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南国艺术―盆景艺术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7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南国艺术―盆景艺术,    盆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珍品,而岭南盆景则是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

    盆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珍品,而岭南盆景则是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而形成独特风格则是建国后。栽种盆景的范围以广州为中心遍及珠江三角洲和广西中南部地区。广州盆景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人特别是广州人酷爱 盆景,栽种盆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家庭天台、阳台、客厅、书房都栽种和摆设盆景,以此美化环境,调剂生活,既可舒眼目,怡心神,又可陶冶性情,带来无穷乐趣。

    岭南盆景又称广东盆景。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所以,岭南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岭南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琼州府志》记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难长,选最短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盆盂之于,有寿数百年者。"

    岭南盆景的历史

    据佛山著名盆景大师刘中先生介绍,佛山盆景在全国盆景中独具特色,自成一体,涵盖了"岭南盆景"的所有特色。

    佛山盆景起源于汉元时期,兴盛于清朝中叶,与佛山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兴盛同步。当时,佛山寺庙林立,每年节日都有迎神演戏等社会活动,民间艺人用罗汉松、细叶榕、山石等扎剪制作"福""禄""寿"等图案的盆景,摆设于庭院之中。清道光年间,佛山书画家梁蔼如、梁九图等在其私家园林中创建"十二石斋",植树栽花,垒山设石,开创了山石盆景艺术先河。其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赏树观花,成为当时的盛事。

    山石盆景成为有"岭南四大园"之一的佛山梁园的最大特色。佛山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将围绕梁园扩建的文化街区作为佛山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石斋"仍然是今日梁园最吸引旅客的景点之一。

    在陈村花卉世界,在"跨世纪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刘仲明的"岭南盆景之家",可以欣赏到众多盆景,包括老盆景艺术家花费20多年心血培育的"笑傲寒霜"等作品。这些盆景,每一株都有独特的"风骨",其风雅神韵仿佛穿透几百年历史长河,让人领略到岭南盆景艺术从起源发展到今日的独特艺术魅力。

    上世纪初,佛山的文人雅士结合岭南山水和气候独有的特色,创立出一个个具有岭南特色的盆景,形成了岭南盆景的特色流派。在世界盆景园中普遍存在的素仁式、大树式、附石式、悬崖式等几种造型,其中,有两种主要的造型附石式和素仁式就是佛山盆景艺人所独创。

    岭南盆景的创作

    岭南盆景的创作,多就地取材,选用带和热带常绿细叶树种,一般以广州人称之为"树仔头"的树桩为主,其品种多达30余种,如九里香(月橘)、榕树、福建茶、水松、龙柏、榆树、满天星、黄杨、罗汉松、�{杜鹃、雀梅、山桔、相思树等。岭南盆景的构图形式有单干大树型,或双干式、悬崖式、水影式、一头多干式、附石式和合��式等。除树桩盆景外,还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积石等。其中英石是广东英德的特产,具有皱、瘦、透的特点,故多被石山盆景制作选用。近年来广州盆景艺术家们又发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树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耸型、含珠滴翠的叠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岭南盆景的制作、陈设和欣赏,有"一景二盆三几架"之说,即除景外,盆具和几架的选用也很重要。岭南盆景多用石湾彩陶盆,有圆盘、方盆、多角盆、椭圆盆、长方企、高身盆等,讲究吸水透气、色泽调和、大小适中、古朴优雅。几架有落地式和案架式,多用红木等较名贵的木材制作,使之协调和谐,相映成趣。

    岭南盆景的艺术特点

    第一、雄伟苍劲,纯朴自然,是岭南盆景的鲜明特色。一盆成功的盆景,从头?到枝干都分布均匀,神韵有致,刚劲有力。随便剪下一支枝托(有的略加修剪),都符合独立的盆景造型标准,甚至把整株树桩"脱衣换锦"(即摘去叶片)后,仍保持树型的优美和自然风貌,毫无矫揉造作,而且更能显示出盆树的骨干苍劲和枝托间的流畅自然,这是岭南盆景的独特风格。

