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黄奇遇的传说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1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黄奇遇的传说,    日暮不杀鸡   黄奇遇是揭阳县渔湖都港尾村一个贫苦农民黄浩然的儿子,小时

    日暮不杀鸡
    黄奇遇是揭阳县渔湖都港尾村一个贫苦农民黄浩然的儿子,小时候家境极穷,穷得连亲戚都嫌厌他。有一回,他家中已是两天无米落锅,这天日已将晚,仍是锅炉网蛛丝,借无筒米来煮。两个弟弟饿得哇哇哭,黄奇遇对母亲说:“娘,你且哄哄阿弟,我去阿舅那里借些米来煮。”便即往一里多远的港口村舅家跑。谁知到大舅家,大舅转个屁股向着他,大妗说:“日暮不杀鸡,无物款待。”再上二舅的门,二舅也不瞅不睬。二妗道:“黄昏不下池,无物奉敬。”黄奇遇的肚子都给气饱了,他发誓死也不再上这两家枭情绝义的舅妗家门。可是,在这急难关头,怎么办呢?没法,只好另到三舅家去。
     三舅一见外甥到来,看他脸色不好,知他是饿着肚子,急忙洗米煮饭。黄奇遇忙阻拦说:“三舅,请勿煮饭!我母亲和弟弟在家饿得唇青嘴紫,他们正在急盼着我借米回去呢!”三舅心疼地说:“你饿得这般模样,得先吃饱,才有力气走路。阿舅就多煮些饭,吃剩的就给带回去,你一进门,弟弟就有饭可吃,岂不更好!”说着,吩咐他烧火,自己便去找菜。谁知村前村后都买不到菜,只好摘了一篮秋瓜花,将就清煮下饭。饭熟了,黄奇遇哪有心先吃,硬是急要回家。三舅把饭装好,还将家中仅存的米装了一袋,亲自挑着,直送甥儿回家。
    后来,黄奇遇上京应试,高中荣归。他怀念三舅前情,见他尚未成家,便出钱帮助三舅娶妻立业。以其为人厚道,还亲向县太爷荐举,要县太爷给三舅安置点职务。那时,恰好县里正在修建城墙,改直西街,县太爷便请三舅爷去当监工头目。
    大、二两个舅舅听知老三得了个好差使,便眼红起来,老二特从池塘里捉了两条大草鱼,老大从鸡笼里抓了两只大公鸡,命家人挑着一担礼物,双双上门找甥儿,要甥儿也给他俩谋取一官职。奇遇听了他们道明来意,禁不住慨叹说:“日暮不杀鸡,黄昏不下池,瓜花煮水人情厚,西街一移无二移。若要城墙重修建,最少还得等十年!”两位舅爷听后,羞得满面通红,半晌无话可说,只得告辞回家。
     请会贷银
    黄奇遇从小聪颖,得到塾师陈先生的爱重,免费收他为学生。他日夜苦读,终于学得满腹文章。明崇祯元年,朝廷大比,黄奇遇为赴京应试,急需筹取盘缠,只好硬着头皮去大舅父、二舅父求借,都遭到拒绝。还是他妻有见地,叫他向乡亲请“月兰会”暂筹。但要请“月兰会”,照例得先办一顿美餐请人。于是,黄奇遇便向屠夫黄旺赐赊了几斤猪肉,办了一桌菜,邀请参加“月兰会”的人们来饮宴。
    谁知筵席办了好半天,被请的人连个影子都没到来。他妻走往探问,才知道人们嫌他家穷,信赖不过,都不愿参加。黄奇遇请不到“月兰会”贷款,眼看赴试不成,连赊来的猪肉、米款等也无法付还,急得仰天叫苦。
    这时,恰巧旺赐到来讨猪肉钱,见此情景,起了侧隐之心,对奇遇夫妻说:“老弟、嫂子,他们既然不来,这些酒菜,我们吃了再说!”说罢,手拉奇遇入座,双双对酌起来。然后,旺赐回家把多年积蓄起来的一百两银子,和老婆的一只金戒指,都借给黄奇遇上京作盘缠。
    后来黄奇遇中了进士,入翰林,衣锦荣归。
    那天,官船要进入港尾坞时,因潮退不能入港。乡里那些豪富纷纷争先恐后下水扶船。黄奇遇站在船头,语意双关地说:“免用扶,水涨船自浮!”说得那些富豪绅士面红耳赤。
    几天后,黄奇遇请来戏班,演戏庆贺。他写了一副对联:“塘埔非我族,旺赐是亲兄。”贴于戏台两侧的大柱子上,以示对塘埔乡旺赐的感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黄奇遇的传说
日暮不杀鸡黄奇遇是揭阳县渔湖都港尾村一个贫苦农民黄浩然的儿子,小时候家境极穷,穷得连亲戚都嫌厌他。有一回,他家中已是两天无米落锅,这天日已将晚,仍是锅炉网蛛丝,借无筒米来煮。两个弟弟饿得哇哇哭,黄奇遇对母亲说:“娘,你且哄哄阿弟,我去阿舅那里借些米来煮。”便即往一里多远的港口村舅家跑。谁知到大舅家,大舅转个屁股向着他,大妗说:“日暮不杀鸡,无物款待。”再上二舅的门,二舅也不瞅不睬。二妗道:“黄昏不下池,无物奉敬。”黄奇遇的肚子都给气饱了,他发誓死也不再上这两家枭情绝义的舅妗家门。可是,在这急难关头,怎么办呢?没法,只好另到三舅家去。三舅一见外甥到来,看他脸色不好,知他是饿着肚子,急忙洗米煮饭。黄奇遇忙阻拦说:“三舅,请勿煮饭!我母亲和弟弟在家饿得唇青嘴紫,他们正在急盼着我借米回去呢!”三舅心疼地说:“你饿得这般模样,得先吃饱,才有力气走路。阿舅就多煮些饭,吃剩的就给带回去,你一进门,弟弟就...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奇遇奇传
