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元宵灯的传说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7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元宵灯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新春伊始,便有一群凶禽恶兽降临神州大地,到处伤害生灵,为首的是

    传说,有一年新春伊始,便有一群凶禽恶兽降临神州大地,到处伤害生灵,为首的是一只大鹅,它逢人吃人,逢畜吃畜,给凡间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人们十分痛恨它。为了保证人安全,组织勇士,群起追杀这群凶禽恶兽,连那只野鹅也被射死了。
     原来,这只野鹅是天上玉皇大帝天宫守门的神鹅。因为正月初,凡间诸神上天朝凶玉帝,神鹅闲若无事,就偷偷飞下凡间逛荡,为非作歹。玉帝听知凡人射死,火冒三丈,传下玉旨,要卫宦于正月十五日晚上将凡间人畜财产全部烧尽,为神鹅报仇。
     这件事为玉帝座前侍女紫姑闻知。紫姑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她讨厌神鹅浪荡成性,对它这次又去残害凡人,恨之入骨。故她对玉帝的偏听偏信十分不满。她苦思如何拯救凡间百姓。想来想去,自己偷偷驾上祥云,来到凡间,将玉帝的旨意告诉大家,并同大家一道想了一个对付玉帝的办法: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玉帝走出南天门,灯火齐叫,燃放火花,火起,以瞒过玉帝。果然,正月十五晚上,玉帝走出南天门,往下一望,,只见凡间四处起火,以为是他传下的玉旨已到凡间,神鹅之仇已报,方才罢休。
     从此,正月十夜燃灯,大放烟火成为一个习俗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元宵灯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新春伊始,便有一群凶禽恶兽降临神州大地,到处伤害生灵,为首的是一只大鹅,它逢人吃人,逢畜吃畜,给凡间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人们十分痛恨它。为了保证人安全,组织勇士,群起追杀这群凶禽恶兽,连那只野鹅也被射死了。原来,这只野鹅是天上玉皇大帝天宫守门的神鹅。因为正月初,凡间诸神上天朝凶玉帝,神鹅闲若无事,就偷偷飞下凡间逛荡,为非作歹。玉帝听知凡人射死,火冒三丈,传下玉旨,要卫宦于正月十五日晚上将凡间人畜财产全部烧尽,为神鹅报仇。这件事为玉帝座前侍女紫姑闻知。紫姑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她讨厌神鹅浪荡成性,对它这次又去残害凡人,恨之入骨。故她对玉帝的偏听偏信十分不满。她苦思如何拯救凡间百姓。想来想去,自己偷偷驾上祥云,来到凡间,将玉帝的旨意告诉大家,并同大家一道想了一个对付玉帝的办法: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玉帝走出南天门,灯火齐叫,燃放火花,火起,以瞒过玉帝。果然,正月十五晚上,玉帝走出南天...
· 什么是元宵灯会?元宵灯会的来历和传说
导读:“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是唐代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正月十五那一天又被称作“元夕、元夜”,因为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夜。古人又把这一天定为“上元节”,它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由于历代都有在上元节里观灯的习俗,所以还叫它“灯节”。元宵张灯,据史料记载最早始于汉代。汉武帝为了祭祀“太一”神,正月十五晚上的灯火一直要点到次日天亮。汉代平时实行宵禁,但每年上元节时皇帝都下令放夜,让百姓看灯。到了唐代,玄宗规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官署休假三日,观灯三夜,与民同乐。到了宋代之后,观灯更盛,宋太祖赵匡胤增加十七、十八两日,使元宵节变成了五天。南宋时为了鼓励观灯,还向灯节那天的观游者都赐酒一杯。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好大喜功,建都南京后,正月初八就开始张灯,直到十八日落灯,“放灯十日,广招富商”。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还增添了戏曲表演,使元宵节越发热闹。...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寮东灯笼”的由来
寮东灯笼――知知,意即不问自明,这句歇后语传遍潮汕地区,然它是怎样出处的呢?相传民俗每逢新年春节,祖祠厅堂门口都要悬吊灯笼。灯笼上要写着姓氏、官职名,有炫宗耀祖之意。明朝年间寮东村有一个常来往县城的李船大,当时,村民需要灯笼者常托他至县城购买。有一次,船大又受村民所托,到城南一家灯笼铺约写灯笼,与铺主打过招呼后,铺主问道:“船大,那灯笼写什么呢?”李船大认为已是老主顾了,便只是说:“联捷焦士、知知。”铺主知船大不识字又老实,好戏弄。故意把灯笼―边写着“联捷焦士”,而把原来写着姓氏“李府”那一边,故意写为“知知”二字。写毕,船人手提灯笼,匆匆赶路。街道行人见到灯笼字,觉得奇怪,有好奇者上前问道:“某阿叔,俺贵府何处?”李船大应答说:“寮东村。”船大说后只顾赶路,而“寮东灯笼――知知”立即便在街头巷尾传开了。船大到村里,村见了灯笼字,十分气愤,觉得有辱祖宗。当天,村里的绅耆至县城责问铺主,铺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寮东灯笼”的由来
寮东灯笼——知知,意即不问自明,这句歇后语传遍潮汕地区,然它是怎样出处的呢?相传民俗每逢新年春节,祖祠厅堂门口都要悬吊灯笼。灯笼上要写着姓氏、官职名,有炫宗耀祖之意。明朝年间寮东村有一个常来往县城的李船大,当时,村民需要灯笼者常托他至县城购买。有一次,船大又受村民所托,到城南一家灯笼铺约写灯笼,与铺主打过招呼后,铺主问道:“船大,那灯笼写什么呢?”李船大认为已是老主顾了,便只是说:“联捷焦士、知知。”铺主知船大不识字又老实,好戏弄。故意把灯笼—边写着“联捷焦士”,而把原来写着姓氏“李府”那一边,故意写为“知知”二字。写毕,船人手提灯笼,匆匆赶路。街道行人见到灯笼字,觉得奇怪,有好奇者上前问道:“某阿叔,俺贵府何处?”李船大应答说:“寮东村。”船大说后只顾赶路,而“寮东灯笼——知知”立即便在街头巷尾传开了。船大到村里,村见了灯笼字,十分气愤,觉得有辱祖宗。当天,村里的绅耆至县城责问铺主,铺主...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元宵采茶灯
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征引《岭南杂记》载:“潮州灯节,饰姣童为采茶女,每队十二人或八人,手挈花篮,迭进而歌,俯仰抑扬,备报妖妍。又以少长者为队首,擎彩灯,缀以扶桑,茉莉诸花。”据此可知清代潮州,每逢元宵灯节有采茶灯游艺。采茶歌舞溶入元宵节的彩灯中,形成别具风情的采茶灯游艺景观,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种载歌载舞,便于聚观的歌舞游艺形式,早在唐代元宵节队伍中就出现过。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中有“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的诗句。咏的是京城长安元宵之夜,“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好一派繁华景象。能歌善舞的艺伎打扮得像盛开的李花,边走边唱《梅花落》。清代乾隆年间,寓粤任学政的李调元,在他所写《粤东笔记》中,也有关于潮州元宵采茶灯的记述,且视民间歌谣为“芳草”,撷拾载录采茶灯歌词“十二月采茶歌”。采茶歌是采茶劳动的产物,格调朴实清新,反映采茶劳动过程,赞颂茶普惠人间之恩泽,歌唱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希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