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鹤湖新居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鹤湖新居,清深圳鹤湖新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为坞堡式客家民居。创建于清嘉庆二
清 深圳 鹤湖新居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为坞堡式客家民居。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创建者为该村罗姓祖先罗瑞合。他是龙岗著名士绅,曾主持创建龙岗新墟。后人为纪念他,将他创建的鹤湖新居称之为“罗瑞合村”。鹤湖新居略呈长形,后墙外弧,总面宽185米、总进深109米,占地20165平方米。围村前面有禾町、月池、旗杆墩和古榕。围村大门向东偏北,围内有围,周围用青砖砌成高高的围墙,围墙上及四角设��置了9个楼阁,内有“聚族于斯”牌坊、罗氏宗祠及众多的民居。整个围村布局合理,庄严壮观,是深圳最大的一个古代围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龙田世居
清深圳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又称龙田围,上田围,因地处田野之中,故又叫田心村。为黄姓客家人筑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寨堡式民居。平面呈圆形,分成二围龙。一围龙,即外围龙。包括前部1米高的围墙、内16米宽的护城河、后部4米高的围墙、外围门、桥、禾町及左右民居。二围龙,即内围龙。坐南向北,位于中间,面宽65.5米、进深72.4米,占地4750平方米。包括北面的大门,左右两侧门,四角及后墙正中五个阁楼,阁楼及大门间壁立的围墙,大门内仪门及“众山一览”牌坊,还有天井、水井、祠堂及众多的民居。大门上有石匾,上刻“龙田世居”4个阳文正楷大字,旁阴刻落款“道光十七年丁酉岁仲夏谷旦售卿建立”,大门设栅门、板门,非常结实。阁楼、围墙与跑马廊有机相联,相互贯通,组成灵活的防守和联系网络。大门内的“众山一览”牌坊,三间三楼,灰砂夯筑。背面枋额书:“履泰晋升”。字体刚健有力。祠堂位于围屋的中心位...
·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大万世居
清深圳大万世居又称大万围,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大万围村。曾姓客家人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客家寨堡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总面宽124.3米、总进深123.5米,占地1.5万平方米,分为外、内围龙,整体保留尚好。外围龙包括正面的大门楼、两侧门、民居、水井、碉楼和围墙等,装饰讲究。石门匾刻“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门联为“大和保合,万福攸同”。四角与后墙正中的碉楼、大门及侧门均连以壁立的围墙,形成高不可攀、壁垒森严的寨堡。紧贴四周围墙下建有简单的民居,再于其南、北、东面各建有一排三间两伸手带天井的四合院民居。水井在大门与南侧门之间。内围龙,位于外围龙内的中前部,四角及后墙正中也设碉楼。西面有正门和两侧门。正门内两侧靠后设两对开的横门。正门及门内的“勿替引之”石牌坊已拆毁,面对正门的端义公祠,是内围龙的中心建筑,面宽11.5米、进深33米。大门额灰塑阳文“端义公祠”四个大字。分前、中...
·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刘起龙将军第
清深圳刘起龙将军第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大鹏所城内。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为砖木结构院落式建筑群体,建筑面积约510平方米。从侧门内进,中间为正厅,三间三进,两厅1天井、6厢房。左为后院,有厢房4间,天井1个。砖墙木梁架,石柱础,硬山顶,灰塑脊,房内地面铺方砖。檐板雕刻花鸟草木、人物故事等。刘起龙(?~1830),新安县鹏城人(今深圳市龙岗区),行伍出身,在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清道光年间官至福建水师提督。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宅第―明、清深圳笋岗老围
明、清深圳笋岗老围又称元勋旧址,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笋岗村,明初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而建。平面呈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楼。碉楼间连有高5米、厚2米的围墙。围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共140间房,还有3个水井。整座围屋建筑雄伟壮观,南面的大门外墙用红粉石砌成,门额石匾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目前,围屋的碉楼部分塌毁,围内房屋历经维修。何真(1322~1388年),东莞员头山村人。元时,因与王成争雄逃难至此,并在此发迹。元末明初,何真举岭南义旗归明,功封东莞伯。何真带其母亲及二子、五子定居于此,开基辟地,名为笋岗村,意指子孙后代会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越发越多。四世孙何云霖为纪念高祖父何真,在此地建成围屋,还绕围挖有护濠,称元勋旧址。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宅第―清东莞可园
清东莞可园位于东莞旧城西南的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以及番禺余荫山房成为粤中四大名园之一,原占地2000余平方米。园主张敬修曾任清朝广西按察使,罢官还乡后,于道光末年(1849~1850年)兴工造园,聘来当地名师巧匠,仿广西、江西名园式样,集岭南晚清园林之大成,结合实际需要,别开生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和风貌。后多次扩建维修。咸丰八年(1858年)基本落成。1961年重修。近几年新建了大门、门内假山和后园,连同可湖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可园建筑内容颇为丰富,厅堂室舍、廊榭房轩、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它运用南方传统民居、庄寨、园林手法,把居住、防卫、游览统筹考虑。主要布局特点是在一多边形的地段内,建筑沿外围压边成群成组布局,旁倚可湖,中设庭院。院内巧布山池花木亭台。回环曲折,院落相套,房室串通,计有大小门户一百四十多个。建筑多用卷棚顶、红石柱、水磨青砖墙。装饰精巧玲珑。按功能和景观需要,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