    第二,截干蓄枝是创制岭南盆景的主要艺术手法。所谓截干蓄枝,就是将所栽盆树的主干截断后,待其长出横桠,到它长到比主干稍细时,便将横桠留下一寸多长(所留横桠不少于两个芽位),多余部分剪去;待留下的横桠再长出新的横枝,并长到比横桠稍细时,又留下一寸多长,把余下枝条剪去,如此反复进行。这种截干蓄枝的修剪艺手法,妙似绘画的明朗笔触,其构图布局有如在绘枝托,一枝接一枝,枝枝有交代,最终把枝托修剪成"鹿角式"或"鸡爪式"。这种修剪功夫,心急不得,特别需要耐心和毅力,因为每修剪出一寸枝条,就得花上一两年时间,要修剪出一盆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盆景,需要十多二十年工夫,或更长的时间。真所谓"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

    第三,用分段培育进行艺术整形,是岭南盆景的主要培育方法。树桩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树木,要培育出一盆矮化和艺术化的变态古树,既不能完全让树木自然生长,也不可能在培育过程中,使树桩的根、干、枝、梢一次达到预想的艺术造型,而必须经过分段培育实现这一艺术造型效果。所谓分段培育,就是把树桩营养生长过程分为促进阶段和抑制阶段,即分阶段进行艺术整形。在分段培育过程中,要根据盆栽树胚的形状及设计要求,划分时段,合理控制施肥浇水,枝梢剪留,运用截干蓄枝的手法来完成骨干枝的培育。一盆树桩盆景,要经过多阶段培育,才能把根、干、枝、梢逐步培育得合乎艺术要求。

    岭南盆景风格

    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岭南盆景风格之一

    岭南盆景的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最先是以几百年古老的荔枝树)为师,以达到形似。所以在观赏岭南盆景时,会觉得无论是古拙嶙峋的大树型或是飘逸潇洒的画意树都会给人一种天然古朴的印象。当你流连在一盆岭南盆景前,你会首先感觉到它是一棵生长在自然界的古树,是一双神奇的手把它缩小在盆钵之中。然而再仔细观赏,又会发现,它的一枝一托,从树头到树干和分枝都分布得那么巧妙自然,均匀合理,毫无矫揉造作。透过这完美的整体造型,让人们得到一种天然美的陶醉与享受。它的美是含蓄的自然的美,艺人的一切加工、一切雕饰的痕迹都深藏不露地融于树形的整体之中。

    岭南盆景的创作型式不受任何程式的限制,只是要求作品让观众观赏之后有回归自然的愉悦感受。其实就是要求作品既要形似,有自然大树的美姿,在整体布局中又渗透着诗情画意(包括用盆大小、颜色、形状及景树栽植在盆中的位置等,能构成一幅整体画)。岭南盆景同样是一种形象思维艺术,它的造型千姿百态,到目前受到公认的就有:悬崖、水影、企树、木棉、斜树、双干、自然大树型……等十多种型式。构成这些型式的主要依据是按照从山野挖来的天然桩头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树造型)去进行创作(改造)。

    根据天然桩头的特征去塑造作品的型式。如桩头和树干雄浑嶙峋、盘根错节的,则将它塑造成大树型或老榕树型;头根流畅,树干侧斜的,将它塑成飘斜树型;树干挺拔冲霄的则塑成木棉树型等。所成作品的形态都符合自然,使每一种形态都有它的个性和特征,既有天然美,又有艺术美,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目的。

    形神兼备 传情达意----岭南盆景风格之二

    岭南盆景的作品不仅有"形似"的美,而且每一个造型都有特征,独具神态和意境。例如老榕型将它造成盘根错节,躯干苍老嶙峋,枝干回旋伸延扩散,枝繁叶茂,覆盖婆娑。这样的形态使人联想到岁月漫长,人生易老。红棉树型表现出枝垂干劲,雄伟挺拔,气贯云霄,给人以踌躇满志之情。斜树型则轻盈潇洒,清雅飘逸,充满动感,让你脱俗超凡,涤荡一切烦恼。双干树型,树与树相互顾盼,枝与枝的互相追逐互为传情,人世间的情与爱,流露无遗。悬崖树型跌宕险峻、悬根露爪,咬定悬崖不放松的形态,鼓舞人们与风雨搏斗、宁死不屈的气概。

