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广州菜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1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广州菜,广州菜(又称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大凡用粤方言的地区都属广州菜文
  广州菜(又称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大凡用粤方言的地区都属广州菜文化圈。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炎热但物产丰富,自古为多元经济,除“以农为本”,还“重商”,开展多种经营。广州自古即商埠,自明清以后外贸日盛,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不仅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由此产生饮食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据史料所载,广州菜在唐代已比较注意改进烹调,懂得运用配料和掌握火候《岭表录异》称:当时广州人已能根据食料而采用煮、蒸、炸、炒、烩、炙、甑等烹凋方法,并使用多种凋料,如酱、醋、姜、非、椒、桂等,广州菜开始多样化,形成独有风味。明清时期,广州菜继续吸取中外菜肴文化之精华,使岭南饮食文化进入第一个黄金时代:一方面,在融汇外来菜肴文化之精华中使自身迅速发展和提高;另方面向外辐射,广州菜随着广东华侨的足迹走向欧美。清代、在广州出现一批名菜,烹调方法已达多样化、善美化,熔粤菜、川菜、苏某、鲁菜于一炉的“满汉全筵”(后称“大汉宴席”)在广州风靡一时,标志着广州菜的烹调技艺达到一个高峰。近代,广州某接受西餐的影响,吸收其中的许多烹调技艺,“中莱西做”,或“西菜中做”,或“中西合壁”,都体现岭南饮食文化得风气之先,中西交融的价值取向,而同时又使自身更具特色。广州菜肴的主要特点:

 

    1.选料博、杂、鲜、活,配料丰富

    选料是菜肴的基础,是广州菜风味独特、变化无穷的前提。广州菜选料之博杂,可谓“天卜飞的.地卜跑的,洞里钻的,水里游的”,不论其精粗,不论是动物、是植物,不论是山珍、是海味,只要能食用,一概拿来制作菜肴。高档的燕窝、鲍翅、石斑、龙虾可以卜餐桌,山岗路旁的野菜也可以上餐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鲜花可以入肴,令人生畏的蛇、鼠、猫、狗、虫也可以入肴,广州名菜“龙虎凤”即以蛇、猫与鸡为主料。北方人不屑一顾的“下脚料”如动物内脏、头脚,在广州却被视为“珍”,炒肫肝就是一个用鸡、鹅、鸭的内脏烹调的常菜;鱼头、鸡脚、猪脚等成为广州人冬天进补的汤料。用料鲜活,也是广州菜选料的一大特点,制作菜肴的食料,都务求鲜活,海鲜要鲜活的,肉类要刚杀的,蔬菜要当天摘的。在广州的菜市场,处处可见用水箱、水盆养着“生猛”鱼、虾、蟹,以及笼中待杀的鸡鸭,带着露珠的蔬菜。

    广州菜之所以选料博杂,其原因首先是“天时”与“地利”。广州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一年可以两熟、三熟,珠江三角洲的水.网与漫长的南海海岸线,历史上均为广州府属,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广州地区富足的果、蔬、肉类和水产,为菜肴的烹调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其次,广州作为商埠,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岭南的食料以至国内外的食料荟萃广州,为广州菜拓宽选料提供条件。广州菜中的上乘食料,不少来自海外,如南洋的鱼翅、燕窝,墨西哥的鲍鱼,日本的干贝。第三,岭南饮食保留古代人食杂的习惯,“不问鸟禽虫蛇,无不食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人每天需要上百种的营养成分,人的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纤维素的辅助,广州菜选料博杂,无疑有助于人体健康。

    味乃烹调之本,调料丰富变化多,是广州菜能烹调出数千款菜来的重要条件。广州人懂得“好花也要绿叶衬”,菜肴的烹调有主食料,也不能没有调料,用不同的调料对同一食料进行烹调则可以做出不同风味的菜肴来。广州菜的调料不限于糖、盐、酱油,而有各种各样用农作物和海产品(鱼、虾、蚝等)制成的酱料,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调料,如蒜头、姜、葱、洋葱、芹菜、芜荽等。广州讲究调料,追求新味、多味甚至怪味,这固然是岭南人开拓、求新的文化心态的体现,又是广州天气炎热的要求。广州夏长冬短,在炎炎夏日里,菜肴味道变化多样,咸、甘、酸、辣、苦,使人们胃口顿开。

