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城防―明兴宁迎薰门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城防―明兴宁迎薰门,明兴宁迎薰门位于兴宁市兴城镇内。俗称南门,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为保障城

兴宁 迎薰门 位于兴宁市兴城镇内。俗称南门,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为保障城内安全,建城时,在城之周围,用青砖垒砌坚固的城墙。高6米、长200米,开一条10米宽的环城沟。在城之东建朝阳门,设保障关;西建观澜门,设永泰关;北建拱辰门,设天枢关;南建迎薰门,设御暴关。现存南门迎薰门、北门拱辰门和西门的永泰关。门楼为歇山顶,保存尚好。

1985年兴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城防―明东莞迎恩门
明东莞迎恩门位于东莞市城区中心西正路口。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城门楼为歇山顶,通高16米、通面宽26米、通进深14米。城基为红砂岩石筑,楼为砖木结构。原古城墙周长1299丈,高2丈5尺,宽2丈,城墙基宽2丈5尺;全城共有4门,东“和阳”、南“崇德”、西“迎恩”、北“镇海”,城墙上有敌楼4座、警铺40座、雉堞2031个;沿城有水闸2座、水门1通。城外环绕一条长1351丈,深3丈5尺、宽3丈的护城河。沿河有吊桥3座、石桥一座。由于年代久远,其他部分早已塌废,现存的迎恩门已历经沧桑600余年,成为东莞古城的象征。建国后,人民政府拨款在明代城门上重建城楼。1982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城防―明揭阳进贤门城楼
明揭阳进贤门城楼位于揭阳市榕城区进贤门大道西端。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揭阳城明天顺四年(1460年)原建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其时再增辟一门。因通抵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故名为进贤门,居5门之首。进贤门城楼下层是瓮城门,用方形石块交错叠砌而成拱形,有内外两重门。中层是城楼,四周配以花窗活牖,珠漆画栏。上层琉璃亭阁,四角飞檐翘起,状如凤尾摆动,故又有凤楼别称。该城楼昔时职司报晓,每当晨曦初现,报晓钟声随风传送,迎来朝晖。“樵楼晓角”,是揭阳古八景之一。1937年拆城墙建环城马路,城楼仍保存。建国后,政府拨款修缮,恢复原貌。1985年榕城镇政府筹款再修。现城楼高20米、宽19米,瓮门深8米,保存完好。1993年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兴宁兴宁学宫
明兴宁兴宁学宫位于兴宁市兴城兴民中学内。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从士子请改建学宫,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至清末学宫规模如下: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祠,再后为尊经阁。东为明伦堂及教谕训导廨。再东为文峰书院及墨池书院。殿前为月台、台上有丹墀、两旁为东西庑、南为戟门、门左为名宦祠、门右为乡贤祠、门外有宫墙、墙外为大池。大成殿是是学宫的主体、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踞于9级石阶之台基上,红墙绿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工艺精巧、美丽壮观。大成殿内现仅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颁的“万世师表”匾1块。其余已失无考。尊经阁是学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成殿后面。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县史懋文改建尊经阁、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应史之请撰写了《惠州府兴宁县重建尊经阁碑记》。1962年4月重修大成殿。1987年11月重修学宫。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兴宁兴宁学宫
明兴宁兴宁学宫位于兴宁市兴城兴民中学内。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从士子请改建学宫,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至清末学宫规模如下: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祠,再后为尊经阁。东为明伦堂及教谕训导廨。再东为文峰书院及墨池书院。殿前为月台、台上有丹墀、两旁为东西庑、南为戟门、门左为名宦祠、门右为乡贤祠、门外有宫墙、墙外为大池。大成殿是是学宫的主体、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踞于9级石阶之台基上,红墙绿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工艺精巧、美丽壮观。大成殿内现仅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颁的“万世师表”匾1块。其余已失无考。尊经阁是学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成殿后面。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县史懋文改建尊经阁、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应史之请撰写了《惠州府兴宁县重建尊经阁碑记》。1962年4月重修大成殿。1987年11月重修学宫。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
· 岭南文化―城防―清番禺蕉门烽火台
清番禺蕉门烽火台位于番禺黄阁镇蕉门村蕉门山上。古时蕉门山东临虎门水道,西临蕉门水道,蕉门�蚝峁岫�西。蕉门山居�虮卑墩�中,地处水路要冲,故设烽火台。台高4米、台底宽10米,台顶直径2.50米,成圆锥形,以黄泥与碎石砌建。此台建于何时,因无文字记载,未能断定年月。据当地群众传说,台始建于清初,是为防止郑成功反清复明进击沿海作报警用的。烽火台距蕉门炮台山约100米,也曾作蕉门炮台的烽火台。北距黄阁大山�p约1公里。大山�p山顶原来也有烽火台,今已全毁。蕉门烽火台报警后,大山�p烽火台也举火报警,因其山势较高,远处可见烽烟。现蕉门烽火台遗址仍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