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其他―汉广州杨孚井
岭南文化―其他―汉广州杨孚井,汉广州杨孚井位于广州新港路下渡村东约一巷。井口直径0.44米、腹径4米、底宽1米
汉 广州杨孚井 位于广州新港路下渡村东约一巷。井口直径0.44米、腹径4米、底宽1米、深5米。井底有4个泉眼,水量极大,水质甘甜,曾是该村的主要钦用水源。相传为东汉侍郎、《南裔异物志》作者杨孚故宅后花园的水井。此井为原生红砂岩层中天然凹穴,红砂岩层纹理清晰可见,后来地面升高,村人用青砖、花岗岩砌上井部壁,近年又砌栏杆,加以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其他—西汉广州南越国宫署砖井
西汉广州南越国宫署砖井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南越国宫署遗址,与斗形池状建筑西面相距30米。1996年在此开挖100平方米探方,距现地面区深4米处发现。圆形砖井建在一个直径3.33米的圆井坑正中。砌井的砖是特制的,黄白色泥胎,质坚,平面呈圆弧(扇面)形,宽13厘米、厚5厘米、内弧24厘米、外弧31厘米。砖井每圈均用11块砖砌成,错缝,内径0.85米、外径1.11米,现存深9米,井台、井栏均已无存,井壁垂直,结砌精工。井内全为板瓦、筒瓦、焦木、残砖、断瓦等宫署的建材所塞满,瓦件多数有大火烧过的痕迹。据《史记》、《汉书》记载,汉兵灭南越“纵火烧城”。砖井废弃填塞当是南越宫署毁后清理废圩时填埋的。从清理中得知,这口砖井的建造,要在选点上先凿出一个圆筒形井坑,坑底铺垫一层厚约5厘米细纱,其上平铺5块砂岩石板,当中的一块为方形,四周各一块斗合。石板中心处和四边的合缝处各穿一个圆孔以透地下水,共5孔...
· 岭南文化―其他―西汉广州南越国宫署砖井
西汉广州南越国宫署砖井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南越国宫署遗址,与斗形池状建筑西面相距30米。1996年在此开挖100平方米探方,距现地面区深4米处发现。圆形砖井建在一个直径3.33米的圆井坑正中。砌井的砖是特制的,黄白色泥胎,质坚,平面呈圆弧(扇面)形,宽13厘米、厚5厘米、内弧24厘米、外弧31厘米。砖井每圈均用11块砖砌成,错缝,内径0.85米、外径1.11米,现存深9米,井台、井栏均已无存,井壁垂直,结砌精工。井内全为板瓦、筒瓦、焦木、残砖、断瓦等宫署的建材所塞满,瓦件多数有大火烧过的痕迹。据《史记》、《汉书》记载,汉兵灭南越“纵火烧城”。砖井废弃填塞当是南越宫署毁后清理废圩时填埋的。从清理中得知,这口砖井的建造,要在选点上先凿出一个圆筒形井坑,坑底铺垫一层厚约5厘米细纱,其上平铺5块砂岩石板,当中的一块为方形,四周各一块斗合。石板中心处和四边的合缝处各穿一个圆孔以透地下水,共5孔...
· 岭南文化―其他―南汉佛山状元井
南汉佛山状元井在佛山市澜石镇黎冲村。相传是五代十国南汉时期的遗物,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井口为圆形,直径0.48米,有井圈。井口以下是方形,今井仍有水,当地居民仍在使用。南汉时,南海县澜石一带改咸宁县,南汉乾亨二年(918年),当地人简文会高中状元。至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当地人伦文叙亦高中状元。二人相隔五百余年,但居处仅隔一巷,当地以“一井二状元”而传为盛事。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其他—南汉佛山状元井
南汉佛山状元井在佛山市澜石镇黎冲村。相传是五代十国南汉时期的遗物,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井口为圆形,直径0.48米,有井圈。井口以下是方形,今井仍有水,当地居民仍在使用。南汉时,南海县澜石一带改咸宁县,南汉乾亨二年(918年),当地人简文会高中状元。至明代弘治十二年(1499年),当地人伦文叙亦高中状元。二人相隔五百余年,但居处仅隔一巷,当地以“一井二状元”而传为盛事。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其他—明化州凤井
明化州凤井位于化州市河西凤泉区。建于明代,深2.5米、周长9.3米,砖石砌井壁,泉从石出,叮当有声,四季不竭。井旁有“凤饮鸣泉”石碑一方,为化州八景之一。凤井因凤山得名。相传凤山与龙山相靠,山上树木葱笼,多孔雀(俗称凤凰)。每天早晚凤凰到此饮泉,翩翩起舞,因名凤饮鸣泉。龙山建了护龙庵后,来往人多,凤凰不再来。明代知州沈水《凤井》诗云:“飞凤山泉名凤井,凤泉应不是贪泉,于今一鉴清如许,万古蛮荒涤瘴烟。”1986年进行维修,建了八角井栏。因井水清澈甘醇,居民们延用至今。1986年化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