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名园与名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6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名园与名店,波罗房前话沧桑  波罗房位于西平路南段,即在辜厝巷尾与郑厝巷尾之间。光绪《海阳县

波罗房前话沧桑
  波罗房位于西平路南段,即在辜厝巷尾与郑厝巷尾之间。光绪《海阳县志.古迹略一》云:“波罗园在城南隅,明尚书翁万达故居”。翁万达,揭阳�D浦(今为汕头市郊区�D浦镇)人。其气节、学问、勋业人所共知。然据耆宿相传,该园实为万达后裔明末翁陶峰之私人园林。
  清初,潮州烽鼓不息,家园荡折,遍地哀鸿。富民丘裕敏(清末名士丘芝田的先祖)为避祸,弃家遁至福建汀州,故虽家道中落而身完,子孙亦蕃衍。乱定归潮,筑庵于波罗房终老,不可谓非智也!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曾为诗吊之曰:“渔市巷留先代宅,波罗房筑定僧庵。宝盆虽去家还在,绝胜金陵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的金陵巨富,因事遭明太祖流放云南)”。道光年间,镇平(今蕉岭)黄钊置雁来红馆于波罗房。钊(1783-1853),字谷生,号香铁。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历官潮阳教谕、翰林院侍诏、内阁中书,在京缮书馆多年。道光八年(1828),潮州知府黄安涛慕其才,延为幕宾,筑室于竹木门街供其居住,并赠孺子婢二,以娱晚年。十八年,主讲韩山书院。“东波罗园之胜,移家僦(租赁)居其间”(见《海阳县志.列传三》。后归里,设馆教授生徒。生平潜心著述,与张维屏、黄培芒等合称“粤东七子”。同治年间,又有邑人画师林松,林青兄弟居于此。林松檀长花鸟、草虫;作品形神兼备,栩栩栩如生,颇受时人喜爱,惜传世作品不多,中年早逝。弟青,亦擅画。
  波罗房究竟有何魅力,竟博得众多名士之青睐呢?据清邑人林川 《韩江记》云:“我郡园亭最昭著人口者:城外东臬(今意溪),城内波罗房也,庭院池台,无出其右。而波罗房尤以假山奇石胜。或若人立;或若兽蹲;或如奇鬼,森然博人,他处所未见也。”韩山掌教古闽星岩黄硅光游园题有联云:“鼓吹移来蛙两部,楼台让出水三分”。布局独特,雕饰精致,故“汉罗怪石”遂被列为潮州内八景之一。终因业权屡易,多姓杂居,乏人管理,民国时已荒废,然旧迹仍依衡可辩。解放后改建为民房,仅剩巨石十数块弃置路旁,今亦不见,至此,遗迹荡然无存,斯时斯景,令人不胜唏嘘!
  千年笔店“刘扬元”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也,书家至爱这物。古云:“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人生之一乐也”。此四宝之中,笔居其首。文人爱笔,犹如骑兵爱战马,武士爱兵器,和尚爱法器。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人文荟萃,毛笔业更是兴旺。昔日仅潮州城毛笔业就不下十余家,但为世所称道者则当推“刘扬元”笔店。民国《潮州志.丛谈志.事部.宋朝笔店》云:“潮州府巷刘扬元笔店,自宋开设至今”。其主人原籍江西临川,来潮创笔店于东府巷(今昌黎路)左畔,万寿里上畔,有精制湖笔的专长。浙江湖州之“湖笔”,与微墨、端砚、宣纸并誉为文房四宝中的珍品,“制作不与常人同,毛颖之技甲天下”。刘扬元笔店在千年的长期经营中,坚持“选料必精,加工必严”,所产毛笔保持尖、齐、圆、健之“四德”,而这正是继承了湖笔之传统特色,故书写起来得心应手,挥酒如意,备受世人青睐,成为潮州地区历史最长的毛笔店。后因刘家数代嗣继无人,又不善经营,致生意衰落。近人温丹铭曾在《补读书庐集》中慨叹云:“江南李区传佳墨,微(墨)歙(墨)声名尚可求。道是宋朝遗店在,独无兔颖健清秋”。按“毛颖”、“兔颖”皆毛笔之雅称。迨交店及招牌均转让于店中伙计陈志龙,也为世代经营,然已不及昔日门庭若市之盛。至一九五六年合作化时,遂并入潮州文具一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名园与名店
波罗房前话沧桑波罗房位于西平路南段,即在辜厝巷尾与郑厝巷尾之间。光绪《海阳县志.古迹略一》云:“波罗园在城南隅,明尚书翁万达故居”。翁万达,揭阳鮀浦(今为汕头市郊区鮀浦镇)人。其气节、学问、勋业人所共知。然据耆宿相传,该园实为万达后裔明末翁陶峰之私人园林。清初,潮州烽鼓不息,家园荡折,遍地哀鸿。富民丘裕敏(清末名士丘芝田的先祖)为避祸,弃家遁至福建汀州,故虽家道中落而身完,子孙亦蕃衍。乱定归潮,筑庵于波罗房终老,不可谓非智也!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曾为诗吊之曰:“渔市巷留先代宅,波罗房筑定僧庵。宝盆虽去家还在,绝胜金陵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的金陵巨富,因事遭明太祖流放云南)”。道光年间,镇平(今蕉岭)黄钊置雁来红馆于波罗房。钊(1783-1853),字谷生,号香铁。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历官潮阳教谕、翰林院侍诏、内阁中书,在京缮书馆多年。道光八年(1828),潮州知府黄安涛慕其才,...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斗墟
