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赤米溪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58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赤米溪,   古时候,林招村里有一个叫猴子钻的孩子,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天天背着他去耕山

    古时候,林招村里有一个叫猴子钻的孩子,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天天背着他去耕山田。一年过一年,孩子慢慢长大了。
     一天,他随着母亲到田里割稻。午饭时,母子吃着番茨根。孩子对母亲说:“娘呀,明天有新米饭吃了。”母亲愁惨地说:“刻苦着吧,米饭不是我们吃的。这些谷还租还不够呢!”“还谁呀?”“还平原的田主。他们的祖先是朝廷的大官,皇帝赐给他们无数的田地。”
     孩子想了想说:“要是把皇帝打死就好了,俺的田就是自已的了,要不就把沙溪的沙子变成赤米!”
     母亲说:“快割稻,傻孩子,净说傻话!”
     夜里,他梦见死去的父亲对他说:“儿呀,我留下的弓是神弓,那支箭是穿云宝箭,它能射死皇帝,你会把沙溪的沙子变成赤米!”说后,还教他练习射箭和撒豆成兵的秘法。
     第二天,他就拿了父亲的弓箭,从早晨到日落,在沙溪边练习射箭;夜里,又在家里装了乌豆到山后去。几年后,他的箭能射万里、也练成了撒豆成兵的道行了。他在家里储存了三谷囤乌豆和芝麻。并决定乘皇帝起来早朝时,把皇帝射死!
     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他告诉母亲,鸡第一次啼时就把他叫醒。
     有事在心,他翻来复去不能入睡,刚合眼,就好象听到雄鸡在啼叫。他一次一次问着母亲:“鸡啼了么?”母亲被问得心逼了。当猫头鹰的叫声把他吵醒时,他忙问母亲:“娘,鸡啼了么?”
     母亲正入睡,又被叫醒了,生气地回答:“鸡啼了,你要做什么事呀?”
     猴子钻应了声“没什么”就起床了。他挂起了弓箭,走出家门,来到沙溪边,对着沙溪的沙子说:“沙子呀沙子,我要你变成赤米啦!”接着,他跑上村前的高山顶,手搭穿云宝箭,对准北方,拉开了弓弦。 
     “嗖”的一声,穿云宝箭飞向天边,向京城射去。 
      当他快步回到家里时,刚好又听到鸡啼,母亲告诉他:“鸡才第一次啼呢!”   
      他气呆了,只好把事情告诉母亲,并说:“穿云宝箭已射出去了,不能把皇帝射死,看见箭下的名字,皇帝一定派兵前来。官兵来时,你把家里的谷囤打开,。把三谷囤乌豆和芝麻全部倒出去,官兵就会退去。如果官兵把我杀死,你就把我的骨肉腌起来。等官兵一走,你就把我的骨肉缝起来,复我的原形,叫三声‘我的儿呵’,我就会活起来。”
      再说猴子钻的穿云宝箭射到了京城,穿门入殿,“卜”地一声,不偏不斜,正中皇帝的金交椅。雄鸡报晓后,皇帝来到金銮殿,刚要坐下金交椅时,发现交椅下插着一支箭,惊得险些昏过去。幸得太监扶住,皇帝才定神。下面拔出箭,一面吩咐:“百官退朝,国师留下。”
      国师接过宝箭之后,屈指推算一下,奏道:“南方妖星降世作乱,速派兵平乱!”
