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戏剧艺术―木鱼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木鱼,木鱼,又称木鱼歌、摸鱼歌或沐浴歌,是广州方言演唱的民间文学形式,一般认为起源于南
木鱼,又称木鱼歌、摸鱼歌或沐浴歌,是广州方言演唱的民间文学形式,一般认为起源于南朝萧梁时期,爱佛教宝卷传唱的影响下,结果地方民歌而最后形成,早期的作品有《观音出世》、《目莲救母》等。
木鱼的演唱形式颇为独特,表演时演唱者靠敲击一段刳空的硬质木头来掌握节拍。唱词基本是七字句,通俗易懂。木鱼的内容大都是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也有一些佛教故事。现有的五百多部木鱼书,大部分是长篇作品,改编之作为数不少。
《花笺记》和《二荷花史》是木鱼书创作作品中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而《背解红罗》则是改编之作中影响较大的作品。
《花笺记》写书生梁亦伦与杨瑶仙、刘玉卿两个女子间的爱情故事,全书共五十九回,文笔细腻生动,富有诗意。郑振铎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写“少男少女的恋爱心理,反复相思,牵肠挂肚,极为深刻、细腻”。《二荷花史》共分四卷六十七则,写少年书生白莲与何映荷、裴丽荷两女子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的故事。作品颇有浪漫色彩,在何映荷、裴丽荷对爱情的忠贞而执著的追求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反封建礼教精神。《背解红罗》又名《背解红罗袱》,由鼓词改编,共十二卷,写汉武帝与皇后苏金定、苗妃之间的恩怨故事,情节曲折,颇能引人入胜。
木鱼书也有一些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作品,如《金山客自叹》、《华工诉恨》就是反映1905年反美拒约运动华工生活的作品,有较高的现实政治意义。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木鱼
木鱼,又称木鱼歌、摸鱼歌或沐浴歌,是广州方言演唱的民间文学形式,一般认为起源于南朝萧梁时期,爱佛教宝卷传唱的影响下,结果地方民歌而最后形成,早期的作品有《观音出世》、《目莲救母》等。木鱼的演唱形式颇为独特,表演时演唱者靠敲击一段刳空的硬质木头来掌握节拍。唱词基本是七字句,通俗易懂。木鱼的内容大都是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也有一些佛教故事。现有的五百多部木鱼书,大部分是长篇作品,改编之作为数不少。《花笺记》和《二荷花史》是木鱼书创作作品中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而《背解红罗》则是改编之作中影响较大的作品。《花笺记》写书生梁亦伦与杨瑶仙、刘玉卿两个女子间的爱情故事,全书共五十九回,文笔细腻生动,富有诗意。郑振铎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写“少男少女的恋爱心理,反复相思,牵肠挂肚,极为深刻、细腻”。《二荷花史》共分四卷六十七则,写少年书生白莲与何映荷、裴丽荷两女子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的故事。作品颇有浪漫色彩,...
·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戏剧概述
岭南戏剧多姿多彩。地方戏剧中有粤剧、潮剧、琼剧、汉剧定型早、影响面广,各有自己的特色;木偶剧等也颇有艺术内涵;话剧出现较早,对全国话剧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戏剧概述
岭南戏剧多姿多彩。地方戏剧中有粤剧、潮剧、琼剧、汉剧定型早、影响面广,各有自己的特色;木偶剧等也颇有艺术内涵;话剧出现较早,对全国话剧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潮州戏剧
潮州戏剧又称潮剧凝聚了潮州的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和表演艺术的精华,吸取中原文艺的长处,兼收并蓄。潮剧在全国各剧种中独树一帜,在东南亚华裔中有一定的影响。潮剧的传统剧目众多,1959年前收集到1300个,编入《潮剧剧目纲要》中的有885个。一类来自南戏,明清传奇,如《琵琶记》、《白兔记》、《井边会》、《芦林会》等;一类来自当地故事传说,如《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等;还有一类是时装戏,如清代末年上演过的《林则徐》、《女英雄记》,民国以后上演的《上海案》等。潮剧的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版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乐调分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和反线调,也有犯调如“四斗凑”、轻三重六调等。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笛套锣鼓乐、庙堂音乐、民歌小调等。管弦乐有唢呐、笛、二弦等不同的的领奏组合。锣鼓也有大锣、小锣、苏锣等不同组合。脚色行当古时...
·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潮州戏剧
潮州戏剧又称潮剧凝聚了潮州的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和表演艺术的精华,吸取中原文艺的长处,兼收并蓄。潮剧在全国各剧种中独树一帜,在东南亚华裔中有一定的影响。潮剧的传统剧目众多,1959年前收集到1300个,编入《潮剧剧目纲要》中的有885个。一类来自南戏,明清传奇,如《琵琶记》、《白兔记》、《井边会》、《芦林会》等;一类来自当地故事传说,如《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等;还有一类是时装戏,如清代末年上演过的《林则徐》、《女英雄记》,民国以后上演的《上海案》等。潮剧的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体和版式变化体两种体制的融合。保留着一唱众和,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曲尾帮唱的形式。乐调分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五调和反线调,也有犯调如“四斗凑”、轻三重六调等。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笛套锣鼓乐、庙堂音乐、民歌小调等。管弦乐有唢呐、笛、二弦等不同的的领奏组合。锣鼓也有大锣、小锣、苏锣等不同组合。脚色行当古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