    2.注重火候油温,烹调方法多样而完善。

    所谓“火候”,是指烹调时火力的大小及加温时间的长短;油温则是随火候的变化而变化。烹调时根据食料性质与口味的不同,有猛火、中火、慢火和微火四种。炒青菜、炒肉必须用猛火,而熬骨汤却用微火,有的菜肴时用猛火、时用中火或微火,火力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正是烹调技艺高的具体体现。广州人注重火候,并不见得就懂得了温度可以使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其中体现的却是岭南人的“中庸”。“无过而无不及”,以及对待不同事物采用不同的方法的辩证思维。

    烹调技艺是菜肴制作的关键,广州菜博取中外烹饪技艺之长,融汇成多样而完善的烹调方法。在唐代,广州人已经懂得运用多种的烹调方法,以后发展为20余种,有其他地方常用的煎、炒、炸、蒸、炖、�h、烩,还有熬、煲、扣、扒、屈、�\、焖、浸、灼、滚、烧、卤、氽、泡、川等。即便是相同的方法,又因用料、刀工、口味、菜式的不同,而又采取具体不同的方法,如“煎”便有干煎、湿煎、蛋煎、软煎、煎封、煎酿和半煎炸等7种煎法。广州菜烹法的多样和完善,再与刀工、火候、油温、调味、造型等配套,就能制作出数千款的菜肴来,使广州莱格外地丰富多采,成为岭南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3.口味清淡,注重汤水

    广州菜口味清淡,不同于北方菜肴重油、重味,而追求清、鲜、嫩、滑、香。白切鸡、白灼虾、清蒸海鲜等富有地方风味的广州名菜,其制作都只是把食料蒸熟或煮熟,烹制时不加任何佐料,食用时配以熟油、姜、葱等,原汁原味,清鲜可口。广州菜是清中求鲜、淡中求美,随时令而变,夏天特别追求清淡,冬天稍可浓郁。

    口味清淡,首先是岭南民风古朴的体现,是岭南文化对传统的承袭,也是特定的地理气候使然。岭南地区由于峻山大岭阻隔,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起步慢,人们的生活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比较清苦,自家种的蔬菜、打的鱼放在锅里煮了就吃,没有大多的讲究。随着经济的

发展、生活的改善,饮食的要求虽有改变,但炎热的天气使人们仍然无法接受重油、重味的口味,而保留原来对清淡的追求。

    由于天气的原因,广州菜十分注重汤水。俗语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先上汤,后上菜,几乎成为广州宴席的既定格局。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靓汤”,有三蛇羹、三丝鱼翅羹、冬虫草竹丝鸡汤、老鸭薏米汤、椰子鸡汤、西洋菜猪骨汤、霸王花猪肉汤、酸菜跳鱼汤等。汤确实“犹如一束鲜花”(法国名厨师贝商易语)。

    广州人的汤种类繁多,可以用各种汤料和烹调方法,烹制出各种不同口味的汤来。汤料可以是肉、蛋、海鲜、蔬菜、干果、粮食、药材等;方法可以是熬、滚、煲、烩、炖等;味道可以是咸、甜、酸、辣、酸辣等。炎夏喜用三滚的肉片、鱼片、青菜汤,冬天则喜用药炖的、肉熬的浓汤。用慢火熬的肉汤、鸡汤、鱼汤,汤水如奶,味鲜美而不肥腻。口味的清

淡与喜用浓汤,用汤因时制宜,按时令而变等,这就是广州菜肴文化中饮食辩证法特色。

    4.色、香、味俱全,饮食与艺术融于一体

    广州菜肴,追求色香味俱全,通过刀工、烹调、火候、佐料、拼盘、菜名以及饮食的环境等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而达到饮食与艺术融为一体的美的境界。广州名菜冬瓜盅,便是一道造型、色泽、味道都十分诱人的菜肴,其制作是用半只不去皮的冬瓜为食料也为器皿,外形进行艺术加工,内里配以肉丝、虾米、莲子、香菇等,经慢火炖至冬瓜熟透才上桌。广州菜还讲究异色搭配,“锦绣肉丝”一菜由各种色泽的食料如笋、青椒、香菇、胡萝卜、咸酸菜等切丝,与肉丝搭配而成,色调缤纷又协调,味美而又富于营养。

