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刘起龙将军第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0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刘起龙将军第,清深圳刘起龙将军第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大鹏所城内。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为砖木

清 深圳 刘起龙将军第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大鹏所城内。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为砖木结构院落式建筑群体,建筑面积约510平方米。从侧门内进,中间为正厅,三间三进,两厅1天井、6厢房。左为后院,有厢房4间,天井1个。砖墙木梁架,石柱础,硬山顶,灰塑脊,房内地面铺方砖。檐板雕刻花鸟草木、人物故事等。

刘起龙(?~1830),新安县鹏城人(今深圳市龙岗区),行伍出身,在抗击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清道光年间官至福建水师提督。

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龙田世居
清深圳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又称龙田围,上田围,因地处田野之中,故又叫田心村。为黄姓客家人筑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寨堡式民居。平面呈圆形,分成二围龙。一围龙,即外围龙。包括前部1米高的围墙、内16米宽的护城河、后部4米高的围墙、外围门、桥、禾町及左右民居。二围龙,即内围龙。坐南向北,位于中间,面宽65.5米、进深72.4米,占地4750平方米。包括北面的大门,左右两侧门,四角及后墙正中五个阁楼,阁楼及大门间壁立的围墙,大门内仪门及“众山一览”牌坊,还有天井、水井、祠堂及众多的民居。大门上有石匾,上刻“龙田世居”4个阳文正楷大字,旁阴刻落款“道光十七年丁酉岁仲夏谷旦售卿建立”,大门设栅门、板门,非常结实。阁楼、围墙与跑马廊有机相联,相互贯通,组成灵活的防守和联系网络。大门内的“众山一览”牌坊,三间三楼,灰砂夯筑。背面枋额书:“履泰晋升”。字体刚健有力。祠堂位于围屋的中心位...
·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鹤湖新居
清深圳鹤湖新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罗瑞合村。为坞堡式客家民居。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创建者为该村罗姓祖先罗瑞合。他是龙岗著名士绅,曾主持创建龙岗新墟。后人为纪念他,将他创建的鹤湖新居称之为“罗瑞合村”。鹤湖新居略呈长形,后墙外弧,总面宽185米、总进深109米,占地20165平方米。围村前面有禾町、月池、旗杆墩和古榕。围村大门向东偏北,围内有围,周围用青砖砌成高高的围墙,围墙上及四角设��置了9个楼阁,内有“聚族于斯”牌坊、罗氏宗祠及众多的民居。整个围村布局合理,庄严壮观,是深圳最大的一个古代围村。
· 岭南文化―宅第―清深圳大万世居
清深圳大万世居又称大万围,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大万围村。曾姓客家人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客家寨堡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总面宽124.3米、总进深123.5米,占地1.5万平方米,分为外、内围龙,整体保留尚好。外围龙包括正面的大门楼、两侧门、民居、水井、碉楼和围墙等,装饰讲究。石门匾刻“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门联为“大和保合,万福攸同”。四角与后墙正中的碉楼、大门及侧门均连以壁立的围墙,形成高不可攀、壁垒森严的寨堡。紧贴四周围墙下建有简单的民居,再于其南、北、东面各建有一排三间两伸手带天井的四合院民居。水井在大门与南侧门之间。内围龙,位于外围龙内的中前部,四角及后墙正中也设碉楼。西面有正门和两侧门。正门内两侧靠后设两对开的横门。正门及门内的“勿替引之”石牌坊已拆毁,面对正门的端义公祠,是内围龙的中心建筑,面宽11.5米、进深33米。大门额灰塑阳文“端义公祠”四个大字。分前、中...
· 岭南文化―宅第―明、清深圳笋岗老围
明、清深圳笋岗老围又称元勋旧址,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笋岗村,明初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而建。平面呈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楼。碉楼间连有高5米、厚2米的围墙。围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共140间房,还有3个水井。整座围屋建筑雄伟壮观,南面的大门外墙用红粉石砌成,门额石匾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目前,围屋的碉楼部分塌毁,围内房屋历经维修。何真(1322~1388年),东莞员头山村人。元时,因与王成争雄逃难至此,并在此发迹。元末明初,何真举岭南义旗归明,功封东莞伯。何真带其母亲及二子、五子定居于此,开基辟地,名为笋岗村,意指子孙后代会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越发越多。四世孙何云霖为纪念高祖父何真,在此地建成围屋,还绕围挖有护濠,称元勋旧址。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宅第―清丰顺将军第
清丰顺将军第位于丰顺县汤西镇双鹿下村曾屋揭坷山下。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丁日昌所建。坐东南向西北,建筑面积4455平方米。地势平坦,三面是竹林地和较潮湿的沙质地,屋前50米处是双鹿溪,右面是居民点。将军第为府第式建筑,人称九厅十八井、魁龙围。由三幢大屋连成一座,整体采用三进二横屋格式。中路较大,左右两幢略小。花岗石墙基,青砖墙体,厅房回廊道。大门高3.2米、宽2米,两侧置高1.34米、直径9.7米的石鼓一对。门坪长70.1米、宽14.6米,两侧立石狮各一尊。府第左右两侧有炮楼,护墙开有内宽外狭的枪孔。民国初年加建了后幢三套平房。总面积1134平方米,共有74间房。1988年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