    风吹树的树干迎风屹立,而枝条形态却随风飘拂,看后恍若有飒飒风声。这些,观众都能通过盆景实体去感受作者创作的主题和企图表现的情感。这就是岭南盆景形神兼备的特点。

    有些作品处理得好,无须点题也能与观众发生艺术共鸣。一经点题,则身价十倍。还有一些作品在展出的时候把叶片摘光,但见得枝条回旋曲节、苍劲,有如寒冬腊月中的老树在抵抗风霜,使观众能够尽情欣赏枝条的造型美。过了几天苞芽冒发,继而嫩绿满枝头,冬去春来,满园春色。再过几天又绿叶丛生枝繁叶茂,生气勃勃又一派南国风光。在一个月之内,能出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这些艺术效果不仅在外型上,而且在内涵的意韵上更接近于自然,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截干蓄枝 手法独特----岭南盆景风格之三

    岭南盆景的风格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是因为它运用了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截干蓄枝法。而其他流派则不同,如四川盆景以丰富多采的传统蟠扎技艺见长。他们的蟠扎技艺造型有一定的格律,名目繁多。对主干和侧枝自幼就用棕丝按不同的格式作各种角度、各种方向的弯曲,造成立体的空间构图、难度很大,造型也很丰富。

    扬州的盆景传统工艺也是以蟠扎为主,对树桩自幼就加工整形,根据树无寸直的画理,用棕丝将枝条作蛇形弯曲,密到一寸三弯,使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大有将满盆清水置于"云片"之上而无半点外倾之感。可见其叶片之平, 技巧之深, 令人叫绝。苏州盆景的传统工艺有剪有扎。形成粗扎细剪。树材多采自山野,这些形态古朴奇特的老树桩挖来后,截去旧枝,使其重发新芽,然后在适当的位置上选留新枝,用棕丝把新枝扎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曲弯,使其长成半球形的叶片。

    上海盆景的传统工艺是采用金属丝对主干或枝条进行强度屈曲,然后逐年细致修剪,形后解开金属丝即枝干屈伸自如,线条明快流畅,外型自然,雄浑苍劲,矫捷奔放。�ゴ醋魇侄尾煌�,则艺术风格各异,我国各大流派的艺术风格各有所长。以蟠扎为主的则讲究其造型格式的严谨。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则讲究外型神态,追求自然天趣,不烦人事之工,作品即浑厚苍劲,矫捷奔放。而岭南盆景所采用的"截干蓄枝法"则是因树造型,以剪为主去改造天然的桩头形态,使作品有丰富的艺术个性。用精育细剪的方法使枝条形态优美,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然而岭南盆景采用截干蓄枝的工艺手法,需要有优生优长的天然气

    候,植物才能快速生长,还要有萌发力强的树种作为素材才能达到造型创作的需求。这些气候和植物资源,岭南盆景所在的地区正是得天独厚,共具所有。

    师承画理 深入造化----岭南盆景风格之四

    岭南盆景之所以能够博得"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美誉,是因为他的艺术风格具有师承画理,深入造化的技法。所谓师承画理也是它的流派起源人素仁等始创的,他的画意树就是以明清古画为蓝本的。

    以大树缩景技艺见长的孔泰初,也是研究古画的里手,还经常绘盆景百态图作为创作指南,所画的盆景也时常在盆景展览会上展出。

    岭南盆景的创作思维和手法是将中国画的有关技法,诸如立意构图的有聚有散,有争有让,讲究顾盼和呼应等,树干和枝条讲究流畅有气势等理论挪为已用,去丰富作品的"神韵"。但是国画表现技法是靠笔和墨,是平面的画。而盆景表现技法则用有生命的树干和枝条,构成图画占有立体的空间,相对地较为复杂。吸收国画理论后,经过深入造化,从而产生出新的效果。

    例如岭南盆景的枝条造型一方面有国画的行笔流畅的技法,又以"截干蓄枝"的手法使枝条一节一节地缩小,每一节的连接角度都表现出节奏分明,抑扬顿挫之韵律。这样的枝条就有国画的笔意和盆景的特征,既苍老又流畅,也达到"以小见大"效果。

