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粤剧戏班组班旧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0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粤剧戏班组班旧俗,   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习俗已相当盛行,嘉靖年间,佛山建立了戏行会

    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习俗已相当盛行,嘉靖年间,佛山建立了戏行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大帝”,又称为琼花宫或琼花会馆。戏行会馆是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管理戏班的机构。早期粤剧戏班分定期班和散仙班两种。定期班以一年为期,戏班于每年6月上旬组成。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佛山祖庙建成华封戏台后,每年六月十九“观音神诞”,各戏班就集中在祖庙华封戏台作首场公演,以显示戏班阵容,然后乘船到省内各乡演出,至次年农历六月初一回佛山散班。散仙班则多由琼花会馆招接各地的主会或豪绅富户的特邀台期,临时组班赴演,演完即散。

    l 940年前,粤剧戏班统归琼花会馆(清同治八年,粤剧解禁后会馆迁到广州,改称八和会馆)管理。规定各戏班的招牌挂入会馆内,不得自由揽戏,班主聘请演员要签订合约,演员不得花门,其2%的工钱上缴会馆作会费。

    当时民间盛行演神功戏,每年开春后,回乡惯例演戏酬谢神恩,祈求五谷丰登。戏班下乡演出以船代步。嘉庆十八年(1814),云台师巡抚江西,始创红船于滕王阁下,粤伶仿此红船作交通工具,故粤剧艺人又称为“红船子弟”。清代佛山有首竹枝词壮此盛况:“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幕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可见当时组班演剧习俗之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粤剧戏班组班旧俗
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习俗已相当盛行,嘉靖年间,佛山建立了戏行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大帝”,又称为琼花宫或琼花会馆。戏行会馆是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管理戏班的机构。早期粤剧戏班分定期班和散仙班两种。定期班以一年为期,戏班于每年6月上旬组成。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佛山祖庙建成华封戏台后,每年六月十九“观音神诞”,各戏班就集中在祖庙华封戏台作首场公演,以显示戏班阵容,然后乘船到省内各乡演出,至次年农历六月初一回佛山散班。散仙班则多由琼花会馆招接各地的主会或豪绅富户的特邀台期,临时组班赴演,演完即散。l940年前,粤剧戏班统归琼花会馆(清同治八年,粤剧解禁后会馆迁到广州,改称八和会馆)管理。规定各戏班的招牌挂入会馆内,不得自由揽戏,班主聘请演员要签订合约,演员不得花门,其2%的工钱上缴会馆作会费。当时民间盛行演神功戏,每年开春后,...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雷州的粤剧
粤剧,雷州人称为大戏班,是雷州半岛粤语地方一大剧种。清朝中叶,粤剧用北音(桂林官话)演唱,花旦是男扮女装。至清朝嘉庆十八(1814年)改为“红船”画舫,所以也有人把粤剧艺人称“红船子弟”。旧时,粤剧普遍在农村演神诞戏,白天演正本,多是武场戏。由小武(俗称贴饰)及刀马旦主演;晚上演“双出”,由文武生、花旦担纲;下半夜演“三出”,由“下栏”艺员演出。每个台脚开演“贺寿”、“封相”,最后一晚演“收妖戏”。那时粤剧是班主制,“福祥华”、“永安年”是较为著名的大戏班,演出《夜国平天》、《狮子楼》等剧目。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涂戏
“涂戏”,是指涂在地上演的戏,是潮州普宁一带的民间戏种。每逢节日,乡乡里里,在野地上进行演出,村民围成一圈观看。潮州“涂戏”,历史悠远,来源于宋明南戏的一支,称为潮腔、潮调。早在明代嘉靖丙寅年(公元1566年>,就刊刻有《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和《摘锦潮调金花大全》等戏文版本,可见潮州“涂戏”在明代中叶以前,已有自己独特的唱腔和演出形式了。这种“涂戏”,是以曲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的综合体制,可一唱众和,齐唱合尾。乐调有“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等,用“工尺谱”记录。特别是“青衣旦”唱“活五调”,在一声“苦”的拖腔之后,就是一段如泣如诉的唱段,催人落泪,显示了“活五调”凄婉悲恻的魅力。以字弦、扬琴、椰胡为主的弦乐,激越清亮;以琵琶、古筝、三弦为主的软线乐,象淙淙流水,珠落玉盘;。以笛、箫、笙、管为主的笛套乐,古朴清函,引人遐思;以唢呐为主的庙堂音乐,令...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涂戏
“涂戏”,是指涂在地上演的戏,是潮州普宁一带的民间戏种。每逢节日,乡乡里里,在野地上进行演出,村民围成一圈观看。潮州“涂戏”,历史悠远,来源于宋明南戏的一支,称为潮腔、潮调。早在明代嘉靖丙寅年(公元1566年>,就刊刻有《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和《摘锦潮调金花大全》等戏文版本,可见潮州“涂戏”在明代中叶以前,已有自己独特的唱腔和演出形式了。这种“涂戏”,是以曲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的综合体制,可一唱众和,齐唱合尾。乐调有“轻六调”、“重六调”、“活五调”等,用“工尺谱”记录。特别是“青衣旦”唱“活五调”,在一声“苦”的拖腔之后,就是一段如泣如诉的唱段,催人落泪,显示了“活五调”凄婉悲恻的魅力。以字弦、扬琴、椰胡为主的弦乐,激越清亮;以琵琶、古筝、三弦为主的软线乐,象淙淙流水,珠落玉盘;。以笛、箫、笙、管为主的笛套乐,古朴清函,引人遐思;以唢呐为主的庙堂音乐,令...
· 岭南文化―文化娱乐―旧粤剧戏班的行规
旧粤剧戏班的演员,俗称“红船子弟”。他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行规,人人必须遵守。如:一、每个台脚(即演出的起止日期)开台演第一出戏之前,必先祭拜他们所奉祀的祖师一一华光神。从班中的老行尊、师傅到后辈的徒弟无一例外地都要行礼膜拜。二、某出戏,如是师徒同台演出,徒弟所扮演的角色,其官职等概不能高于其师傅所饰演的官职等第。尽管徒弟是主角,也不例外。三、某个演员(特别是主要演员)如临场因病不能登台演出时,除了用小黑板写明事因放在台口公布周知以外,患病的演员,还要依照所演的角色化装、穿戴齐全,由其徒弟或同伴背着他出场,绕台一周,以示实况。除非病者垂危不能动弹才可例外。四、演丧家的戏,凡参加演出的人员,班主要发给每人一个红包(利是),至于钱银多少,并无一定,视班主的“出手”以及同某个演员的关系如何而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