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双身龙耳白瓷瓶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6
转发:0
评论:0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双身龙耳白瓷瓶,一瓶双腹,线条洗练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白胎白釉,胎质纯

一瓶双腹,线条洗练

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这件白瓷形体秀美,线条洗练,富有时代特征。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

颇负盛名的邢窑白瓷

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邢窑白瓷至迟始创于北朝晚期,1971年在安阳发现的北齐范粹墓中首次发现白瓷器。李静训墓土的白瓷器非常著名,除了这件白瓷双身龙耳瓶外,还有一件白瓷鸡首壶,亦是挺拔秀丽,线条刚柔相济,肩上之鸡首,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这两件白瓷酒器,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其灵秀活泼。加之器表施白釉,使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

又名之为“传瓶”

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还珍藏有一件白釉龙柄联腹壶,形制与李静训墓中所出这件双龙柄联腹壶几无二致,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由此可知,此类器应名之为“传瓶”。

“意花与香佩俱芬”的女孩

李静训之父李敏官至光禄大夫,母亲是周宣帝之女宇文娥英,外祖母杨丽华是隋文帝长女、周宣帝皇后。李静训幼年在皇宫随外祖母生活,九岁夭折,葬于长安休祥里万善道场,位于皇城西。别看李静训只是个九岁女孩,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埋葬时极尽奢华。李静训墓中,石椁石棺雕制精美,随葬大量金银玉器和瓷器、玻璃器等。其中有一条镶嵌珍珠和红蓝宝石的金项链,周长43厘米,由二十八个金质球形饰物组成,分左右两组,每球各嵌十颗珍珠,各球之间有多股金丝链索连接。下端垂珠饰。整个项链制作精致,华贵无比。除项链外,还有一对镶珠金手镯和两枚金戒指以及金质发饰、衣饰,手指上都戴着银指甲套。这些饰物把她浑身上下装扮得珠光宝气,灿烂辉煌,正如其墓志铭上所说:“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双身龙耳白瓷瓶
一瓶双腹,线条洗练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这件白瓷形体秀美,线条洗练,富有时代特征。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颇负盛名的邢窑白瓷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邢窑白瓷至迟始创于北朝晚期,1971年在安阳发现的北齐范粹墓中首次发现白瓷器。李静训墓土的白瓷器非常著名,除了这件白瓷双身龙耳瓶外,还有一件白瓷鸡首壶,亦是挺拔秀丽,线条刚柔相济,肩上之鸡首,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这两件白瓷酒器,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其灵秀活泼。加之器表施白釉,使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又名之为“传瓶”在天津市...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褐釉双龙耳壶
器具朴实酒亦香此壶于河南偃师杏园村第一○○三号唐墓出土。盘口外侈,细长颈,肩及上腹部圆鼓而丰满,部渐内收,平底内凹。自口沿至肩部有对称的弯曲双龙,龙首衔壶沿,龙尾搭在壶肩。白色胎骨,坚硬致密,仅口、颈及肩部施褐釉,肩部以下无釉。各地出土的双龙耳壶与此壶形制相同的双龙耳壶在各地多有出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一件,釉色青白,施釉不到底。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为三彩贴花双龙耳壶,白色胎骨,三彩釉不到底。这两件与杏园唐墓中所出的双龙耳壶有一共同的特点,即皆有重龙首、盘口、细颈及肩部的修饰,部及器底则很少装饰,这恐怕是所有唐代双龙耳壶的共同特征。双龙耳壶的源流双龙耳壶,最早可能源自隋代的双龙耳联腹瓶,唐时定型,并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酒器品类。唐代以后,为大量出现的酒注子所取代。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褐釉双龙耳壶
器具朴实酒亦香此壶于河南偃师杏园村第一○○三号唐墓出土。盘口外侈,细长颈,肩及上腹部圆鼓而丰满,部渐内收,平底内凹。自口沿至肩部有对称的弯曲双龙,龙首衔壶沿,龙尾搭在壶肩。白色胎骨,坚硬致密,仅口、颈及肩部施褐釉,肩部以下无釉。各地出土的双龙耳壶与此壶形制相同的双龙耳壶在各地多有出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一件,釉色青白,施釉不到底。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为三彩贴花双龙耳壶,白色胎骨,三彩釉不到底。这两件与杏园唐墓中所出的双龙耳壶有一共同的特点,即皆有重龙首、盘口、细颈及肩部的修饰,部及器底则很少装饰,这恐怕是所有唐代双龙耳壶的共同特征。双龙耳壶的源流双龙耳壶,最早可能源自隋代的双龙耳联腹瓶,唐时定型,并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酒器品类。唐代以后,为大量出现的酒注子所取代。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蓝釉双耳壶
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此壶1998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乡唐代恭陵哀皇后墓中。盘口,细长颈,溜肩,肩部有两个细长弯曲状龙柄,龙嘴衔盘口,鼓腹,急收,小平底。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清新的纯蓝釉瓷器唐三彩是一种彩釉陶器,黄绿蓝三色,自然调渲流淌,互相浸润,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使人观之赏心悦目。但除三彩器外,仅施黄、绿、白、蓝、红、淡青和黑等单色釉者,也清新自然,颇具特色。七十年代在巩义市发现的唐三彩窑址中,就出土少量的单色釉陶器,这种纯蓝釉陶器在唐代较为少见,恭陵出土的这件纯蓝釉双耳壶可能就是巩义三彩窑之单色釉产品。唐代流行的双龙耳壶双龙耳壶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唐代,其前身可能是源自三国以来一直流行的鸡首壶。目前此类双龙耳壶发现不多,主要集中在西安和洛阳两个唐王朝时期最为繁盛的京畿之地
· 酒文化—隋唐时期酒具—蓝釉双耳壶
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此壶1998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乡唐代恭陵哀皇后墓中。盘口,细长颈,溜肩,肩部有两个细长弯曲状龙柄,龙嘴衔盘口,鼓腹,急收,小平底。蓝釉,不匀,有露胎现象。清新的纯蓝釉瓷器唐三彩是一种彩釉陶器,黄绿蓝三色,自然调渲流淌,互相浸润,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使人观之赏心悦目。但除三彩器外,仅施黄、绿、白、蓝、红、淡青和黑等单色釉者,也清新自然,颇具特色。七十年代在巩义市发现的唐三彩窑址中,就出土少量的单色釉陶器,这种纯蓝釉陶器在唐代较为少见,恭陵出土的这件纯蓝釉双耳壶可能就是巩义三彩窑之单色釉产品。唐代流行的双龙耳壶双龙耳壶是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一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唐代,其前身可能是源自三国以来一直流行的鸡首壶。目前此类双龙耳壶发现不多,主要集中在西安和洛阳两个唐王朝时期最为繁盛的京畿之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