    岭南盆景名家

    在近代岭南盆景诸家中,当公推广州的孔泰初、原海幢寺的住持素仁和尚和佛山的叶恩甫为其代表。三人当中:叶恩甫擅长附石树桩盆景;素仁和尚的盆风格似中国画中的写意派,清清静静的三两枝丫形成扶疏挺拔的"高耸型"盆景,创出高洁古雅、轻盈飘逸的意境地;孔泰初以"大树缩影"见胜,首创蓄枝截干方法,使经过千裁百剪的树桩能呈现大树原有的风貌。

    "素仁格"盆景

    清朝时期的名人陈素仁,被誉为岭南盆景主要流派的创始人,当时就住在佛山的筷子路一带。他和叶恩甫、孔泰初、黄芝安等名人雅士一起组成了盆景会社---玄社,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素仁格"盆景。这种盆景看上去简单明了,或者有一个单一的枝干,或者有两个交叉的枝干,显得非常潇洒飘逸。其造型至今为盆景界所推崇,至今仍然是许多盆景人士广泛采用的艺术方式之一,今日之"文人树"基本上是"素仁格"的延续。他们还在佛山的东华里一带设立书舍,展出各自创作的盆景。

    "附石式"盆景

    佛山叶家庄主人叶恩甫独创了"附石式"盆景,这种技法是把一些树根放在险奇的石头缝中生长,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修剪,形成山林一体的艺术境界。据说,日寇入侵佛山的时候,家丁挑着金银细软逃难,叶恩甫则抱着一盆1尺1寸的朴树盆景出逃,在流亡途中始终不离不弃。

    岭南盆景进入辉煌期,并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雄伟苍劲,纯朴自然"、"截干蓄枝、缩龙成寸"、"师承画理,因树造型"等风格特点。

    大树式盆景

    上世纪初,陈素仁与孔泰初被盆景界推崇为"岭南盆景二杰"。孔泰初是大树式盆景的创始人。大树式盆景是自然生存的大树的缩影,以古榕、木棉等多种造型为模型,看上去和真的榕树、木棉一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孔泰初吸收了素仁格注重绘画艺术的特点,把大树式盆景发展到巅峰。其后其最杰出的传人,被誉为岭南盆景泰斗级的盆景大师陈仲明继续对这一流派发扬光大,成为岭南盆景的主要技法之一。  

    岭南盆景主要技法

    1、截干蓄枝:

    "截干蓄枝"技法是岭南盆景的独有特色。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念,对天然胚芽"截"树干、"蓄"枝条进行深加工。

    2、师承画理:

    "师承画理"是岭南盆景的又一重要特色。它就像一幅工笔画,纤毫毕露。一枝一丫都可看得清清楚楚,而其他派别的盆景则主要讲究"片",看上去是一簇一簇的。

    3、动感传真:

    体现了岭南盆景讲究自然野趣、擅用动感外形的特色。常常使人如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如把树胚修剪成向一边斜飘的姿势,看上去很像风在吹动。

    4、四季情趣:

