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潮州纸伞业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5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潮州纸伞业,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这是元代萨都刺咏《雨伞》诗。古时伞为长柄,是帝王将相出巡时所用,以示尊严豪华,而且伞的颜色也因官阶之高低而有区别。汉朝以后,制纸业发展很快,唐宋时,就逐渐有人用纸制伞,故元时萨都刺咏伞为“剪纸调膏护秋竹”。以竹为骨架而裱以纸张的纸伞,张开遮日时,亭亭玉立,下雨时雨点打在伞上,沙沙作响,若夜雨芭蕉。

    潮州纸伞,近百年来,以城考院街(今卫星一路)汪胜昌鹦哥牌纸伞最为著名,蜚声海内外。潮州汪胜昌伞店,创始人是安徽人汪一松,他为人聪敏诚挚,学得一手制徽伞技艺,他于清康熙年间到潮州,见潮州人物繁盛,交通发达,可以发展,故在考院街东边,开一个小店,开始制纸伞出卖。由于制作精巧,用料考究,纸伞销路很好,于是,又开了一个新店(即后来纸伞店)。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举办“南洋劝业会”,汪胜昌鹦哥牌纸伞,随潮州各种名产一起参加展览,获得锦旗一面,银质大奖章一枚,从此,鹦哥牌纸伞声名大振。工场由工人十余人,发展到数十人,并分给无数外工制作。汪胜昌店前有两面大招牌,一是半圆形伞柄,上书“徽伞发售”;另一方形招牌,上面刻了两只鹦哥鸟,并写可“鹦哥为记”。店主汪方麟待人和蔼,勤于店务,又讲信用,注重产品质量,所以生意兴旺,制伞业达到全盛时期。

    汪胜昌鹦哥纸伞在历史上获得赞誉,是与他们的精心制作有关。与当时其他各种雨伞相比,鹦哥牌纸伞伞面呈青褐色,上油光滑雅观,打开来闪闪有光,尖端正,伞柄笔直坚硬,缠絷滕皮质好,絷实精巧,收折时圆满贴实。虽然一柄纸伞与布伞般大小,但坚实玲珑,惹人喜爱。制伞用料十分讲究,除竹料用本地上好的竹子外,专人由兴:产转江西购买高质量桐油,到福建采办好纸。伞裱纸后要放开让它干透(约需要半个月时间)后才进行加油,使伞底坚实耐用。制好后,义需要放一段时间,让油面干透才予以发售。所以烈日暴雨,纸伞均可抵御。旧时,内地银信批局派往各乡送批款者,均带一把鹦哥牌纸伞,不但可以御烈日雨,且有时行经荒山小道,遭遇歹徒抢劫批银时,这把伞又是一件防身武器。

