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雄)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7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雄),    南雄自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920年)置雄州,宋

    南雄自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920年)置雄州,宋为南雄州,元为南雄路,明为南雄府,至清嘉庆为直隶南雄州。在古代,南雄地域虽小而名闻遐迩,素有岭南第一州之称。在城南耸立一石牌坊,上书"岭南首郡"四个大字。

    特有的地理形胜

    宋嘉定间, 南雄知州孙崇作南雄州志序云:"南雄斗大州,得文献人物之英,章相典型之旧,州之名遂显,加以岭梅之清胜,池莲之芳腴,望安聚远之豁舒,瑞明蓝田之幽邃,名贤留题,宗工记叙,发越表�q,遂为岭南佳郡。"由此可见,早在700多年前,南雄就已戴上"岭南佳郡"的桂冠了。

    到了明代嘉靖间,郡人户部尚书谭大初编修南雄府志,极论南雄形胜"雄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控带群蛮,襟会百粤,内通江汉,外控番夷,东抵循梅,西距郴桂,雄盖南国之纪。"明万历间,广东提学佥事陈性学为南雄府志作序,谓南雄"巾峰青嶂,葱翠屹立,凌昌西注,浈连南汇,控番夷而界江楚,为岭外第一区。而襟带,而岩险,而物华,而人文,褒然烨然,环五百里市城,笳析相闻也。"永乐南雄知府陈赐作序云:"雄之为郡阜于江右,人物风土颉颃中州。"这里又把南雄称之为"颉颃中州"的"岭外第一区"了。

    由此可见,南雄之所以誉称为岭南第一州,首先是因南雄具有特殊的地理形胜。清代《广东通志》谓:"雄郡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自秦置戍,视为门户,尝称塞上,横浦、淮浦二关相望若长城焉"。南雄界临粤赣,地处大庾岭南麓。因大庾岭位于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之东首,故日"居五岭之首";又因度大庾岭即入南雄州境,很自然地就有了"岭外第一区"之称。清雷州推官董其生《登雄州城楼》诗便有"地分南北连三楚,人到天南第一州"之句。

    深厚的经济文化历史渊源

    南雄之所以誉称为岭南第一州,更主要的是因南雄对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渊源之影响和作用。

    南雄有沟通五岭南北之最佳驿道--梅关古道。早在秦汉王朝,当政者为经略岭南,曾在五岭开关辟道,如秦之横浦关、湟溪关、阳山关等。南雄的梅关即秦时横浦关。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岭,劈关筑道,使成通衢,"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朝贡使命,岁无虚日",梅关古道成为沟通南北之首要驿道。《宋史・蒙正传》载:乾德中,宋太祖赵匡胤诏供奉官蒙正规划岭南陆运香药入京,"蒙正请自广韶江沂流至南雄,由大庾岭步运至南安军,凡三铺,铺给卒三十人,复由水路输送。"可见其时梅关古道已为南北交通之最佳选择。至明代,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梅关古道上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南雄成为南北水陆联运的枢钮,一片兴旺发达,舟车辐辏,冠盖如云,"摩肩道上马交驰","南来车马北来船",江西、福建、广州、嘉应州许多商家都到南雄开设商店行栈,赣、闽、粤商品在此交流辐射,给岭南带来了经济繁荣。成化间,南雄知府江璞因此而为梅关题名"岭南第一关"。万历知府蒋杰书刻"岭南第一关"石匾, 至今犹镶于梅关关楼之上。岭南第一州与岭南第一关相辅相成。岭南第一关的繁荣胜景增添了岭南第一州的光彩。

