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荣宝斋木版水印传奇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6
转发:0
评论:0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荣宝斋木版水印传奇,齐白石以画虾闻名于世。一日,荣宝斋的经理侯恺把老人请到店中,在他面前挂出两幅

  齐白石以画虾闻名于世。一日,荣宝斋的经理侯恺把老人请到店中,在他面前挂出两幅画作,告诉老人其中有一幅是他的真迹。老人上上下下打量了许久,最后还是看不出来。这幅连白石老人

自己都无法辨识的作品,其实只是一幅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

  中国书画讲究笔墨意趣,轻柔的宣纸上,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斑驳韵味,只有通过木版水印技术才能得以逼真再现,因此,木版水印成为中国特有的印刷复制工艺。而这种工艺的技术基础,则是中国已有千年历史的雕版印刷术。

  对于荣宝斋而言,掌握雕版印刷技术显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早在 1896年,即荣宝斋创号的第三年,便在井院二号(现在荣宝斋的后院)设“帖套作”,开始印制缙绅录和各类笺纸,这些都曾使荣宝斋盛极一时。

   1941年,张大千到敦煌研习敦煌壁画,两年临摹 276件,面对众多求画者,荣宝斋经理王仁山提出以木版水印印制他临摹的敦煌壁画。开始张大千不了解木版水印而婉言谢绝,但看过试印品后,张大千非常满意,把水印画送了人。当年水印技师田永庆试印的《敦煌供养人》,成为我国雕版印刷由印制笺纸到国画的重大转折,这不仅让张大千惊叹不已,同时也震动了整个文化界。然而,对于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来说,这却仅仅是一个开始。

  何为木版水印?它的工艺又有怎样的奥秘呢?

  木版水印的第一步,是把要复制的作品,根据不同的笔触和颜色进行分版,依照作品的不同,分解版块,少则几十套,多则上千套,然后把各套版面的线条和轮廓用墨线分别勾在半透明的燕皮纸上――勾描要纤毫毕见,不管原作是多么工细、多么写意,都要把它的这个笔情墨趣表达出来。如果勾不好,将来就刻不好,刻不好,就印不好,所以勾描是一个基础。

  接下来,是把勾描于燕皮纸上的线条准确地再现于木版之上。刻版要求操刀如笔,能灵活掌握走刀力度,在运动中通过刀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来表现线条的转折、顿挫。

  印制,作为最后的工序,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它不但要求技师能把握手中微妙的力度变化,而且还要能整体控制周围的湿度,以及快慢的节奏,才能表现出不同画家、不同派别的风格。

  其实,木版水印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最高程度地复制原作,复制水平之高,有时到了原创者和复制者双方都真伪不辨的程度。

  被后世公认的木版水印的巅峰之作为荣宝斋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中的杰出代表,它登峰造极之处在于写实技法的运用,衣着、布置以及人物的神态都被刻画得无微不至,绚丽的色彩和众多的人物更使复制难上加难。仅主人公韩熙载的胡须被刻得刚柔相济、层次分明,一个微小的局部就需要至少五块以上的刻版。

  这幅作品印制内容之繁杂,水平之高,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单就仕女一裙一处就需要 56块套版加以印制。在它长达 3米的画卷上,共出现了这样的人物 49个之多,衣着、布置、神态,无一不要求精致至极。

