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小榄镇)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5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小榄镇),    文化历史    小榄镇有着近800年的悠久历史,原为珠江口的岛屿,因境内

    文化历史

    小榄镇有着近800年的悠久历史,原为珠江口的岛屿,因境内有小山丘数座,大的山丘叫大榄山(又名飞驼岭),小的山丘叫小榄山(即凤山),小榄在凤山附近,故名"小榄"。秦晋时属南海郡,隋唐仍隶属南海县治,称永宁潮居里,为濒海要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归新置之香山县(现中山市),改称"宁安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宁安乡改称"大榄都",辖大榄、小榄两村。清道光七年(1827年),易名为"榄都",光绪六年(1880年),称"榄镇"。

    小榄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河涌密布,山明水秀。向称鱼米之乡,桑基鱼塘星罗棋布,"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的自然景色是典型岭南水乡的写照,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水上飘色充满水乡风情。

    政务服务

    小榄镇政府以强化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重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文明、友善、优质、高效的服务。专设了小榄镇招商协调办公室,对广大投资者提供工商登记办证"一站式"服务;构建和完善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贴身服务。对于新设立项目,投资者只要提供正确、齐全的资料,小榄镇招商协调办公室将派专人以最快的速度为其一手包办项目申报,立项,税务、财务登记,营业执照的申领,海关备案,设备进出口等一系列业务,让新企业顺利投资投产,早出效益。

    社会治安

    小榄镇社会治安环境良好,拥有一支组织健全、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机动灵活的警察队伍。小榄镇公安分局下设6个派出所,公安干警在全镇内24小时巡逻值班;设有110报警中心、全年365天对外服务窗口等机构,为各行各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服务窗口。

    航运物流

    为了保证小榄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000年经市政府同意立项设立小榄工业区。

    小榄工业区是全国企业科技园区,位于小榄镇南部,呈带状分布,南北走向8。5公里,总体规划2万亩,至2002年底已开发土地9300亩,投入使用3200亩,建成厂房面积50多万平方米外区内谴路、市政给排水、电力、电信设备完善,配套有公共服务、商业、饮食、邮电、银行、医疗卫生、宿舍等设施,集工厂区、生活区、商业区为一体,并咸立了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园区一方面积, "极引导本地五金制品、食品化工等行业进园进区,营造专业化协作式大生产的产业群气势,建设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电子音响产业建设,在打造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的同时,鼓励和发展生物工程、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企业。

    至2002年底严小榄工业区有149家企业落户,其中上规模企业60家,已投产项目103个。2002年工业区销售收入12亿元,预计2003年可新增10亿元,成为全镇经济主要增长点。

    工业企业

    小榄镇工业基础好,生产配套能力强。全镇拥有工业企业近5000家,形成了五金电器、电子音响、食品饮料、制衣制鞋、化工塑料、印刷包装等六大产业。其中,五金电器和电子音响是小榄的两大支柱产业。五金电器具有规模大、档次高、发展快、效益好的特点,形成了以锁具、燃气具为龙头,上下游产品及各类配件品类齐全的产业群。

    2002年7月,小榄镇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近年来,在镇政府"以电子音响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规划和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小榄的电子音响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电子音响企业及其相关配套企业,如美加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国光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声雅音响电器有限公司、中山市曾永-龙山电声配件有限公司等。

    2003年,小榄电子音响类企业已达数百家, 生产的电子音响品牌包括爱浪、山水、威莱、雅佳、威发、丽尊、微美、名氏风、波士顿、见龙、国光、声雅等。2003年8月,小榄镇被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小榄镇良好的产业配套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瑞典、德国等多个国家及港澳台的跨国企业在小榄投资设厂。

    地理位置

    小榄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中部,属带气候, 四季怡人。小榄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香港、深圳150公里,距澳门、珠海90公里,距广州60公里。到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五大国际机场仅需60-90分钟车程。建设和规划中的江中高速和广珠轻轨将贯穿小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镇)
位于中山市西北边缘,是中山、江门、佛山(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全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7万人,外来员工7多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古镇镇按照"工业立镇,工农商并举"的思路,经20多年大力的建设和发展,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经济镇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区域性特色经济明显的工业城镇。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5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6.2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3.63亿元,银行存款余额52.4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250元。古镇镇区域经济特色十分明显,以灯饰、花卉苗木两大产业为支柱,个体、私营经济非常活跃,其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其中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从1982年发展至今,古镇镇已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形成了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镇)
位于中山市西北边缘,是中山、江门、佛山(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全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7万人,外来员工7多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古镇镇按照"工业立镇,工农商并举"的思路,经20多年大力的建设和发展,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经济镇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区域性特色经济明显的工业城镇。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5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6.2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3.63亿元,银行存款余额52.4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250元。古镇镇区域经济特色十分明显,以灯饰、花卉苗木两大产业为支柱,个体、私营经济非常活跃,其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其中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从1982年发展至今,古镇镇已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形成了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共有灯饰铺位近千家,从业人员...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官窑镇)
官窑起源官窑闻名于世,已有1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史料记载,唐末五代梁朝末帝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刘�衷诠阒莩频郏�号称南汉王,南汉王在位期间,得知官窑一带陶土资源丰富,民间制陶业相当发达,于是派官员到当时属官窑地界的镇龙墟(即现在和顺逢冲)文头岭兴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陶窑,由于是官家所办,所以当地墟市就叫做"官窑"。官窑发展至清代乃至民国初年最为鼎盛,河堤上的墟市东西走向成"一"字形,分为石市、驿市、铁网陈市,沿街用三块花岗岩铺砌而成,有"十里长街"美称。当时店铺林立,墟内人口过万人。官窑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官武将,熠熠生辉,比较有名的有:北宋时的探花七甫人陈��;厚村有刘万石及清代武功将军刘凤翔;群岗小江村的近代岭南画派第二代杰出画家黄少强。七甫村尚保存有明代弘治十二年修建的陈氏宗祠和清代光绪二十九年建的纯阳吕公祠等古建筑。...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西樵镇)
西樵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市西南部,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面料名镇、广东省中心镇,面积176.63平方公里,辖4个城区、2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万多人,流动人口6万多人。多年来,西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为主战场,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35.6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73元。西樵是纺织之乡,素有"广纱甲天下"之美誉。西樵纺织业始发于五六千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形成"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的产销规模。近几年来,镇委、镇政府积极推行"大市场、大流通,促产业大发展"和"科技兴纺"战略,以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西樵纺织业第二次革命。在轻纺城制...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历史文化名镇(西樵镇)
西樵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市西南部,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面料名镇、广东省中心镇,面积176.63平方公里,辖4个城区、2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万多人,流动人口6万多人。多年来,西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为主战场,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35.6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73元。西樵是纺织之乡,素有"广纱甲天下"之美誉。西樵纺织业始发于五六千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形成"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的产销规模。近几年来,镇委、镇政府积极推行"大市场、大流通,促产业大发展"和"科技兴纺"战略,以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西樵纺织业第二次革命。在轻纺城制版公司基础上,成立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