    南雄珠玑巷是岭南文化源流之一。唐宋以来大批中原氏族度岭南迁,均在南雄珠玑巷聚居驻足,休养生息,而后再南迁珠三角一带。现今珠三角140余姓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桑梓乡",都到珠玑巷寻根问祖。这些氏族以珠玑巷为发祥之地,把中原文化传播于岭南,为岭南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迁珠玑巷较早且影响较著的有张、何、罗、黄四大氏族。唐张九龄四世孙、中书张岱,约在唐肃宗年间迁居珠玑巷,其后张兴七世同居,朝廷褒其孝义,御赐珠玑绦环。一门孝义,芳流南国。其后张昌,定居冈州,籍封朝议大夫,豪产甚富,凶年赈灾,民感其德,因于冈州建祠奉祀,珠玑巷亦建张昌故居以纪念之。这就是珠玑巷张昌故居的来由。五代后周时,侍御史参军何昶,奉使南汉,度岭后受阻,因举家卜居于南雄珠玑巷。其后有"何氏三凤"后裔于宋末迁徙珠江三角洲,蕃衍发达,人文蔚起,著于岭南。北宋初,华州节度使罗彦��本是开国功臣,为避赵匡胤猜疑不测之祸,从开封举家避居珠玑巷,兴家立业,历传七代。至南宋绍兴元年,珠玑巷皇妃祸起,裔孙罗贵仗义扶危,率领珠玑巷37姓98户人家历尽艰辛,实现南迁壮举。这些氏族的家谱都记载着罗贵这一丰功伟绩。北宋孝宗时,有天章阁大学士黄居政,游宦岭南,因卜居珠玑巷为不迁之祖,其后蕃衍著于岭南。

    由此可见,就岭南历史文化发展而言,南雄珠玑巷起着承北启南的重要作用。珠江三角洲巨家望族的根在南雄珠玑巷。珠江三角洲灿烂文化源流之一亦来自南雄珠玑巷。

    此外,在古代,南雄对岭南文化影响较大的还有孔林书院。它是岭南创办最早的书院。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孔子第四十一代孙孔闰创办于南雄坪林村。比景德年间创办于英德南山的涵晖书院早了40多年。孔林书院对儒家声教的传播,对岭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开发方面,南雄也为岭南开了先河。北宋天禧年间,保昌知县凌皓倡建凌陂,灌田2000余亩。崇宁年间,知州连希觉倡建连陂,灌田1000余亩。这些都是岭南兴建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南迁先民早期的农业开发,沙水河两岸连片万亩农田的建立,对珠江三角洲的筑堤垦田,对岭南农业的发展也很有影响。

    雄风依旧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代的南雄虽小,可谓人杰地灵,对岭南经济文化发展起着重大影响和作用,理所当然地被誉之为岭南第一州。至于现代,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而南雄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犹在,况且随着科学昌明,今非昔比,南雄红土地已成为广东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三高"农业在蓬勃发展。更添南雄盆地恐龙化石闻名于世,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梅关古道、珠玑古巷,正在加紧建设,必将成为人们向往的观光旅游胜地。再加新景点的开发,南雄历史文化名城将以独具一格的古貌新姿展现于天南岭海间。

