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2007龟兹学术研讨会侧记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4
转发:0
评论:0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2007龟兹学术研讨会侧记,2007年8月15至8月19日由新疆龟兹学会、新疆经济报、阿克苏地委宣传部、

  2007年8月15至8月19日由新疆龟兹学会、新疆经济报、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库车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07龟兹学术研讨会”在新疆阿克苏市和库车县举行。此次会议代表共计8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和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湖北、陕西、甘肃。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石窟及新疆各文博单位都有代表参加。会后专家学者们参观考察了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玉奇卡特古城、通古斯巴什古城、拜城博物馆、龟兹博物馆、苏巴什古城、库车大寺、库车王府、天山神木园、阿瓦提刀郎歌舞表演、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列室并观赏了龟兹・多浪歌舞晚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近50篇论文,与会学者分别就龟兹的历史与地理、龟兹佛教艺术与考古、龟兹学术史研究、龟兹文化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新疆地区历史考古研究、丝路文化及各石窟专题研究等问题展开讨论。
  摘要记述如下:
  1、龟兹历史与地理
  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发表《唐代的“神山路”与拨换城》,通过最新资料的发现唐代的“神山路”是安西都护府往于阗去的官方重要通道的一部分,北起拨换城(今阿克苏)、中经神山堡、南达于阗镇,是傍于阗河(今和田河)而行的一条官道,是唐代通向西面诸军镇的交通枢纽之地,也是扼守安西都护府西面的门户,是军事重镇。新疆博物馆贾应逸研究员《龟兹回鹘钩沉》认为西迁安西(今龟兹地区)的回鹘,到了宋代时与西州回鹘统一,并与之共同对付西夏的进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平研究员《掀起拜城史前文化的盖头》,主要介绍了在拜城克孜尔乡和亚吐乡多岗发现的史前墓地(距今3000-2400年)的详细情况,它是研究新疆西部天山南麓的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文化及龟兹地区史前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新疆博物馆王博研究员、库车县文物局傅明方局长《库车县苏巴什古墓改形女颅的研究》,通过人种学的研究,认为苏巴什晋唐古墓出土的女性头颅属蒙古人种类型。新疆拜城县委史志办兼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任克良、吐逊・木沙《浅议龟兹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基因》,分析了龟兹文化中所包含着的中原文化成分。
  2、龟兹佛教艺术与考古
  中国历史博物馆李翎博士《鬼子母图像流变研究――以龟兹地区为中心》,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分析了鬼子母图像在佛教艺术中的发展与流变的过程,又以新疆克孜尔石窟与和阗地区为集中点,分析了两地此类图像的特点。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敦煌研究院卢秀文副研究员《敦煌莫高窟与克孜尔背光比较》(论文参会),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和克孜尔石窟背光的比较研究,表明敦煌莫高窟背光艺术有受克孜尔艺术的影响的一面。新疆师范大学姚维教授《龟兹石窟世俗生活题材壁画的文化探析》,以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世俗题材内容为主,通过图像资料,形象地展示了古代龟兹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关系。东华大学沈雁博士《库木吐喇第79窟世俗供养人服饰研究》,从服饰的角度对库木吐喇79窟回鹘世俗供养人图像进行研究,通过对敦煌石窟和新疆其他石窟壁画中的回鹘人服饰的比较,发现第79窟回鹘供养人服饰比较特殊,是研究回鹘服饰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天水博物馆王来全副馆长《龟兹石窟降魔图中佛像坐姿与内地的异同》,就克孜尔石窟中降魔图中的佛像坐姿和内地敦煌莫高窟、麦积山、大像山、拉梢寺等石窟同类题材进行比较。
  3、龟兹学术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耿升研究员《伯希和西域考察对库车地区的考察及其所获汉文文书》,分别就伯希和西域探险队在库车地区的活动概况、伯希和西域探险队对都勒都尔―阿乎尔的考古发掘、伯希和探险队对苏巴什的考古发掘、法国国家图书馆伯希和库车汉文写本特藏梗概几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说明。新疆博物馆伊斯拉菲尔・玉苏甫研究员、安尼瓦尔・哈斯木《龟兹语文献之发现及其相关研究情况》,对龟兹语文献的发现与研究历史进行详细的钩沉。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霍旭初研究员《贯彻“求真务实”精神,推动龟兹学健康发展》,以近年来有关新疆石窟艺术研究方面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为背景,强调了在龟兹学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问题。阿克苏市地志办公室刘松柏《龟兹学之我见》,从龟兹学定义,龟兹古遗存的保护、旅游、地方经济的关系,龟兹学研究发展建言几个方面谈了作者的看法。新疆艺术学院史晓明教授《部分流失域外的龟兹佛教寺院雕塑》,介绍了夏合吐尔和苏巴什两个遗址出土、流失海外的23幅艺术品。新疆艺术研究所周吉研究员《关于库车版〈十二木卡姆〉的保护传承问题》中谈到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十二木卡姆》是龟兹文化的另一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而库车版《十二木卡姆》又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因此如何保护并传承这一珍贵民族音乐文化,成为龟兹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4、龟兹文化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龟兹文化文物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本次会议的又一个讨论的热点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牛汝极教授《充分认识龟兹文化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新疆社科院仲高研究员《打造龟兹文化品牌,提升库车旅游文化品位》,敦煌研究院胡同庆副研究员《关于开发库车地区旅游资源的几个问题》(论文参会),新和县人民