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吴川重修江阳书院碑记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吴川重修江阳书院碑记,清吴川重修江阳书院碑记现镶嵌在吴川县吴阳镇文塔村双峰塔外壁。碑原在江阳书院,清
清 吴川 重修江阳书院碑记 现镶嵌在吴川县吴阳镇文塔村双峰塔外壁。碑原在江阳书院,清光绪五年(1879年)修复江阳书院时立。书院圮后,移嵌现址。
碑为红石质地,横式,高0.60米、宽0.98米,无碑额花边,碑文楷体直书,共710字。邑人吴宣崇撰文,状元林召棠长孙林晋堃书。
碑文记述江阳书院原为吴川县宰周应鳌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所建,大为振兴人文。周公离任后,邑人造像祀之。但280年之后,产亏祭缺,书院几于湮没。总兵彭玉、明经林诒薰、比部陈嵩梅、李俞姑、孝廉李文泰、吴锡庚等为彰前贤,兴后学,广筹经费,于光绪五年(1879年)修复江阳书院,均按旧制,左右增拓两廊为学舍,并修葺院侧的双峰塔。为勉后人不废前贤之善举,勒碑记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吴川重修江阳书院碑记
清吴川重修江阳书院碑记现镶嵌在吴川县吴阳镇文塔村双峰塔外壁。碑原在江阳书院,清光绪五年(1879年)修复江阳书院时立。书院圮后,移嵌现址。碑为红石质地,横式,高0.60米、宽0.98米,无碑额花边,碑文楷体直书,共710字。邑人吴宣崇撰文,状元林召棠长孙林晋堃书。碑文记述江阳书院原为吴川县宰周应鳌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所建,大为振兴人文。周公离任后,邑人造像祀之。但280年之后,产亏祭缺,书院几于湮没。总兵彭玉、明经林诒薰、比部陈嵩梅、李俞姑、孝廉李文泰、吴锡庚等为彰前贤,兴后学,广筹经费,于光绪五年(1879年)修复江阳书院,均按旧制,左右增拓两廊为学舍,并修葺院侧的双峰塔。为勉后人不废前贤之善举,勒碑记其事。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吴川一军一余碑记
明吴川一军一余碑记位于吴川县吴阳镇霞街拱门巷。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立。明代碑立何处已不清楚。清代林召棠子孙建状元坊于吴川霞街,将此碑碑阴刻上“状元”两字,镶在牌坊作坊额,该碑便两面刻字。后来状元坊被拆,碑藏林召棠故居。1990年重建状元坊,此碑又作坊额嵌在状元坊至今。碑为花岗石质,竖式,高1.70米、宽0.79米。四周阴刻连续云纹图案,额阴刻篆书“一军一余碑记”。碑文竖书楷体阳刻,共1000多字。碑由“高州府化州囗吴川县囗囗县丞陈御、典史曹士贤、署宁川所印神处囗囗所前百户徐顺同建,吴川县儒学训导撰文囗书丹。”碑文阐述明代实行“一军一余”征兵政策,凡家有两个以上男丁,只征一丁入伍服役,一丁在册听继,多余的男丁不计,使兵源不断。但地方官常有作弊,多抽兵丁,作为私役。为禁止违法乱纪,明文示谕,刻碑永为定规。1988年《吴川县文物志》辑录此碑全文。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明吴川一军一余碑记
明吴川一军一余碑记位于吴川县吴阳镇霞街拱门巷。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立。明代碑立何处已不清楚。清代林召棠子孙建状元坊于吴川霞街,将此碑碑阴刻上“状元”两字,镶在牌坊作坊额,该碑便两面刻字。后来状元坊被拆,碑藏林召棠故居。1990年重建状元坊,此碑又作坊额嵌在状元坊至今。碑为花岗石质,竖式,高1.70米、宽0.79米。四周阴刻连续云纹图案,额阴刻篆书“一军一余碑记”。碑文竖书楷体阳刻,共1000多字。碑由“高州府化州囗吴川县囗囗县丞陈御、典史曹士贤、署宁川所印神处囗囗所前百户徐顺同建,吴川县儒学训导撰文囗书丹。”碑文阐述明代实行“一军一余”征兵政策,凡家有两个以上男丁,只征一丁入伍服役,一丁在册听继,多余的男丁不计,使兵源不断。但地方官常有作弊,多抽兵丁,作为私役。为禁止违法乱纪,明文示谕,刻碑永为定规。1988年《吴川县文物志》辑录此碑全文。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吴川分府告示牌
清吴川分府告示牌镶嵌在吴川县梅箓镇漳州街天后宫内右壁,清同治四年(1865年)立。碑为玄武岩质,竖式,高0.75米、宽0.53米,碑额楷书阴刻“分府告示”四字。碑文亦楷体竖书,共565字。无撰文书丹人。碑文详述吴川县梅箓镇竹木行绅士张廷贵、宝藏号等31名(号)人员、商号集众商议,为筹储天后宫、伏波庙诞期酬神演戏之资,“议立行规,每千抽头钱五文出众,并禁木匠船户跟随私索客人扣串筹款,以供神功费用。”“议派公正之人随时收蓄,不得私收匿骗归囊”。经呈高州分府批准示谕。“务宜恪遵行规章程,不得更变,勒石竖碑,以垂久远。”是碑通过抽头办法,解决天后、伏波两庙神诞演戏资金。并用“分府告示”形式,勒石示谕,永远遵行。
· 岭南文化—碑碣艺术—清吴川分府告示牌
清吴川分府告示牌镶嵌在吴川县梅菉镇漳州街天后宫内右壁,清同治四年(1865年)立。碑为玄武岩质,竖式,高0.75米、宽0.53米,碑额楷书阴刻“分府告示”四字。碑文亦楷体竖书,共565字。无撰文书丹人。碑文详述吴川县梅菉镇竹木行绅士张廷贵、宝藏号等31名(号)人员、商号集众商议,为筹储天后宫、伏波庙诞期酬神演戏之资,“议立行规,每千抽头钱五文出众,并禁木匠船户跟随私索客人扣串筹款,以供神功费用。”“议派公正之人随时收蓄,不得私收匿骗归囊”。经呈高州分府批准示谕。“务宜恪遵行规章程,不得更变,勒石竖碑,以垂久远。”是碑通过抽头办法,解决天后、伏波两庙神诞演戏资金。并用“分府告示”形式,勒石示谕,永远遵行。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