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雷州白斩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7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雷州白斩狗,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来吃,乡里人称“白斩狗”,亦称白切狗。雷州人很
  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来吃,乡里人称“白斩 狗”,亦称白切狗。雷州人很喜欢吃狗,平时,市场上卖狗肉的摊档比比皆是。尤其是冬天,人们相信吃狗可以御寒,是穷人的“高丽参”。因此有人说“将钱买狗吃好过买被盖”。由此可见,当地人视狗肉为珍贵的补品。狗肉不但有补,且又是下酒佳肴,狗头、狗脚更是下酒好料。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湛江市赤坎高州街有一间“老友记”小店,专营狗肉生意,因为经营得法,曾经名噪一时。

    其实,白斩狗并不是白斩就吃。雷州人吃狗,还很讲究调味。狗肉摊档备有用生油、酱油、生粉、糖、醋、辣椒等配料制成的调味品,免费供应顾客。若是家庭制作狗肉,更讲究烹调方法。但单家独户很少有人宰狗,一般是村邻乡里“做狗份”,即几户人凑钱买狗,宰杀后煮熟白斩,按份数分,连狗肠、狗肚、狗肝、狗汤等亦按份平分。各户取回家后,或煎、或炒、或加陈皮、八角等配料炖狗,随人心意。

    狗肉虽有补,但在旧时,雷州地方狗肉不能上筵席。如今,狗肉却登上大雅之堂了,不少酒楼宾馆经营狗肉生意。如“芋头扣狗”、“药材炖狗”、“火锅狗肉”等名牌菜色,不但当地人喜欢,更有不少外省人甚至外国商人也慕名品尝雷州白斩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雷州白斩狗
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来吃,乡里人称“白斩狗”,亦称白切狗。雷州人很喜欢吃狗,平时,市场上卖狗肉的摊档比比皆是。尤其是冬天,人们相信吃狗可以御寒,是穷人的“高丽参”。因此有人说“将钱买狗吃好过买被盖”。由此可见,当地人视狗肉为珍贵的补品。狗肉不但有补,且又是下酒佳肴,狗头、狗脚更是下酒好料。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湛江市赤坎高州街有一间“老友记”小店,专营狗肉生意,因为经营得法,曾经名噪一时。其实,白斩狗并不是白斩就吃。雷州人吃狗,还很讲究调味。狗肉摊档备有用生油、酱油、生粉、糖、醋、辣椒等配料制成的调味品,免费供应顾客。若是家庭制作狗肉,更讲究烹调方法。但单家独户很少有人宰狗,一般是村邻乡里“做狗份”,即几户人凑钱买狗,宰杀后煮熟白斩,按份数分,连狗肠、狗肚、狗肝、狗汤等亦按份平分。各户取回家后,或煎、或炒、或加陈皮、八角等配料炖狗,随人心意。狗肉虽有补,但在旧时,雷州地方狗肉不能上...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雷州木屐
昔日,雷州人多穿木屐,即使是富裕人家,除探亲访友及逢年过节穿鞋子外,平时也是穿木屐。老百姓则不分男女老幼白天光着脚板,晚上洗净后便穿木屐。缠足女人,也有特制形如小船的木屐,以适应其小脚穿着。沿海地带,有一种田屐。田屐是用直径约四十公分的圆形木架制作而成,屐底平滑,屐面中间用绳子作“屐耳”,农民下深垭田穿着,故有“手抓禾镰脚担枷,上田下田四脚爬”的谚语流传。不少地方,新娘嫁妆里备有用绣花布制作的“屐耳”,以备今后钉屐使用。还有些地方,亲人去世后,在灵堂摆设一大衣服、一双木屐,以寄托哀思。木屐需用木质较轻又不易爆裂的苦楝木或鸭脚木制作,那时大小圩镇及农村都有制作木屐的工场,市场木屐摊档比比皆是。古时,木屐不分左右脚,称为“正脚屐”,用棕绳编织网状“屐耳”。这种屐又高又宽,非常笨重。辛亥革命后,舶来品“树乳”(橡胶)输入我国,雷州人便用它作屐耳,逐渐代替了棕绳制品。此后,凡是用“树乳”作屐耳的木...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雷州粟仔