明朝万历年间,揭阳县渔湖都广美村有个农民,因病无法医治去世,遗下孤孀和三个儿子,长子黄奇遇,次子黄逢遇,三子黄佳遇。黄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奇遇那时年刚七岁,从得协助操持家务,天天起早摸黑,背着粪筐,村前屋后拾粪。因为家贫如洗,日食难度,所以八岁还无钱上学。但这孩子不馋吃,不馋穿,听着书声如蜜蜂闻花香。他常常手持着粪杷,倚在书斋窗口耸着耳朵听得入神,老先生所教的《四书》、《五经》,字字句句记得一清二楚。有一次,老先生指名学生背诵,那个学生背不上。奇遇却在窗外一字不漏地代他背了出来。老先生觉得这个孩子不同凡俗,登门劝学,看到他的家境,出自好心,让他免费入学就读。奇遇入学后,身穿“芜荽”衣、“飞龙”裤,夏天光着上身,冬天赤着脚板,边读书边背着粪筐拾粪,所以常被有钱人家的孩子取笑、讥讽。老先生特别关注黄奇遇,常给他讲述历代的壮士之志,仁人之心,君子之德的故事。奇遇专心致志听讲,又因记性强,所...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奇遇奇传
明朝万历年间,揭阳县渔湖都广美村有个农民,因病无法医治去世,遗下孤孀和三个儿子,长子黄奇遇,次子黄逢遇,三子黄佳遇。黄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奇遇那时年刚七岁,从得协助操持家务,天天起早摸黑,背着粪筐,村前屋后拾粪。因为家贫如洗,日食难度,所以八岁还无钱上学。但这孩子不馋吃,不馋穿,听着书声如蜜蜂闻花香。他常常手持着粪杷,倚在书斋窗口耸着耳朵听得入神,老先生所教的《四书》、《五经》,字字句句记得一清二楚。有一次,老先生指名学生背诵,那个学生背不上。奇遇却在窗外一字不漏地代他背了出来。老先生觉得这个孩子不同凡俗,登门劝学,看到他的家境,出自好心,让他免费入学就读。奇遇入学后,身穿“芜荽”衣、“飞龙”裤,夏天光着上身,冬天赤着脚板,边读书边背着粪筐拾粪,所以常被有钱人家的孩子取笑、讥讽。老先生特别关注黄奇遇,常给他讲述历代的壮士之志,仁人之心,君子之德的故事。奇遇专心致志听讲,又因记性强,所...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汤湖的传说
揭西县五经富区,有一座笔架山,山下石隙中涌出一股温泉。当地人叫温泉为汤。汤是怎样来的?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从前,笔架山下的峡谷泉边,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在洗衣、汲水,偶尔还可以听见她那清脆婉转的山歌声。她名叫亚媛,是住在山下那间泥屋里亚山的妻子。亚山是一个正直勤劳的樵哥,他俩勤俭持家,服待着一个年过七旬的瞎眼母亲。亚山每天上山砍柴,亚嫒在家纺啦织布,养猪喂鸡。挑水煮饭,料理家务,真是心灵千骰巧,妙手百艺精。亚嫒服侍瞎眼婆婆,宽心细性,无微不至。一家三口,粗茶淡饭,安居乐业。在一个冬节前夜,亚媛在枕边告知亚山,自己腹中有喜。全家更乐得笑颜逐开。次日,亚山起得特别早,上山砍柴去,亚媛送到门外,叮咛道:“山哥,今天是冬节,又是团圆日,望你早去早归,我煎好煎饼等你回来。”亚山微笑点头上山去了。且说亚媛在家煎好煎饼,时过晌午,巫山未回,忽忙包了几个煎饼,提茶带镰,到山坳接柴去。亚媛...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盐岭的传说
在普宁,惠来交界处,有一峻岭,上是峭壁,下是深坑,名叫“弓鞋岭”。几百年来,普宁一带许多穷苦人挑盐谋生,为了抄近道,更主要是为了躲开大路沿途贪官的勒索,他们都是起早摸黑,翻过“弓鞋岭”到惠来挑盐。成年累月,多是挑盐人在这山岭过往,因此,人称之为“盐岭”。相传昔年大长陇村有一个穷苦人陈挑工,为了挣点微薄的挑盐工钱,不管寒天酷暑,刮风下雨,总是一支尖担,二个麻袋,往返在盐岭上。岭路又陡又多粗沙粒,他多次摔倒。腿跌伤几处,腰也扭伤了。每当他攀着藤木,一步一喘地登上去时,总是这样想:“我要有钱。先不添衣不盖房,定把这陡岭改平,让挑盐人不致如此辛苦。”有一天,正是大年三十,眼看午饭下锅的米还没着落,陈挑工不得不勒紧腰带,戴上竹笠上盐岭。晌午,他挑着沉重的二袋盐,满头大汗,一步一抖地从岭顶往下走。他肚饿头昏,劳累无力,不小心摔倒了。一袋盐滚向深坑,麻袋破了,盐撒落满地。他抱着头,几乎哭出声来,天哪,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