政府邢春林副县长《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新疆博物馆吴艳春《龟兹服饰的文化价值及旅游产品开发思路》,龟兹石窟研究所何林《龟兹石窟保护现状》,龟兹石窟研究所殷弘承《多学科知识在遗址保护中的应用》,龟兹石窟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梦源《库木吐喇石窟保存现状及保护工程》,龟兹石窟研究所彭杰副研究员《龟兹石窟保护维修的回顾与展望》,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李崇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龟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5、新疆地区历史考古研究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于志勇研究员《关于汉代西域都护府遗址的考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对汉代西域都护府遗址考古考察研究的新成果。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候世新书记《七康湖石窟初探》首次详细介绍了吐鲁番七康湖石窟的基本资料,并分析了该石窟寺院的结构与历史、佛教功能。新疆师范大学王鹏辉讲师《新疆吉木萨尔千佛洞研究》,以考古学的方法,首次详细介绍了自己考察新疆吉木萨尔千佛洞的资料。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屈涛《2002所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揭取壁画的初步研究》,介绍了在丹丹乌里克佛教寺院发现的壁画造像内容。
  6、丝路文化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宝玺研究员《喃答失太子“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再考》,对酒泉文殊寺《有元重修文殊寺碑铭》所记元代皇族、成吉思汗后裔、察哈台一支的世系进行详尽的考证。兰州理工大学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所李重申教授、路志峻、李小惠《丝绸之路上西域地区的马毯研究》,探讨了丝路上马毯运动的历史概貌。
  7、各石窟专题研究
  云冈石窟研究院赵昆雨副研究员《云冈第5附4窟的时代属性》,探讨了云冈石窟第5附4窟与第5窟的关系、营建的时代、破坏的历史背景等问题。麦积山石窟研究所魏文斌研究员《也谈仰月、日月菩萨冠饰――以麦积山石窟为例展开》(论文参会),详细考察了以麦积山石窟为主、包括国内其他石窟造像在内的大量菩萨像仰月、日月冠饰的表现及其发展流变的历史过程,表明其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敦煌研究院文献所沙武田博士(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莫高窟“报恩吉祥窟”再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考察认敦煌写本所记莫高窟吐蕃统治时期营建洞窟“报恩吉祥窟”即为今莫高窟第235窟。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暨远志研究员《北朝泾州地区部族、世族石窟的甄别、分期与思考》,把朝泾州地区的石窟根据其营建者的地位身份与社会关系等而划他为部族石窟与世族石窟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分期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类石窟的历史关系。龙门石窟研究院顾颜芳副研究员《浅析龙门宾阳中洞礼佛图》,分析研究了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北魏皇族礼佛图的历史文化意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荭副研究员《拉梢寺石窟北朝造像研究》,详细介绍了拉梢寺石窟的造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云冈石窟研究院李治国研究员、李雪芹副研究员《试论文物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关系》,以云冈石窟为例,分析了在世界文化遗产等历史文物景区,在发展经济与旅游业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好历史文物。兰州理工大学丝路文化研究所李金梅教授、田桂菊《敦煌古代的体育舞蹈――胡旋与胡腾舞》,以敦煌壁画中的乐舞资料为基础,介绍并分析了胡旋与胡腾舞蹈的表现形式与历史发展关系。
  8、其他中华书局柴剑虹研究员《充满偏见与欲盖弥彰的盗者自白――读勒柯克的〈德国第四次吐鲁番考察记〉》(论文参会),谈了几点阅读德国人勒柯克当年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盗宝时考察记后的看法,认为全书充满偏见,也充分揭示了其盗宝的行为与历史事实。国内龟兹石窟研究的第一人、著名画家韩乐然的女儿韩建立女士《韩乐然与克孜尔的不解之缘》,回忆了韩先生献身新疆龟兹石窟保护研究的感人事迹。中国美术馆斐建国研究员《韩乐然与克孜尔壁画》,主要介绍了中国美术馆藏韩乐然临摹的克孜尔壁画,以及他创作的与克改尔或新疆有关的艺术品。(沙武田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2007龟兹学术研讨会侧记
2007年8月15至8月19日由新疆龟兹学会、新疆经济报、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库车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07龟兹学术研讨会”在新疆阿克苏市和库车县举行。此次会议代表共计8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和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湖北、陕西、甘肃。敦煌、龙门、云冈、麦积山石窟及新疆各文博单位都有代表参加。会后专家学者们参观考察了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玉奇卡特古城、通古斯巴什古城、拜城博物馆、龟兹博物馆、苏巴什古城、库车大寺、库车王府、天山神木园、阿瓦提刀郎歌舞表演、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列室并观赏了龟兹·多浪歌舞晚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近50篇论文,与会学者分别就龟兹的历史与地理、龟兹佛教艺术与考古、龟兹学术史研究、龟兹文化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新疆地区历史考古研究、丝路文化及各石窟专题研究等问题展开讨论。摘要记述如下:1、龟兹历史与地理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发表《唐代的“神山路”...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飞天研究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如下: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飞天研究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如下: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