  令人难忘的是,复制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级书画从 1959年开始筹划,到 1979年完成,前后长达 20年之久,除去“文革”耽误的时间,实际用时也有 8年之久。勾描、刻版共 1667套,复制仅 35幅,每幅需印刷 8000余次,共计印刷近 30余万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荣宝斋木版水印传奇
齐白石以画虾闻名于世。一日,荣宝斋的经理侯恺把老人请到店中,在他面前挂出两幅画作,告诉老人其中有一幅是他的真迹。老人上上下下打量了许久,最后还是看不出来。这幅连白石老人自己都无法辨识的作品,其实只是一幅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中国书画讲究笔墨意趣,轻柔的宣纸上,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斑驳韵味,只有通过木版水印技术才能得以逼真再现,因此,木版水印成为中国特有的印刷复制工艺。而这种工艺的技术基础,则是中国已有千年历史的雕版印刷术。对于荣宝斋而言,掌握雕版印刷技术显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早在1896年,即荣宝斋创号的第三年,便在井院二号(现在荣宝斋的后院)设“帖套作”,开始印制缙绅录和各类笺纸,这些都曾使荣宝斋盛极一时。1941年,张大千到敦煌研习敦煌壁画,两年临摹276件,面对众多求画者,荣宝斋经理王仁山提出以木版水印印制他临摹的敦煌壁画。开始张大千不了解木版水印而婉言谢绝,但看过试印品后,张大千...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敦煌年谱
公元366年,僧人乐僧和法良游方到鸣沙山下,时近日落看到三危山的"佛光",决意在此造窟修行,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窟。1524年,明帝国关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关外,莫高窟"佛教屡遭毁坏,龛亦为沙所埋"。清雍正年间(1723-1736年),光禄少卿汪隆奉命督修沙州(敦煌),并以诗纪颂莫高窟艺术。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年),著名的西北史地学家徐松曾游历莫高窟,并入载其《西域水道纪》。1877年5月,匈牙利塞切尼考察团到达敦煌,"发现"莫高窟。团员包括地质学家洛克齐。他们的著作《于远东》载有对莫高窟的描述与速写。1900年农历5月26日(公历6月22日),王道士发现藏经洞,随后藏经洞卷子在西北作为古董和书画珍品流传。1904年,敦煌县令汪宗翰责令王道士清点藏经洞遗书,并就地封存,暂为保管。1907年5月21日,斯坦因进入藏经洞:&qu...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敦煌年谱
公元366年,僧人乐僧和法良游方到鸣沙山下,时近日落看到三危山的"佛光",决意在此造窟修行,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窟。1524年,明帝国关闭嘉峪关,敦煌孤悬关外,莫高窟"佛教屡遭毁坏,龛亦为沙所埋"。清雍正年间(1723-1736年),光禄少卿汪隆奉命督修沙州(敦煌),并以诗纪颂莫高窟艺术。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年),著名的西北史地学家徐松曾游历莫高窟,并入载其《西域水道纪》。1877年5月,匈牙利塞切尼考察团到达敦煌,"发现"莫高窟。团员包括地质学家洛克齐。他们的著作《于远东》载有对莫高窟的描述与速写。1900年农历5月26日(公历6月22日),王道士发现藏经洞,随后藏经洞卷子在西北作为古董和书画珍品流传。1904年,敦煌县令汪宗翰责令王道士清点藏经洞遗书,并就地封存,暂为保管。1907年5月21日,斯坦因进入藏经洞:"这批宝藏就分量以及保存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发现无一能与此相提并...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经变
亦称变或变相。佛画种类之一。就广义而言,凡依据佛经绘制之画,皆可称之为“变”。然今之“经变”,既有别于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又有别于单身尊像,专指将某一部乃至几部有关佛经之主要内容组织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画(如涅槃经变)。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南朝宋时的袁倩画有“维摩诘变”,梁时之儒童画有“宝积经变”,可见南朝时已有“经变”、“变”之称,实物今已无存。莫高窟晚唐第156窟南顶有妙法莲华经变题榜,稍晚之第12窟保留有法华变、东方药师净土变、西方净土变、报恩经变、维摩居士变等题榜。此乃今之“经变”一词概念之所据,亦画史之佐证。莫高窟有经变三十三种。这些经变在壁画中持续时间长的是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弥勒经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数量最多的是东方药师变。经变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可以从中得到反映,艺术家之奇思可以有此领域内驰骋纵横,人们之愿望藉以得...
· 敦煌文化—敦煌简史—心系敦煌水
说起敦煌水,让人魂牵而梦绕。它从祁连雪山中走来,穿越几百里沙漠、戈壁,浇灌出沙漠瀚海中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这里淳朴敦厚的人民,创造出绝世美奂的艺术瑰宝。无怨无悔、川流不息,虔诚地流淌下渗,真值得人们怀念它、思考它、亲近它!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绿洲的源泉,水是人类的希望所在。地处西北的敦煌是荒漠广布,严重干旱的地区之一,水在这里尤其显得珍贵无比。多少年,人们为水而挽叹!多少代,父老乡亲见水而久久不忍离去!然而,事实总归是事实。敦煌水不容乐观的现实,需要我们分析它、深思它、考察它,找出治理疗救的办法,拿出合理利用的方案,这是我们当代建设者的责任。敦煌地区赖以生存的三角绿洲,灌溉面积约34.8万亩。而党河与疏勒河两支河水下稍和田地边缘宜开垦荒地约80万亩是无水可灌的。敦煌农业的土地开发和地表径流的开源是一对难解的矛盾。那么,敦煌的水是从哪几方面来的呢?开源一、敦煌境内的地表水资源(一)河水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