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郑大进与池厝渡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郑大进与池厝渡,  清朝乾隆年间,揭阳县山美村与池厝渡村,经常闹乡界纠纷,彼此对立结怨,成为历史

   清朝乾隆年间,揭阳县山美村与池厝渡村,经常闹乡界纠纷,彼此对立结怨,成为历史悬案。
    后来,山美村出个郑大进,官拜直隶总督。村里人倚仗郑大进官威权势,欲置池厝渡人于死地,两村结怨日深。
    某年郑大进衣锦还乡,消息传来,山美村地浮三尺。郑氏宗族更是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郑大进回乡后,门庭若市。他回避一些不必要的迎来送往,深入乡众,察访民情之后,便发出请帖,邀池厝渡和周围邻村的“三老”前来赴宴。这时,山美村有些人,满以为这是郑大进的“鸿门宴”,专等时机抓“刘邦”。
    池厝渡的“三老”肩负着乡亲们的嘱托,抬着全猪,全羊,扛着大(木盛),战战兢兢,鱼贯而行,特来向郑总督大人祝贺荣归。他们踏进山美村地界,便见郑大进亲来迎接。大家喜出望外。正待上前施大礼,郑大进急忙阻止道:“毗邻叔侄,何须大礼!”接着迎“三老”进村。
    宴席上,郑大进殷勤地向池厝渡“三老”敬酒。酒过三巡,郑大进站起身来,和颜悦色地说:“诸位父老乡亲,郑某有片言相告,俗云,人心齐,泰山移,和睦友爱至高无上。但愿山美村和池厝渡的诸姑伯叔,同胞手足,妯娌姐妹,从此以后,同心同德,―消积怨。谁怀异心,与此同例。”郑大进拿起筷子,折为二截。在场人等,个个正襟危坐,瞪日相睹,恭聆训言。
    有顷,郑大进又语重心长地说:“山美村和池厝渡厝角头相望,田边田,厝边厝,邻地乡亲,都是炎黄子孙,有什么冤仇不能解?有什么结怨不能消?山美村的父老乡亲,你们不要以为是有郑大进,凡事便可强人三分,须知道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望以万年大计为重,日后子孙为怀,解除旧怨,增进和睦,共同过好日子。”―席话说得山美村人低头沉思,感动得池厝渡“三老”热泪盈眶。
    自此,山美村和池厝渡和睦团结。“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成为一句哲言,在揭阳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郑大进与池厝渡
清朝乾隆年间,揭阳县山美村与池厝渡村,经常闹乡界纠纷,彼此对立结怨,成为历史悬案。后来,山美村出个郑大进,官拜直隶总督。村里人倚仗郑大进官威权势,欲置池厝渡人于死地,两村结怨日深。某年郑大进衣锦还乡,消息传来,山美村地浮三尺。郑氏宗族更是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郑大进回乡后,门庭若市。他回避一些不必要的迎来送往,深入乡众,察访民情之后,便发出请帖,邀池厝渡和周围邻村的“三老”前来赴宴。这时,山美村有些人,满以为这是郑大进的“鸿门宴”,专等时机抓“刘邦”。池厝渡的“三老”肩负着乡亲们的嘱托,抬着全猪,全羊,扛着大(木盛),战战兢兢,鱼贯而行,特来向郑总督大人祝贺荣归。他们踏进山美村地界,便见郑大进亲来迎接。大家喜出望外。正待上前施大礼,郑大进急忙阻止道:“毗邻叔侄,何须大礼!”接着迎“三老”进村。宴席上,郑大进殷勤地向池厝渡“三老”敬酒。酒过三巡,郑大进站起身来,和颜悦色地说:“诸位父老乡亲,郑...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化仇为友池与郑