    刀工考究,把食料雕砌成龙凤花鸟或山水风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再配以寓意美好而颇有艺术性的菜名,如以“羊城八景”命名的菜肴,以及以“百花迎春”、“一帆风顺”、“好事发财”、“莲花鸡”、“牡丹鸡”命名的菜者等,都如诗如画,给人的味觉与其他感官同时得到美的享受,饮食不仅为了生存,而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欣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广州菜
广州菜(又称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大凡用粤方言的地区都属广州菜文化圈。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炎热但物产丰富,自古为多元经济,除“以农为本”,还“重商”,开展多种经营。广州自古即商埠,自明清以后外贸日盛,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不仅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由此产生饮食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据史料所载,广州菜在唐代已比较注意改进烹调,懂得运用配料和掌握火候《岭表录异》称:当时广州人已能根据食料而采用煮、蒸、炸、炒、烩、炙、甑等烹凋方法,并使用多种凋料,如酱、醋、姜、非、椒、桂等,广州菜开始多样化,形成独有风味。明清时期,广州菜继续吸取中外菜肴文化之精华,使岭南饮食文化进入第一个黄金时代:一方面,在融汇外来菜肴文化之精华中使自身迅速发展和提高;另方面向外辐射,广州菜随着广东华侨的足迹走向欧美。清代、在广州出现一批名菜,烹调方法已达多样化、善美化,熔粤菜、川菜...
· 广州菜
菜式江南百花鸡鼎湖上素红烧大裙翅红烧大网鲍红烧鲍鱼鸡子戈渣鲍脯会广肚鸡丝生翅鸡茸雪蛤官燕竹笙杏汁官燕鸭汁海参金钱鸡炸酿蟹钳百花酿蟹钳大马站宋公明汤蒜子干贝炒鸽松老少平安
·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客家菜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发祥地为粤北东江、兴梅地区,在广东境内操北方方言的地方都属客家菜肴文化区。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岭南土著居民而言,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的粤北山区后,成片居住,“反客为主”,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而且,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是远离海洋的内陆,与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相似,故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多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与野味为主,不是“无海鲜不成宴”,而是“无肉不成宴”,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突出主料而不太注重配料,讲求原汁原味。继承北方菜肴的烹调方法,以炖、烧、焗、煲为主,沙锅菜最为见长。客家菜的口味,异于广州菜和潮州菜,不求清淡而求浓郁、酥香,原因是客家地区,气候相对于岭南其他地区寒冷,人体需要吸收较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而食水多带有微量元素,又有助于人体对...
·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客家菜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发祥地为粤北东江、兴梅地区,在广东境内操北方方言的地方都属客家菜肴文化区。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岭南土著居民而言,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的粤北山区后,成片居住,“反客为主”,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而且,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区大都是远离海洋的内陆,与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相似,故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多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与野味为主,不是“无海鲜不成宴”,而是“无肉不成宴”,有所谓“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突出主料而不太注重配料,讲求原汁原味。继承北方菜肴的烹调方法,以炖、烧、�h、煲为主,沙锅菜最为见长。客家菜的口味,异于广州菜和潮州菜,不求清淡而求浓郁、酥香,原因是客家地区,气候相对于岭南其他地区寒冷,人体需要吸收较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而食水多带有微量元素,又有助于人体...
· 岭南文化―饮食文化―潮州菜
潮州菜(又名潮汕菜)发祥地潮州地区,古属闽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入南海郡,而当地人却保留闽风俗,操闽语.故粤属的闽南方言区皆为潮州菜肴文化区。岭南地区的移民有闽人,也有中原人进入闽后大批转入潮州地区定居,自明代以后,当地的土著与外来的福佬人、中原人共同建设潮州文化。潮州菜源于闽某,又兼有广州菜的特点,融会二者之所长。清代,有新兴城巾汕头出现,原潮州地区又称潮汕地区,相应的潮州菜也称潮汕菜。潮州菜在唐代就已展示其烹调特点。曾贬官潮州的诗人韩愈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记述,当时的潮州人异食,懂得运用凋料作海鲜,注重调味,懂得“调以咸与酸,�d以椒与橙”。随着潮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潮州菜肴在不断地吸取其他地区的烹调技艺而形成自身特点与优长。清末民初,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潮州菜也进入鼎盛时期。在近代,潮州移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潮州菜也随之风靡东南亚。潮州菜的主要特点有:1.以海鲜见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