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城防―清揭东青屿汛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4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城防―清揭东青屿汛,清揭东青屿汛位于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城汛前临榕江,该地孤峰突起,高约40米,山势

清 揭东 青屿汛 位于揭东县地都镇青屿村。城汛前临榕江,该地孤峰突起,高约40米,山势陡峭,状如卧狮,与南岸象山并峙,故有“狮象守海口”之称,《揭阳县志》载:“青屿汛在县东六十里,顺治十三年(1656年)五月建,设拨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防守兵44名,巡船一员,……城楼三间,敌楼二间,官署三进,并大小营房共二十七间。”

城汛全部用贝灰三合土夯筑城墙,周长360米、高5米、厚1.2米。设有大小相等东西南北4门,门高2.1米、宽1.6米。东门建有更楼一座,居高临下,能眺望东南海面。西门在青屿村。南门与对岸石井炮台的北门相望。北门通向青屿村的张厝后围,是民夫出入门户。汛内城墙筑有高6米、宽1.5米的通道。城西南建三进官署一座,是把总、外委公干及家属居住区。官署两厢有18间营房。城西南外墙建有哨房3间,城南门外20米处筑有约百米长的跑道,每10米处有长3米、高1米、宽1.5米的平埕,是昔时旋转大炮炮座的车道。据《潮州府志》载:“青屿炮台一座,营房一间,设炮八位,康熙八年建。兵四十四名,巡船一只,配兵十六名……”。8门火炮直至1957年村民建房时才被挖出。

明末清初因海寇常侵掠榕江两岸乡村,窥袭县城。清地方政府为防御海寇入侵,遂在青屿狮山建了青屿汛城,据《揭阳县志》载:“青屿汛……与潮阳石井炮台相峙,出口即南海,进口二十里是南北炮台,潮阳门辟司在其西,为南北炮台之门户”。故青屿在清初就是揭阳的军事要地。

1990年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城防―清汕头达濠古城
清汕头达濠古城位于汕头市达濠区达濠镇。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始建,历时1年6个月竣工。城内总面积3360平方米。城墙外围473米,墙高5米多;墙底部外围用石条砌筑2米高,其他则用和土夯筑。城墙顶走道宽1.33米,台顶走道至垛口高一米。垛口墙厚0.5米、高0.9米、宽0.7米。有东西两城门,东门称达善门,西门称西濠门。城门为券门形式,高3.8米、宽4.5米、厚4.2米,嵌石门匾。东西门上各设更楼一间。四角筑有角楼4幢(已毁)。由于时代变迁,部分城垣已崩塌。“”期间,东西两城门曾被炸毁。1983年由镇政府拨款对古城进行整修,是一处保留得较为完整的小型古城垣。
· 岭南文化―城防―清珠海东澳岛铳城
清珠海东澳岛铳城位于珠海市万山镇东澳岛澳口的山脊上。三面临海,一面靠山。据《香山县志》记载,此铳城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驻兵50人。铳城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长48米、宽20.5米,石砌城墙残高2.5米、上厚1.5米。城门设在东南面,炮台设在西北角。城外东北面约40米处建烽火台1座。烽火台呈立锥形,有火膛、烟道,高1.7米、腰径0.9米。鸦片战争前后铳城曾被英国人占据,在此一带海面停泊船只。1987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城防―明、清南雄红梅司城
明、清南雄红梅司城位于南雄县梅岭镇中站村,又称中站城。据清代《直隶南雄州志》所载,此城修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曾为红梅司巡检署。该城坐西向东,呈方形,面积3.2万平方米。墙基用青灰色岩石砌筑,其上为夯土墙,现南墙残长20米,高4米;东墙残长25米。城中保存有用青砖建造的房子,青砖铭文“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造”。可知清代曾重修。
· 岭南文化―城防―清番禺蕉门烽火台
清番禺蕉门烽火台位于番禺黄阁镇蕉门村蕉门山上。古时蕉门山东临虎门水道,西临蕉门水道,蕉门�蚝峁岫�西。蕉门山居�虮卑墩�中,地处水路要冲,故设烽火台。台高4米、台底宽10米,台顶直径2.50米,成圆锥形,以黄泥与碎石砌建。此台建于何时,因无文字记载,未能断定年月。据当地群众传说,台始建于清初,是为防止郑成功反清复明进击沿海作报警用的。烽火台距蕉门炮台山约100米,也曾作蕉门炮台的烽火台。北距黄阁大山�p约1公里。大山�p山顶原来也有烽火台,今已全毁。蕉门烽火台报警后,大山�p烽火台也举火报警,因其山势较高,远处可见烽烟。现蕉门烽火台遗址仍存。
· 岭南文化―城防―宋清南雄南门城楼
宋―清南雄南门城楼位于南雄市雄州镇中山街。城墙始建于宋皇�v四年(1052年),经历代重修,在麻石砌基上有规格不一的青砖砌墙。城楼通高14.5米、进深17.35米,南面宽18.7米、北面宽20.2米,西侧置1米宽石质阶梯,可登临。城门高3.9米、宽4米,外两侧置碉楼,各宽4米、通高9.5米。平面为“凹”字形。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城门上建南薰楼阁,重檐布瓦悬山顶,楼面宽五间17.85米、进深17.15米,南北面置廊。穿斗式梁架。1982年南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