      不久,官兵包围了林招寨。猴子钻一边出门与官兵作战,一边吩咐母亲打开谷囤,将乌豆、芝麻倾出。母亲痛惜乌豆,仅一插箕一插箕地缓慢出。结果,乌豆兵因出阵太少,一批一批被官兵杀了。猴子钻也被官兵杀死了,全身砍成几十块,有的抛进溪里,有的丢在山下。官兵走后,母亲一面啼哭一面拾起儿子的骨肉,找呀,找呀,全身凑齐了,却不见一件东西,孩子的心肝不见了。村民们也来寻找,依旧找不到。最后,有人见石头边一头肥猪在那里睡觉,嘴巴下涂满血污,大家知道,孩子的心肝被肥猪吃掉了。一气之下把肥猪宰了,分给各家各家各户吃掉。眼见孩子活不成了,母亲就把孩子的骨肉缝起来,恢复原形,葬在寨前的破炭窑里。       几天后,在埋葬孩子的地方,长出一株竹子,不几天,就长成一族茂盛的刺勾竹。这刺勾竹越长越高,竹尾斜向京城的方向。住在京城里的皇帝从此终日头晕心悸。皇帝又找国师,国师算得妖星还要借尸还魂,就亲自到大南山寻找妖星的下落。
      一日,国师的轿子来到林招寨前时,轿杆折断了。兵丁见路边有一株刺勾竹,就动手砍一根来作轿杆。谁知刀砍下的裂痕,当刀举起时又合拢了。国师闻报,上前一看,知是猴子钻托生。这株竹已长成九十九节,再长一节就要变成人形了。国师急了,命兵丁乱砍,都砍不倒。国师忙化装成平民,进林招村。找到猴子钻的母亲,说要向她买根竹子作桥杆。母亲不知真情,拿出一支有许多小齿的铁器来到这株竹的面前。国师问:“这是什么?”
     母亲答道:“锯仔!”
     “对,锯子,锯吧!”
     母亲动身锯竹,血流出来,她正要停手,已经来不及了,国师命兵丁拿起锯仔锯竹,竹倒下了。国师又命兵丁将全簇竹节节锯断,每锯一节,都流出血来。锯到最后一支竹时,一只鹧鸪鸟从竹筒中飞出,向深山飞去。
     竹锯断了,从此,皇帝不会头痛了。奇怪,山坡下,凡是竹子的血染过的地方,都长出了结赤米的山禾来了,沙溪中的沙子都一半赤一半白了,那半赤的就象赤米一样。从此,人们就把这条溪叫做赤米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赤米溪
古时候,林招村里有一个叫猴子钻的孩子,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天天背着他去耕山田。一年过一年,孩子慢慢长大了。一天,他随着母亲到田里割稻。午饭时,母子吃着番茨根。孩子对母亲说:“娘呀,明天有新米饭吃了。”母亲愁惨地说:“刻苦着吧,米饭不是我们吃的。这些谷还租还不够呢!”“还谁呀?”“还平原的田主。他们的祖先是朝廷的大官,皇帝赐给他们无数的田地。”孩子想了想说:“要是把皇帝打死就好了,俺的田就是自已的了,要不就把沙溪的沙子变成赤米!”母亲说:“快割稻,傻孩子,净说傻话!”夜里,他梦见死去的父亲对他说:“儿呀,我留下的弓是神弓,那支箭是穿云宝箭,它能射死皇帝,你会把沙溪的沙子变成赤米!”说后,还教他练习射箭和撒豆成兵的秘法。第二天,他就拿了父亲的弓箭,从早晨到日落,在沙溪边练习射箭;夜里,又在家里装了乌豆到山后去。几年后,他的箭能射万里、也练成了撒豆成兵的道行了。他在家里储存了三谷囤乌豆和芝麻。并...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石山出米洞
相传潮州磷溪石山下,古时候有一座寺,寺后石壁有个小洞。每天一早,洞口就唦唦地流出白米来。流出多少?说来也怪,刚好够和尚与香客当天吃。明朝万历年间,寺里用了个小和尚管理伙食。有一日,小和尚去洞口背米,不小心碰崩了洞口,这一天多流出了十几升白米。小和尚瞒着住持,偷偷把这多出来的米卖给山民,吞下钱银。自这次尝到了甜头后,他就逐日挖大洞口,天天赚大钱。有一夜,小和尚躺在床上数私囊,越数越开心。他想,倒不如把洞口挖成竹筐大,米多钱多,日后还俗还怕找不到老婆?便翻身下床,扛了铁锤、板凿,摸到寺盾挖洞。他心急力猛,一锤便把洞口捶崩啦!洞口足有脚盆粗,小和尚高兴得手舞足蹈。隔日,鸡才叫两遍,小和尚便溜下床,带了个大麻袋,一路小跑来到洞口等出米。时辰到了,洞里照样“哗哗”响,可是流出来的不是米,全是沙子!小和尚慌了,咬着牙往洞里扒,扒得双手滴血,可还是沙子。出米洞再也不出米了,和尚没得吃,都跑掉了,后来寺也...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石山出米洞