雷州人所说的粟仔,是指“狗尾粟”、“鸭脚粟”两大类。皆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旧时,雷州半岛以番薯为主粮。若是冬天遇上霜冻,地薯苗被冻死,耐旱的粟仔便成农家度荒的农作物。狗尾粟分为糯、粘粟两种。糯粟低产,农民逢年过节时煮粟饭吃。粘粟碓舂去粟壳成为粟米,煮成粟粥食用。也有人在端午节用粟米包裹粽子来吃。鸭脚粟容易贮藏。据说,贮存多年的老鸭脚粟有清凉解热作用,是中暑病人戒口的理想食物。但鸭脚粟必须用碓舂去粟壳之后,再把粟米磨成粟粉,筛过箩斗才可口,工序较多,家庭主妇感到麻烦,因而又有“三年鸭脚,三年无裤着”的民谚(无时间自缝衣服意)。鸭脚粟吃法,先用少许大米或白眼豆放入砂煲里煮成稀粥,然后用鸭脚粟粉加适量清水搅匀倒入稀粥里,慢火煮熟为糊状便成(乡里人称“鸭脚粟胶”)。也有人用鸭脚粟粉加生熟水搓成粉坯,放入滚粥里煮熟,制成鸭脚粟轧蘸芝麻糖粉来吃。这种食物称为“牛暗饼。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狗尾粟...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雷州木屐
昔日,雷州人多穿木屐,即使是富裕人家,除探亲访友及逢年过节穿鞋子外,平时也是穿木屐。老百姓则不分男女老幼白天光着脚板,晚上洗净后便穿木屐。缠足女人,也有特制形如小船的木屐,以适应其小脚穿着。沿海地带,有一种田屐。田屐是用直径约四十公分的圆形木架制作而成,屐底平滑,屐面中间用绳子作“屐耳”,农民下深垭田穿着,故有“手抓禾镰脚担枷,上田下田四脚爬”的谚语流传。不少地方,新娘嫁妆里备有用绣花布制作的“屐耳”,以备今后钉屐使用。还有些地方,亲人去世后,在灵堂摆设一大衣服、一双木屐,以寄托哀思。木屐需用木质较轻又不易爆裂的苦楝木或鸭脚木制作,那时大小圩镇及农村都有制作木屐的工场,市场木屐摊档比比皆是。古时,木屐不分左右脚,称为“正脚屐”,用棕绳编织网状“屐耳”。这种屐又高又宽,非常笨重。辛亥革命后,舶来品“树乳”(橡胶)输入我国,雷州人便用它作屐耳,逐渐代替了棕绳制品。此后,凡是用“树乳”作屐耳的木...
· 岭南文化—衣食文化—雷州粟仔
雷州人所说的粟仔,是指“狗尾粟”、“鸭脚粟”两大类。皆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旧时,雷州半岛以番薯为主粮。若是冬天遇上霜冻,地薯苗被冻死,耐旱的粟仔便成农家度荒的农作物。狗尾粟分为糯、粘粟两种。糯粟低产,农民逢年过节时煮粟饭吃。粘粟碓舂去粟壳成为粟米,煮成粟粥食用。也有人在端午节用粟米包裹粽子来吃。鸭脚粟容易贮藏。据说,贮存多年的老鸭脚粟有清凉解热作用,是中暑病人戒口的理想食物。但鸭脚粟必须用碓舂去粟壳之后,再把粟米磨成粟粉,筛过箩斗才可口,工序较多,家庭主妇感到麻烦,因而又有“三年鸭脚,三年无裤着”的民谚(无时间自缝衣服意)。鸭脚粟吃法,先用少许大米或白眼豆放入砂煲里煮成稀粥,然后用鸭脚粟粉加适量清水搅匀倒入稀粥里,慢火煮熟为糊状便成(乡里人称“鸭脚粟胶”)。也有人用鸭脚粟粉加生熟水搓成粉坯,放入滚粥里煮熟,制成鸭脚粟轧蘸芝麻糖粉来吃。这种食物称为“牛暗饼。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狗尾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