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玄奘西游取经没获批准乃是偷渡出境?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2
转发:0
评论:0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玄奘西游取经没获批准乃是偷渡出境?,    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事实上是没有通关文书的。那么,他是怎样出境的呢?   

    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事实上是没有通关文书的。那么,他是怎样出境的呢?

    由于没有通关文书,玄奘只能绕玉门关而行,但还有艰难的五烽挡在他面前。

    五烽是唐朝禁止国民出关的境界点,那里长年累月地驻守着具有高度警惕性、日夜整戈以待的守关将士。

    五烽之间一共有六百里戈壁沙漠,这段漫长的道路间,水源只存在于五个烽台警戒点内(设置烽火台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控制住过关者必需的水源)。穿越沙漠的人,最难抗拒的和最大的需要,就是水的需要。佛教徒对于水的使用又非常讲究―――按照佛教戒律,对于僧人来讲,水分为三种,一种叫“时水”,即当时就可以取用的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所谓“僧带六物”,这六件东西之中就有滤水器);另一种叫“非时水”,即并非当场饮用之水,但也必须滤过,放在备用的容器中,预备将来需要的时候喝;第三种叫“触用水”,即是一般认定为干净的水,用来洗濯一些东西,例如钵盂、手和脸等。这些按照佛教戒律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因此像玄奘这样一位持律非常严谨的高僧,即便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仍然会遵循戒律取水,动静相对比较大。他饮完“时水”,还需准备“非时水”,当时不比现在有行军水壶可以用,玄奘是用皮囊或经过处理后的动物内脏来储水,为向第二烽行进做准备。
    正当他站起来解下马背上的皮囊的时候,突然远处就有一箭飞来,几乎射中玄奘的膝盖,紧接着又是一箭,瞄准玄奘的腿脚而来。依照古代守关将士的精湛箭法,若非乱射,便是警告玄奘,他已经被发现了,如果继续前行,必将被乱箭射死。


    玄奘一看如此情形,便大叫道:玄奘是“我是僧人,从京师来。汝莫射我。”随后老老实实地牵着他的马,往烽火台走去。

    此时天刚蒙蒙亮,驻守烽火台的校尉王祥令士卒点火,欲查来者何人。一看是个半夜偷越国境的僧人,便仔细端详起他来。玄奘此时非常镇静,说自己就是要到婆罗门国求法的玄奘,王祥不信,玄奘赶快出示一些证据证明自己的身份。他有僧人随身携带的度牒。当时的度牒有严格的防伪措施,不单盖有各级主管单位的印章,还有防伪的水印,后来更是用一种印有独特花纹的豪华织锦缎来制作度牒,因此不易伪造。王祥一看玄奘出示的度牒,便确信了他的身份和来历。王祥是一个信佛之人,平日里一心向善,他表态道,师傅您也累了,先睡吧,明天我亲自送您走,给您指路。
    这个忙可帮大了,相当于一个边防指挥宫告诉你怎么偷越国境方便。这是玄奘做梦都想不到的。

    第二天一大早,等玄奘用过早饭,王祥就叫人替他准备好粮,另外再派人把水装好,亲自送出十几里外之后,给玄奘指了一条路,这条路可以直接到第四烽,这样的话,可以少走两百多里地,躲过两次被射杀的危险。然而即使绕过第二烽和第三烽,也还有第四烽和第五烽挡在前面,玄奘在途中不能不取水,取水就可能被捉,此时,王祥给玄奘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第四烽有个校尉,是个好人,他也姓王,叫王伯陇,你到那儿就跟他说,是我让您过去的。”玄奘当时的感激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历史上记载他们两人“泣拜而别”。

    果然,玄奘在路途中取水的时候,又被发现了,而且又是飞箭伺候。玄奘不得不牵着马去找王伯陇。王伯陇非常欢喜地照料玄奘,让他休息,给他补充了很多给养。除此之外,王伯陇告诉玄奘:法师您不要去第五烽了,第五烽的那个校尉平时办事大大咧咧,为人很粗鲁,您到了那里,没准他会有别的想法。干脆别过第五烽了,您从我这里再走百来里地,有一个野马泉,您可以到那里去取水。

    就是在这两个王校尉的帮助之下,五烽中玄奘实际上只过了第一、第四两个烽,不知道免除了多少危险,少吃了多少苦。当然,这绝对不意昧着玄奘前面将要面临的就是一马平川。事实上,他即将要面临的就是奠贺延碛,它是五烽以外的一片大戈壁沙漠,方圆八百里。

    要说玄奘要真的走出唐朝的实际控制区域之外的话,那还早着呢,起码要到了贝加尔湖才算完,所以,只要到了没有人来管他是否偷越国境的地方,就应该算他偷越成功吧。当玄奘进入奠贺延碛这个无人区时,他成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玄奘西游取经没获批准乃是偷渡出境?
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事实上是没有通关文书的。那么,他是怎样出境的呢?由于没有通关文书,玄奘只能绕玉门关而行,但还有艰难的五烽挡在他面前。五烽是唐朝禁止国民出关的境界点,那里长年累月地驻守着具有高度警惕性、日夜整戈以待的守关将士。五烽之间一共有六百里戈壁沙漠,这段漫长的道路间,水源只存在于五个烽台警戒点内(设置烽火台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控制住过关者必需的水源)。穿越沙漠的人,最难抗拒的和最大的需要,就是水的需要。佛教徒对于水的使用又非常讲究———按照佛教戒律,对于僧人来讲,水分为三种,一种叫“时水”,即当时就可以取用的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所谓“僧带六物”,这六件东西之中就有滤水器);另一种叫“非时水”,即并非当场饮用之水,但也必须滤过,放在备用的容器中,预备将来需要的时候喝;第三种叫“触用水”,即是一般认定为干净的水,用来洗濯一些东西,例如钵盂、手和脸等。这些按照佛教戒律都有极其严格的...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飞天研究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如下: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飞天研究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如下: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