋代厨娘温酒图;二是用温碗注子给酒加热。按宋代的饮酒习俗,是将盛满酒的注子放入温碗之中,碗内加注热水,用以温酒,然后斟入台盏或杯中饮用。由于碗内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因此使用这套酒器可以达到时刻保温的目的。

宋代温碗注的发现

在宋代,使用如此成套温酒器来温酒的习俗颇为流行。南方瓷窑多有烧造,除安徽外,在江苏、江西、浙江等地的宋墓中多有出土,北方如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洛宁乐重进石棺画像中均绘有形制与之相近的成套酒器;内蒙、辽宁等地辽墓中亦有出土,就连传世的南唐古画《韩熙载夜宴图》中也有与之相同的温酒注碗。

蓄妓纳客为哪般

《韩熙载夜宴图》,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南唐顾闳中的绘画真迹。长卷,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韩熙载为南唐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欲表明不恋官场之决心,"由是蓄妓妾四十余人,多善音乐,不加防闲,恣其出入外斋,与宾客生徒杂处。"后主李煜闻之,命顾闳中夜至韩宅,目识心记,图绘其实,此画卷即由此而来。全卷可分五个部分,一开筵听乐,二挝鼓助舞,三客散小休,四清赏箫笛,五调笑燕息。第一部分为全卷主题,案几上珍馐并列,酒盏杂陈,其中两套温酒注碗最为显眼,形状与考古出土的实物极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影青温碗注子
一套精美的酒具此温碗注子1963年于安徽宿松洛土村北宋墓出土,由温碗和酒注子配套组成。温碗为高圈足深腹莲花形,各莲瓣间的边沿连以刻划的缠枝花卉,圈足外环贴覆瓣莲花。酒注置于温碗中,为与温碗相配合,酒注通体也作六瓣瓜棱形。直口广肩,口部套以筒形盖,盖顶塑一蹲狮。瓶颈下饰贴花覆莲纹一周,肩部微折,高度约与碗口平齐,流柄对称,位于肩的上部。注与碗的上下组合和整个花纹图案设计,协调完美,胎质细腻,釉色明澈温润,青素淡雅,是一套精美的生活用器。凉酒消暑,温酒暖胃我国古代不仅有饮凉酒的嗜好,也有喝热酒的习俗。一般来说,给酒加热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将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热,如河南巩义市出土的宋代厨娘温酒图;二是用温碗注子给酒加热。按宋代的饮酒习俗,是将盛满酒的注子放入温碗之中,碗内加注热水,用以温酒,然后斟入台盏或杯中饮用。由于碗内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因此使用这套酒器可以达到时刻保温的目的。宋代温碗注的发现...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白釉莲花温碗注子
光亮莹润的温碗注子此温碗注子1974年出土于河北省三河县,系辽代的白瓷。由瓷注子和温碗相配而成。瓷胎极薄,质洁白细腻。施釉均匀,较薄,略有积釉处则白中泛黄,光亮莹润。注子直口,长颈,广肩下折,折棱明显,上腹较圆,微收,矮圈足。盖似覆杯形,弯曲的细长流,的最高处附贴一系饰。自注肩至腹部分刻均等的阴纹六条,使腹呈莲花式。温碗形似六瓣莲花,微敛,腹较深,鼓圆,圈足较高,微外撇。高贵典雅的装饰风格这套酒器在设计造型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注子、温碗虽然几乎光素无花,但仍无损于其内在的高贵典雅、挺拔俊美;温碗曲线形的口沿和注子陡折的肩腹,展示着酒文化中直与曲、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令人观之而回味无穷,堪为酒器中之上品。1963年安徽宿松县北宋墓葬土的影青刻花温注子,无论造型或是花纹的装饰风格均与这件相同。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白釉莲花温碗注子
光亮莹润的温碗注子此温碗注子1974年出土于河北省三河县,系辽代的白瓷。由瓷注子和温碗相配而成。瓷胎极薄,质洁白细腻。施釉均匀,较薄,略有积釉处则白中泛黄,光亮莹润。注子直口,长颈,广肩下折,折棱明显,上腹较圆,微收,矮圈足。盖似覆杯形,弯曲的细长流,鋬的最高处附贴一系饰。自注肩至腹部分刻均等的阴纹六条,使腹呈莲花式。温碗形似六瓣莲花,微敛,腹较深,鼓圆,圈足较高,微外撇。高贵典雅的装饰风格这套酒器在设计造型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注子、温碗虽然几乎光素无花,但仍无损于其内在的高贵典雅、挺拔俊美;温碗曲线形的口沿和注子陡折的肩腹,展示着酒文化中直与曲、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令人观之而回味无穷,堪为酒器中之上品。1963年安徽宿松县北宋墓葬土的影青刻花温注子,无论造型或是花纹的装饰风格均与这件相同。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平素有酒”青釉四系壶
素中有奇的青瓷壶此壶据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小口外侈,溜肩圆腹,内收,矮圈足,整个器体似橄榄状。灰褐胎,及圈足无釉露胎,上腹及口部皆施青釉,釉层较薄,隐约能看出胎底。上腹部题等距四字“平素有酒”款识。辽宁朝阳地区是金女真族的老家,在瓷器制作上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造型古朴大方,刻花粗放或光素无纹,瓶、罐等器多安系钮。“天天有酒”的美好愿望“平素有酒”,寓意“天天有酒”,表达了饮酒人对酒的奢爱和渴望。三国时期,有一吴国人名郑泉,博学奇志,性嗜酒。他平生的一大心愿就是“愿得美酒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乎!”即希望有一艘满载五百斛的酒船,浮卧其中,时时畅饮,而酒不会少。在他临死之时反复叮嘱家人:“必葬我陶家(制陶作坊)之侧,庶百年后化而为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生时饮酒不足,死后希望化成泥土被陶家制作成酒壶,这样就可以永远泡在酒里,生死与酒不分离了...
· 酒文化—宋辽金元时期酒具—“平素有酒”青釉四系壶
素中有奇的青瓷壶此壶据说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小口外侈,溜肩圆腹,内收,矮圈足,整个器体似橄榄状。灰褐胎,及圈足无釉露胎,上腹及口部皆施青釉,釉层较薄,隐约能看出胎底。上腹部题等距四字“平素有酒”款识。辽宁朝阳地区是金女真族的老家,在瓷器制作上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造型古朴大方,刻花粗放或光素无纹,瓶、罐等器多安系钮。“天天有酒”的美好愿望“平素有酒”,寓意“天天有酒”,表达了饮酒人对酒的奢爱和渴望。三国时期,有一吴国人名郑泉,博学奇志,性嗜酒。他平生的一大心愿就是“愿得美酒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乎!”即希望有一艘满载五百斛的酒船,浮卧其中,时时畅饮,而酒不会少。在他临死之时反复叮嘱家人:“必葬我陶家(制陶作坊)之侧,庶百年后化而为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生时饮酒不足,死后希望化成泥土被陶家制作成酒壶,这样就可以永远泡在酒里,生死与酒不分离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