    汪胜昌鹦哥纸伞,畅销潮汕、闽南、铜山等地,海外远售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过去,台湾有船来,也必采购鹦哥纸伞,最盛时年产20多万把,十之六七出口外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生产10余万把,1956年发展至20余万把。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地布伞、尼龙伞相继出现,鹦哥纸伞原料的采购也日见困难,1966年已停产。潮州鹦哥纸伞有200多年历史,畅销达百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潮州纸伞业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这是元代萨都刺咏《雨伞》诗。古时伞为长柄,是帝王将相出巡时所用,以示尊严豪华,而且伞的颜色也因官阶之高低而有区别。汉朝以后,制纸业发展很快,唐宋时,就逐渐有人用纸制伞,故元时萨都刺咏伞为“剪纸调膏护秋竹”。以竹为骨架而裱以纸张的纸伞,张开遮日时,亭亭玉立,下雨时雨点打在伞上,沙沙作响,若夜雨芭蕉。潮州纸伞,近百年来,以城考院街(今卫星一路)汪胜昌鹦哥牌纸伞最为著名,蜚声海内外。潮州汪胜昌伞店,创始人是安徽人汪一松,他为人聪敏诚挚,学得一手制徽伞技艺,他于清康熙年间到潮州,见潮州人物繁盛,交通发达,可以发展,故在考院街东边,开一个小店,开始制纸伞出卖。由于制作精巧,用料考究,纸伞销路很好,于是,又开了一个新店(即后来纸伞店)。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举办“南...
·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潮州抽纱业
在潮州走进小巷,两边净是山墙连着门楼,墙上爬满朱藤、筋杜鹃,间或飞出一桠龙眼树、玉兰树……一个个镂花刻乌的金漆木雕门楼,或敞开、或紧闭,静谧的门楼里,总能见到姑娘、少妇、老妪,埋头在圆圆的花规(圆形或方形的竹、木框架)下飞针走线,这就是潮州抽纱女工。清淡、高雅,享誉海内外的潮州抽纱,就是由她们制作的。抽纱的原料有亚麻、竹丝、法丝、乔其纱等,针法发展到100多种。根据地方志书的记载,其妇女之俗,百金之家不昼出,千金之家不步行,日勤女红,布帛盈箱。凡女子十一二龄,其母亲为嫁衣,故织纤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女孩子长至六七岁时,母亲就要让她坐在自己的花规旁,一边帮助穿线,一边默记针法。稍大一点,就要在旧手帕上描上花样,套在花规上,手把手地让她练习各种针法。以后就到绣庄领些比较粗糙的绣件,既是练习,又能赚钱。十一二岁,就能在母亲为自己准备的嫁衣上描花绣凤了,到了出嫁年龄,已掌握了相当娴熟的针法。男...
·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潮州抽纱业
在潮州走进小巷,两边净是山墙连着门楼,墙上爬满朱藤、筋杜鹃,间或飞出一桠龙眼树、玉兰树……一个个镂花刻乌的金漆木雕门楼,或敞开、或紧闭,静谧的门楼里,总能见到姑娘、少妇、老妪,埋头在圆圆的花规(圆形或方形的竹、木框架)下飞针走线,这就是潮州抽纱女工。清淡、高雅,享誉海内外的潮州抽纱,就是由她们制作的。抽纱的原料有亚麻、竹丝、法丝、乔其纱等,针法发展到100多种。根据地方志书的记载,其妇女之俗,百金之家不昼出,千金之家不步行,日勤女红,布帛盈箱。凡女子十一二龄,其母亲为嫁衣,故织纤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女孩子长至六七岁时,母亲就要让她坐在自己的花规旁,一边帮助穿线,一边默记针法。稍大一点,就要在旧手帕上描上花样,套在花规上,手把手地让她练习各种针法。以后就到绣庄领些比较粗糙的绣件,既是练习,又能赚钱。十一二岁,就能在母亲为自己准备的嫁衣上描花绣凤了,到了出嫁年龄,已掌握了相当娴熟的针法。男...
·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渔业
徐闻造渔船和出海习俗渔船既是渔民在海上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生活的宅居,造一艘船就跟盖一座新房一样重要。在徐闻沿海一带,舵公是船的主人,造船(俗称“钉船”)就是用舵公的生辰八字让“先牛”看口子。开工、新船下海、渔船出海、合网,都要择吉日良辰。新船的起舱,即开始安装舱骨(船底主心骨),就像盖房子升梁一样隆重,要拴头标(用红布结在舱骨头上)。新钉的船,闲人、孕妇和来月经的妇女是不能上去的。新船造成,船主的至亲若有人生孩子,就要“旺船”,即送去一只红公鸡,用牙咬鸡冠,把鸡冠血滴到船头、船尾去,以之辟邪。新船下海如同进宅入伙,要用红鱼和红毛阉鸡,到宫庙去拜“婆奶”,在家里拜家神,船头向着宫庙鸣放鞭炮后才能正式开船出海。捕鱼丰收了,就烧头大乳猪祭拜神灵,感谢神灵保佑。船上一切都得服从舵公指挥,伙计们不能多嘴多舌。把鱼网收回岸上,只能说“发网上来”,不能说“担网上来”或“收网上来”。船头就像人头一样尊贵...
· 岭南文化—生产民俗—渔业
徐闻造渔船和出海习俗渔船既是渔民在海上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生活的宅居,造一艘船就跟盖一座新房一样重要。在徐闻沿海一带,舵公是船的主人,造船(俗称“钉船”)就是用舵公的生辰八字让“先牛”看口子。开工、新船下海、渔船出海、合网,都要择吉日良辰。新船的起舱,即开始安装舱骨(船底主心骨),就像盖房子升梁一样隆重,要拴头标(用红布结在舱骨头上)。新钉的船,闲人、孕妇和来月经的妇女是不能上去的。新船造成,船主的至亲若有人生孩子,就要“旺船”,即送去一只红公鸡,用牙咬鸡冠,把鸡冠血滴到船头、船尾去,以之辟邪。新船下海如同进宅入伙,要用红鱼和红毛阉鸡,到宫庙去拜“婆奶”,在家里拜家神,船头向着宫庙鸣放鞭炮后才能正式开船出海。捕鱼丰收了,就烧头大乳猪祭拜神灵,感谢神灵保佑。船上一切都得服从舵公指挥,伙计们不能多嘴多舌。把鱼网收回岸上,只能说“发网上来”,不能说“担网上来”或“收网上来”。船头就像人头一样尊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