    通过修剪树干或摘叶,体现出四季鲜明的景象。摘叶之后,盆景呈现出一派"北国风光"。再过一段时间,树丫含苞待放,生长数日之后盆景郁郁葱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南国艺术—盆景艺术
盆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珍品,而岭南盆景则是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而形成独特风格则是建国后。栽种盆景的范围以广州为中心遍及珠江三角洲和广西中南部地区。广州盆景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人特别是广州人酷爱盆景,栽种盆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家庭天台、阳台、客厅、书房都栽种和摆设盆景,以此美化环境,调剂生活,既可舒眼目,怡心神,又可陶冶性情,带来无穷乐趣。岭南盆景又称广东盆景。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所以,岭南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岭南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琼州府志》记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难长,选最短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盆盂之于,有寿数百年者。"岭南盆...
· 岭南文化—南国艺术—广绣
两月前开价2000万元的天价广绣作品--巨幅花鸟刺绣长卷《岭南锦绣》虽然因有价无市而流拍,然而广绣--这项濒临消失边缘的广州传统工艺却激起人们又一轮的关注。"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在中国历史上,刺绣作为闺中少女的必修课,又融入了书画大家的潜心创作,意境高深而又工艺精巧,大俗或者大雅,灵气活现或者端庄规正,在各地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刺绣流派。兴盛于明清的广绣曾经达到刺绣工艺的巅峰,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随着男耕女织社会的解体,刺绣失去了赖以支撑的滋养空间,但今天的广绣工艺传承人虽然面临困境,依然努力延续着它的魅力。今日广绣在广州文德路几家经营刺绣的门店里,摆满了各种风格的刺绣作品,通过这扇窗口,传统的刺绣艺术品走向市场。在规模不大但尚算稳定的刺绣市场上,两个月前2000万元起拍的天价拍卖作品--巨幅花鸟刺绣长卷《岭南锦绣》在广绣行业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虽然作品最终流拍,但坊间的论争...
· 岭南文化―南国艺术―广绣
两月前开价2000万元的天价广绣作品--巨幅花鸟刺绣长卷《岭南锦绣》虽然因有价无市而流拍,然而广绣--这项濒临消失边缘的广州传统工艺却激起人们又一轮的关注。"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在中国历史上,刺绣作为闺中少女的必修课,又融入了书画大家的潜心创作,意境高深而又工艺精巧,大俗或者大雅,灵气活现或者端庄规正,在各地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刺绣流派。兴盛于明清的广绣曾经达到刺绣工艺的巅峰,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随着男耕女织社会的解体,刺绣失去了赖以支撑的滋养空间,但今天的广绣工艺传承人虽然面临困境,依然努力延续着它的魅力。今日广绣在广州文德路几家经营刺绣的门店里,摆满了各种风格的刺绣作品,通过这扇窗口,传统的刺绣艺术品走向市场。在规模不大但尚算稳定的刺绣市场上,两个月前2000万元起拍的天价拍卖作品--巨幅花鸟刺绣长卷《岭南锦绣》在广绣行业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虽然作品最...
· 岭南文化―南国艺术―端砚
一、端砚的历史始于初唐,一千多年来,基本上继统不绝。二、端溪砚石采自众多坑洞。不同坑洞的石材各有特色,亦表现为名目繁多的石品花纹,例如石眼、鱼脑冻、蕉叶白、火捺、青花等。三、端砚美材,固然得天独厚;而成为工艺名品。此外附随刻砚艺术的,尚有砚盒的装潢艺术。盒材包括紫檀、酸枝、花梨等佳木,亦有镶嵌美玉,牡丹绿叶,木石为盟,与原砚妙合为一,足堪赏玩。四、端砚的观赏价值,在石材与刻工之外,历代名家的手泽珍藏,亦而增添一份历史文化的悠然向往之情。古代名人墨客在以此为文房清玩之际,镌诗题铭,点画钩勒,遂使一方顽石,成为诗、书、画、雕刻兼容并学的综合艺术品。五、端砚为文房四宝之首,在各种文玩之中特邀青眼,尤在于蕴藏其间的观赏哲学。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
· 岭南文化—南国艺术—广彩瓷器
中国的外销瓷生产至少始自唐代,著名的唐三彩中的许多器形和纹饰都带有显明浓厚的阿拉伯民族文化的色彩,这在传统的中国瓷器中很少见的。宋元时期的青白釉瓷主要销往东南亚,龙泉青瓷销往日本、朝鲜、菲律宾、土耳其及欧洲。元代青花主要销往西亚和中东。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中期中国外销瓷则大量销往欧洲及东南亚和日本。当时的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洲十分畅销,处在社会上层的贵族已把优质的中国瓷器作为炫耀财富的象征。清代外销瓷器大致分两类,其一是清代历朝皇帝对于各国入觐使节的赐与,应该均系官窑器类,这是小部分。其二是大量贸易经营输出的是民窑器。这些大量销往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的瓷器除了江西景德镇产品之外,还有广东潮安、浦城大口和福建永春(即德化)及沿海地方生产的传统产品。外销瓷最普遍的品种是餐具、茶具、咖啡具。它们的器形、尺寸、图案,往往中西合流,多静物画、山水、人物、西洋故事和圣经内容等。外销瓷中有称克拉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