    南雄,雄风依旧! 1998年夏,原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杨应彬为《南雄"三高"农业诗词》集题诗一首:"南下炎荒第一州,物华天宝竞风流。'三高'能创新优势,雄踞梅关最上头。"真切地反映了南雄的历史和现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雄)
南雄自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浈昌县,南汉乾亨四年(920年)置雄州,宋为南雄州,元为南雄路,明为南雄府,至清嘉庆为直隶南雄州。在古代,南雄地域虽小而名闻遐迩,素有岭南第一州之称。在城南耸立一石牌坊,上书"岭南首郡"四个大字。特有的地理形胜宋嘉定间,南雄知州孙崇作南雄州志序云:"南雄斗大州,得文献人物之英,章相典型之旧,州之名遂显,加以岭梅之清胜,池莲之芳腴,望安聚远之豁舒,瑞明蓝田之幽邃,名贤留题,宗工记叙,发越表襮,遂为岭南佳郡。"由此可见,早在700多年前,南雄就已戴上"岭南佳郡"的桂冠了。到了明代嘉靖间,郡人户部尚书谭大初编修南雄府志,极论南雄形胜"雄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控带群蛮,襟会百粤,内通江汉,外控番夷,东抵循梅,西距郴桂,雄盖南国之纪。"明万历间,广东提学佥事陈性学为南雄府志作序,谓南雄"巾峰青嶂,葱翠屹立,凌昌西注,浈连南汇,控番夷而界江楚,为岭外第一区。而襟带,而岩...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莞)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经113度31分~114度15分,北纬22度39分~23度09分之间。地处珠江口,毗邻港澳,东与惠阳县接壤,南与宝宁县相邻,西与番禺县隔海相望,东北与博罗县以东江为界,北连广州市区和增城县。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里,总人口131,9万。还有85万多华侨,港澳同胞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市的重要侨乡之一。全市设5个区,28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地为莞城。东莞古时盛产莞草。莞人多以织草席为业,又因位于广州之东,故名东莞,东莞境内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部掇山岭,最高峰银瓶咀,海拔898米。峰峦层叠,绵延衔接,形成一个半月的天然屏障,捍卫着中部腹地和广州地区。中部多丘陵,北部频临东江,地势逐渐平坦。西部和西南地势低洼,河涌如织,水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东江在北部的石龙分成南,北两条主流,分别流经虎门,麻涌,通过狮子洋注入南海。东莞地处南海之滨,...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碣石)
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该镇历史源远流长,明初期设卫,为历代海防要塞,粤东重镇。全镇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辖24个管理区,海岸线长19.8公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滨海城镇。镇政府设在金狮新区。碣石镇水陆交通方便,海上距香港、澳门分别为115海里、155海里;陆路距市中心城区45公里,距324国道,深汕高速公路不到30公里,建设中的陆丰沿海公路越境而过。近年来新修道路有30米宽的蜈蜞水岭水泥路段、玄武大道、金(厢)碣(石)公路玄武山路段、北园路,碣南大道等。通往各管理区的道路也已全部修通。水、电、通信设施日益完善,有自来水厂、11万伏变电站各一座,开通了14000门程控电话,1000门移动电话及一大批寻呼机。碣石镇资源丰富,形成以工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商、贸、农、盐并举的经济产业结构。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3亿元,工农业...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英德)
英德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幅员辽阔,物产、自然资源丰富。光临过英德的领导和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英德真是个好地方!英德市历史悠久,是岭南文明古邑,古称英州,以盛产英石得名。其境内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同时设立了浈阳、含匡两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历史上曾设立过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1949年建国后沿袭县制,隶属韶关市;1988年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撤县建市,辖30个镇,一个文化旅游区。现有人口101万,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英德市地处广东中部,北江中游,位于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的结合部,地理条件优越,南距广州138公里;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公路网络四通八达:银英、英坑一级公路南通广州,北达韶关。在建中的英佛公路东接京珠高速公路(在建)、106国道,距广州新机场仅89...
· 岭南文化―南粤史话―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莞)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经113度31分~114度15分,北纬22度39分~23度09分之间。地处珠江口,毗邻港澳,东与惠阳县接壤,南与宝宁县相邻,西与番禺县隔海相望,东北与博罗县以东江为界,北连广州市区和增城县。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里,总人口131,9万。还有85万多华侨,港澳同胞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市的重要侨乡之一。全市设5个区,28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地为莞城。东莞古时盛产莞草。莞人多以织草席为业,又因位于广州之东,故名东莞,东莞境内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部掇山岭,最高峰银瓶咀,海拔898米。峰峦层叠,绵延衔接,形成一个半月的天然屏障,捍卫着中部腹地和广州地区。中部多丘陵,北部频临东江,地势逐渐平坦。西部和西南地势低洼,河涌如织,水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东江在北部的石龙分成南,北两条主流,分别流经虎门,麻涌,通过狮子洋注入南海。东莞地处南海之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