潮汕人将赶集叫“斗墟”,(这里,“斗”是“凑”的意思,如凑热闹之“凑”),将市场叫墟市或墟场。目前潮汕地区的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原来就是墟。如潮安县的浮洋墟、枫溪墟、意溪墟、普宁县的鲤湖墟、大坝墟等。古人说:“村市曰墟,……三日一趁之。”这“三日一趁之”就是三日一个墟期。逢墟期,万商云集,舟车往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潮汕的墟期,有每日一墟的,两日一墟的,但多数是三日一墟。三日一墟者或1、4、7日,或3、6、9日,各有定日。大抵相近墟市的墟期相互不重复,以利商贸。今商业繁盛的城镇已无墟期,但某些专业市场,如猪苗市场、牛市场等则仍有自然形成的墟期。“文革”期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为消灭商品经济,曾通令取消墟期,但没有完全奏效,反而造成市场冷落,连市场里的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也因之冷冷清清。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斗墟
潮汕人将赶集叫“斗墟”,(这里,“斗”是“凑”的意思,如凑热闹之“凑”),将市场叫墟市或墟场。目前潮汕地区的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原来就是墟。如潮安县的浮洋墟、枫溪墟、意溪墟、普宁县的鲤湖墟、大坝墟等。古人说:“村市曰墟,……三日一趁之。”这“三日一趁之”就是三日一个墟期。逢墟期,万商云集,舟车往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潮汕的墟期,有每日一墟的,两日一墟的,但多数是三日一墟。三日一墟者或1、4、7日,或3、6、9日,各有定日。大抵相近墟市的墟期相互不重复,以利商贸。今商业繁盛的城镇已无墟期,但某些专业市场,如猪苗市场、牛市场等则仍有自然形成的墟期。“文革”期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为消灭商品经济,曾通令取消墟期,但没有完全奏效,反而造成市场冷落,连市场里的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也因之冷冷清清。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分家
分家,俗话说:“树大分权,仔大分家。”每一个家庭发展到一定时期,兄弟就要分家,通常情况下是在姐妹大部分出嫁,兄弟大部分完婚的时候进行。分家前父母首先把兄弟召集在一起商议,并按弟兄人数把家产分成若干份。家产包括房屋、田地、财物,分得的房屋只准居住,不得转让或出卖给别人,它的产权仍属父母所有。分房子时,往往是长子分得大房子,小儿子只得一些小房子,故有“尾仔弟,企厝耳”之说。财物则先分成若干份,然后兄弟从大到小依次挑选。财物当中,应该有一些家产分给最大的孙子。故此,又有“大孙当尾仔”之说。如果小儿子还没有结婚,那么分家时则要留出为他娶老婆的费用或等同价值的财产,或向已婚的兄弟摊派现金,俗称“老婆本”。做父母的,也会自己保留一部分家产。家产是由父母主持分配的,但分配家产那天,务必请来舅父、伯父、叔父当监督人,防止父母偏心或兄弟间因为小问题而吵架。分好财产后,就要选择吉日“分灶”。有的地方在这一天,...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分家
分家,俗话说:“树大分权,仔大分家。”每一个家庭发展到一定时期,兄弟就要分家,通常情况下是在姐妹大部分出嫁,兄弟大部分完婚的时候进行。分家前父母首先把兄弟召集在一起商议,并按弟兄人数把家产分成若干份。家产包括房屋、田地、财物,分得的房屋只准居住,不得转让或出卖给别人,它的产权仍属父母所有。分房子时,往往是长子分得大房子,小儿子只得一些小房子,故有“尾仔弟,企厝耳”之说。财物则先分成若干份,然后兄弟从大到小依次挑选。财物当中,应该有一些家产分给最大的孙子。故此,又有“大孙当尾仔”之说。如果小儿子还没有结婚,那么分家时则要留出为他娶老婆的费用或等同价值的财产,或向已婚的兄弟摊派现金,俗称“老婆本”。做父母的,也会自己保留一部分家产。家产是由父母主持分配的,但分配家产那天,务必请来舅父、伯父、叔父当监督人,防止父母偏心或兄弟间因为小问题而吵架。分好财产后,就要选择吉日“分灶”。有的地方在这一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