相传潮州磷溪石山下,古时候有一座寺,寺后石壁有个小洞。每天一早,洞口就唦唦地流出白米来。流出多少?说来也怪,刚好够和尚与香客当天吃。明朝万历年间,寺里用了个小和尚管理伙食。有一日,小和尚去洞口背米,不小心碰崩了洞口,这一天多流出了十几升白米。小和尚瞒着住持,偷偷把这多出来的米卖给山民,吞下钱银。自这次尝到了甜头后,他就逐日挖大洞口,天天赚大钱。有一夜,小和尚躺在床上数私囊,越数越开心。他想,倒不如把洞口挖成竹筐大,米多钱多,日后还俗还怕找不到老婆?便翻身下床,扛了铁锤、板凿,摸到寺盾挖洞。他心急力猛,一锤便把洞口捶崩啦!洞口足有脚盆粗,小和尚高兴得手舞足蹈。隔日,鸡才叫两遍,小和尚便溜下床,带了个大麻袋,一路小跑来到洞口等出米。时辰到了,洞里照样“哗哗”响,可是流出来的不是米,全是沙子!小和尚慌了,咬着牙往洞里扒,扒得双手滴血,可还是沙子。出米洞再也不出米了,和尚没得吃,都跑掉了,后来寺也...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赤坎人迁乡
明朝时,赤坎人原住在蛇山的山龙尾。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占了地利,财丁两旺。当时韩江来往船只很多,有个姓杨的船主是上游大埔县高陂人,常到潮州府城做生意,所以他的货船经常要从赤坎村边驶过,他看中了山龙尾这块地方,心里在打它的主意。杨船主每次从潮州回高陂时,船必停歇赤坎江边,上岸和乡里人喝茶聊天。乡里人也常托他从城里买些吃的、用的,省得自己来回跑多花费。对乡里人的事,他总是有求必应。他还常买几条春卷呀几个笋�@呀什么的,带上岸来孝敬族中长老。遇见大的他称叔伯婶姆,遇见小的他称兄弟姐妹,再后来干脆和乡里的同寅结拜为兄弟。乡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他不是送些酒肉,就是赠些金银。时间长了,赤坎人也把他当亲人看。一日黄昏,杨船主带着大少爷从府城载了好多布匹回来。船到赤坎,趁着江边无人,父子两人先把一篮酒肉和一只沉甸甸的布袋抬上岸,再把那布袋藏在草丛里,然后故意把船踩沉,上岸高声大叫,说是货船不慎沉没了...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赤坎人迁乡
明朝时,赤坎人原住在蛇山的山龙尾。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占了地利,财丁两旺。当时韩江来往船只很多,有个姓杨的船主是上游大埔县高陂人,常到潮州府城做生意,所以他的货船经常要从赤坎村边驶过,他看中了山龙尾这块地方,心里在打它的主意。杨船主每次从潮州回高陂时,船必停歇赤坎江边,上岸和乡里人喝茶聊天。乡里人也常托他从城里买些吃的、用的,省得自己来回跑多花费。对乡里人的事,他总是有求必应。他还常买几条春卷呀几个笋粿呀什么的,带上岸来孝敬族中长老。遇见大的他称叔伯婶姆,遇见小的他称兄弟姐妹,再后来干脆和乡里的同寅结拜为兄弟。乡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他不是送些酒肉,就是赠些金银。时间长了,赤坎人也把他当亲人看。一日黄昏,杨船主带着大少爷从府城载了好多布匹回来。船到赤坎,趁着江边无人,父子两人先把一篮酒肉和一只沉甸甸的布袋抬上岸,再把那布袋藏在草丛里,然后故意把船踩沉,上岸高声大叫,说是货船不慎沉没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