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史迹―长沙炮台
岭南文化―史迹―长沙炮台,清汕尾长沙炮台位于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海口处。清嘉庆九年(1804年)县令张再
清 汕尾 长沙炮台 位于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海口处。清嘉庆九年(1804年)县令张再瑛把原在潮沙村北侧的炮台迁至长沙海口,建成长沙炮台。平台为椭圆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面积2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配置海防火炮10门。炮台围墙高5.2米,花岗岩石块砌筑。建有营房和辽望哨房各3间。东墙设大门,门顶石匾额刻“镇海”二字。炮台地处海防军事要冲,扼险而守,视野宽阔,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史迹—长沙炮台
清汕尾长沙炮台位于汕尾市城区马宫镇长沙海口处。清嘉庆九年(1804年)县令张再瑛把原在潮沙村北侧的炮台迁至长沙海口,建成长沙炮台。平台为椭圆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面积200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配置海防火炮10门。炮台围墙高5.2米,花岗岩石块砌筑。建有营房和辽望哨房各3间。东墙设大门,门顶石匾额刻“镇海”二字。炮台地处海防军事要冲,扼险而守,视野宽阔,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
· 岭南文化―史迹―鱼珠炮台
清广州鱼珠炮台位于广州黄埔鱼珠(现在黄埔区港务监督站内)。山顶上有3所近代炮台。当时山岗形似一条鱼,在鱼口前有1块岩石,圆如珠,故称鱼珠炮台。因开路,其中1个炮位已填平,现仅存一大一小。炮台大门面向西北方向,水泥盖顶,在壁拱镶嵌“鱼珠台”石额;右边刻“光绪十年仲夏吉旦”,左边刻“两广总督张广东巡抚倪记名总兵锐勇巴图鲁张安邦督造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等字样。大门两边有西式圆柱。门高约4米、宽5.6米,里面巷道洞口宽约3.29米、高约2.25米。现状完整。炮池、巷道和兵房的形制与长洲、狮山的炮台相似,但规模较大。《番禺县续志》只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的鱼珠炮台有3所炮台,经实地勘查,台前临江处还有3座,现已被拆毁。199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史迹—鱼珠炮台
清广州鱼珠炮台位于广州黄埔鱼珠(现在黄埔区港务监督站内)。山顶上有3所近代炮台。当时山岗形似一条鱼,在鱼口前有1块岩石,圆如珠,故称鱼珠炮台。因开路,其中1个炮位已填平,现仅存一大一小。炮台大门面向西北方向,水泥盖顶,在壁拱镶嵌“鱼珠台”石额;右边刻“光绪十年仲夏吉旦”,左边刻“两广总督张广东巡抚倪记名总兵锐勇巴图鲁张安邦督造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等字样。大门两边有西式圆柱。门高约4米、宽5.6米,里面巷道洞口宽约3.29米、高约2.25米。现状完整。炮池、巷道和兵房的形制与长洲、狮山的炮台相似,但规模较大。《番禺县续志》只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的鱼珠炮台有3所炮台,经实地勘查,台前临江处还有3座,现已被拆毁。199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史迹—崖门炮台
清新会崖门炮台位于新会市古井镇崖门村崖门海口东边。建于清初,雍正后历代重修。炮台呈弧形,背山面海。炮位连绵伸展长达180米,组成级深3.5米、高5.5米的城墙状炮台。台基直下海边,基前垒石作防浪墙,基部用花岗岩砌筑,其上则用三合土夯筑。炮台分上下两层,下层炮位二十二个和二个门洞,炮眼尺寸有两种,一是1.4×1.5米;一是1.1×1.5米,遗有四千斤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铸造的铁炮三门。炮位间设隔墙,高均3.5米,宽呈倒梯形,上边2.2至3.2米不等,中部平均深2米,下边0.7米不等,下边壁上设放灯窗共17个,高0.55米、宽0.4米、深0.36米。第二层用条石置于隔墙上作通道,宽2米,石厚0.15米至0.2米。炮位21个,分别置于下层的隔墙中间,炮眼高0.9米,宽0.8米,夯土墙高1.6米,在0.6米处出一道阶级,宽0.3米,再上有了望窗和驼峰式缺口,了望窗24个,高0.5米、宽...
· 岭南文化—史迹—牛山炮台
清广州牛山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乌冲北面的牛山(现为文冲造船厂生活区)。该炮台濒临珠江,俯控狮子洋面,原是土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14年)清军将领祥福等在此抗英殉国。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新式炮台,共7座,其中山麓3座,山脊4座,购置德国克虏伯厂制造的后膛炮,总兵李光义所部广胜军1个营驻扎。山麓左、中、右3座炮台,作扇面形构筑,灰砂混凝土结构,依次面向东南、南和西南。中炮台为圆形,直径10米、深2.6米。壁上排列着藏弹洞21个,根据炮弹形状设计,上窄下宽,形似半截橄榄,最宽处0.32米、高0.66米。壁上还有用于固定炮座的铁扣8个。炮位东北面约3米处,有2.2×0.78米的阶梯口,从阶梯下去进入各炮位的暗巷道,用青砖砌墙和拱顶,宽1.96米、高2米。左炮台距中炮台13.2米,椭圆形,周长30.06米、深2.3米,炮台周围地面有2.7米宽的排水斜坡。炮台后壁有暗巷道,巷道口高2.16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