自从郑虎臣予福建漳州木棉庵击杀奸相贾似道,避祸入潮州定居创祖之后,潮州郑氏发展很快。从宋末至明代,二三百年间已是潮州人口较多的姓氏之一。但潮州郑氏主要居住在潮阳、饶平和澄海三地,而揭阳郑氏人口则较少。她这个从地名得来的姓氏,直到秦汉之间才在史籍现,但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池姓迁徙入潮,是在明朝中期,据樟林池氏族老口碑流传,明宣德年间,他们的先祖来揭阳为官,任满后没有携眷回福建泉州原籍,而是定居揭阳县。后随着人口增多,便在揭阳椿江河畔择地创乡。因为地处渡口要冲,村称池居乡,渡称池厝渡。后来乡与渡便相混了,池姓人开口称自己是“池厝渡人”。潮汕池姓人口虽然也在总人口中只占很小比例,但因大部分集中居住在池盾渡。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人到当时的樟林南社古港从事商业活动,便在那里建家立业。揭阳池厝渡因为扼守榕江渡口要地,池姓人便萌生优越感,更有一些好惹事的村中小伙子,在与外村外姓人的交往中常要强人一筹...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化仇为友池与郑
自从郑虎臣予福建漳州木棉庵击杀奸相贾似道,避祸入潮州定居创祖之后,潮州郑氏发展很快。从宋末至明代,二三百年间已是潮州人口较多的姓氏之一。但潮州郑氏主要居住在潮阳、饶平和澄海三地,而揭阳郑氏人口则较少。她这个从地名得来的姓氏,直到秦汉之间才在史籍现,但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池姓迁徙入潮,是在明朝中期,据樟林池氏族老口碑流传,明宣德年间,他们的先祖来揭阳为官,任满后没有携眷回福建泉州原籍,而是定居揭阳县。后随着人口增多,便在揭阳椿江河畔择地创乡。因为地处渡口要冲,村称池居乡,渡称池厝渡。后来乡与渡便相混了,池姓人开口称自己是“池厝渡人”。潮汕池姓人口虽然也在总人口中只占很小比例,但因大部分集中居住在池盾渡。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人到当时的樟林南社古港从事商业活动,便在那里建家立业。揭阳池厝渡因为扼守榕江渡口要地,池姓人便萌生优越感,更有一些好惹事的村中小伙子,在与外村外姓人的交往中常要强人一筹...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郑大进的传说
妹代姐嫁郑大进是揭阳松岗都山尾村人,因家贫,小时候寄养在龙砂乡大舅父江淮家。舅父对他视若已子,并送他到邻乡私塾读书。有一次,郑大进出恭好久才回教室,塾师疑他在外嬉戏,便严加责问,大进说他经过土地庙时,见伯公总要站起来,故这次绕道不从庙前经过,所以迟回。垫师听后,将信将疑,叫他明天仍从土地庙前过去。第二天,大进出恭回来,塾师到土地庙察看,见他放在伯公膝盖上的两枚铜钱已掉在地上,也便相信了。数日后,塾师到江淮家中,对他说:“令甥聪颖出众,前途不可限量。贵府千金如能与其联婚,将来定然沾光不小。”大舅闻言大喜,便与妻吴氏相商。吴氏说:“大进无立锥之地,将女儿嫁他,要叫她去吃西北风!”妻子不同意,江淮又把他的主意告诉女儿巧英,巧英也不听从。江淮坚执已见,仍将巧英终身许给郑大进。大进学成之后,辞舅父返回自家。不久,择吉前来迎娶。巧英哭哭啼啼,不肯上轿。她婶母李氏也来劝说。巧英忿忿地说:“婶娘也说他好,...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郑大进的传说
妹代姐嫁郑大进是揭阳松岗都山尾村人,因家贫,小时候寄养在龙砂乡大舅父江淮家。舅父对他视若已子,并送他到邻乡私塾读书。有一次,郑大进出恭好久才回教室,塾师疑他在外嬉戏,便严加责问,大进说他经过土地庙时,见伯公总要站起来,故这次绕道不从庙前经过,所以迟回。垫师听后,将信将疑,叫他明天仍从土地庙前过去。第二天,大进出恭回来,塾师到土地庙察看,见他放在伯公膝盖上的两枚铜钱已掉在地上,也便相信了。数日后,塾师到江淮家中,对他说:“令甥聪颖出众,前途不可限量。贵府千金如能与其联婚,将来定然沾光不小。”大舅闻言大喜,便与妻吴氏相商。吴氏说:“大进无立锥之地,将女儿嫁他,要叫她去吃西北风!”妻子不同意,江淮又把他的主意告诉女儿巧英,巧英也不听从。江淮坚执已见,仍将巧英终身许给郑大进。大进学成之后,辞舅父返回自家。不久,择吉前来迎娶。巧英哭哭啼啼,不肯上轿。她婶母李氏也来劝说。巧英忿忿地说:“婶娘也说他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