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姓氏趣谈―典雅之谢
相信不少人读过王勃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其中有句:“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这“谢家之宝树”指的就是谢氏。谢姓人家也喜欢以“宝树”自命,宝树家族、宝树宗亲、宝树后人――像口头禅一样挂在谢姓人嘴里,更不用说在庄严肃穆的祠堂家庙里,门额镌的必是“宝树世家”,大堂里悬挂的必是“宝树堂”。
以“宝树”为堂号确实非常典雅,而且其来源出处也很高贵。
我们知道,自从“淝水之战”一役,谢家为东晋政权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谢家在朝中便世代为官:谢晋、谢安、谢尚、谢鲲、谢灵运、谢眺、谢凤,等等,可说是谢氏家族衣冠鼎盛一时。当时有民谚:“东山卧起苍生福,东山不起苍生何。”“东山”指的就是大将军谢安。谢安的进退竟关系到天下安危,能不说权重朝野?谢氏子孙众多,且一个个风流倜傥,能文能武。一日,谢玄和众子弟座谈,谢安问谢玄:子弟亦何预人事?谢玄即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这就是“宝树”一词的由来。后来晋武帝对谢氏家族特别看重,御书“宝树增辉”牌匾,悬挂于谢氏家族的大堂上,更把对“宝树”家族的赞誉推向高峰。从此,“宝树”就成为谢氏的代名词。
谢氏现在是潮汕地区一个很重要的姓氏,不单人口众多,而且出了很多有名人物。特别是旅居海外的谢氏同胞,他们以自己的业绩,为宝树家族增添了新的光彩。常说宝树流芳,谢氏的芳香已经流溢遍海内外,有全球性的宝树宗亲组织,各国均有宝树宗亲总会,总会下设分会。用根深枝繁叶茂来概括再恰当不过了。单是侨居泰国的谢氏同胞,就有谢慧如、谢奕如、谢易初、谢大民、谢正民、谢国民、谢枢泗……对于潮油人来说,他们的名字可说是如雷贯耳,他们为潮汕的各项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家乡建设,贡献良多。
不管现在居住潮汕的谢姓人家如何支系繁复,如何徙迁曲折,仔细推究起来,不外系出二祖,即谢枋得之后和谢新(朴六公)之后,皆由客家谢氏衍化为潮属谢氏。
谢枋得是南宋著名诗人。名声仅次于文天祥。谢枋得宇君直,乃谢氏得姓始祖申伯的第75世裔孙,也即是东山会稽派(晋室南渡之后谢安的那一派)的第十代,其先祖已移居江西信州弋阳县。
南宋理宗宝佑(公元1253一1258年)年间中进士。当元兵大举南侵的时候,他受命任江西信州知州军事。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他率领信州(今上饶)民众死守。元兵围城数月,终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信州失守。谢枋得乔装打扮,随难民逃出城外,隐匿于福建省建宁县山中。随后改名换姓,以卖卜为生。其时宋室已亡,他常常面向东方恸哭悲号。他的真实身份终于被人认出来。元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启用宋室旧臣22人,谢枋得列在22人之首,但谢枋得坚决拒绝仕元。已投降元朝的宋室旧臣魏天佐,出任元朝福建行省参政。为了给稀稀落落的汉奸班底扩充人马,增添点生气,也好给自己壮胆,魏天佐硬用强迫手段把谢枋得押送北上,说是要送他到燕京面见元帝,封官受赏。北行途中,谢枋得写下悲壮激烈的《北行诗》以明志:
雪中松柏愈青青 扶植纲常在此行。
天下久无龚洁胜 人间何独伯夷清。
义高更觉生堪舍 礼重方知死甚轻。
南人男儿终不屈 皇天上帝眼分明。
到了燕京,谢枋得病倒了。另一位降元的尚书刘梦炎派医生来为他治疗,并送来食物。谢枋得怒斥汉奸刘梦炎,说:“我唯求一死,决不像你一样苟活!”随手把药物、食物全部抛掷出室外。他向谢太后死后殡葬之地和被元朝拘禁的宋恭帝的幽囚方向,遥拜恸哭。接着开始,任凭汉奸和降将轮流劝说利诱,都不为所动。最后而死,表现了凛烈的民族气节。
谢枋得原配夫人李氏,兵败后携三子避难贵溪山中。后来被元军探知,李氏被俘,长子及三子遇难。元军将领垂涎李氏夫人之美色,想要非礼她。李夫人沉着应付,乘元军不备自缢,用生命保住了贞洁。真是“夫死国,妻死节”。难怪有台湾作家评谢枋得的《北行诗》是“第二首《正气歌》”。
谢枋得次子叫谢定之。宋亡后,隐居福建宁化县石壁乡。据《外砂蓬中谢氏族谱》考证,谢枋得的第五代谢复昌(又称千四郎公)移居饶平樟溪。第八代传至谢宏远,又移居澄海外砂开基刨业。再以后分迁汕头市郊、澄海新溪等地。他们都是谢枋得的后代。
潮汕谢氏的另一支派,其开潮始祖是谢财实,又称为“壶山公”。现在潮州、潮安的谢姓大多数是其后代。谢财实的先祖也原居宁化石壁乡,后迁移到江西于都县羊里都居住。谢财实的祖父谢新,号朴六,又号“江南居士”。推算起来,他还是谢枋得的远房兄弟昵,都是申伯的七十五世、东山会稽的第四十世裔孙。元朝时,他出来做官,受任梅州尉令。卸任后不回江西老家,而是落籍梅州(后改名程乡)。这谢新就成为梅州谢氏的开基祖。谢新生有三子:谢天佐、谢天佑、谢天保,分别到梅县白渡、丙村和江西会昌创祖立业。长子谢天佐也生有三子,谢财实是其次子。他长成之后,顺韩江而下,来到潮州创祖立业,居住潮安南门头。卒后葬桑浦山的鸡笼山。揭阳官硕径口也有他的墓葬,其实是衣冠冢。其子孙则分迁到各地。推算起来,现在旅居泰国的著名侨领、大慈善家谢慧如先生应是谢财实之后,也即是“壶山公派”。
虽不同流实同源,现在居住潮汕的谢姓人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家乡,他们都亲密无间,多次组团回桑梓观光、旅游、寻根,打的都是同一旗号:宝树家族。尤其是侨居海外的同胞,离别乡土弥久,寻根意识弥炽。更感到“宝树”二字的号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愿宝树流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