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黄家“切口”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7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黄家“切口”,  “切口”是旧时帮会内部的交流语言,每一个帮会组织都有一套只有自己人才晓得的暗

   “切口”是旧时帮会内部的交流语言,每一个帮会组织都有一套只有自己人才晓得的暗语,叫“切口”。“切口”对上了,就算是自己人。
    在中国的百家姓中,黄姓人也有自己的“切口”,这就是“认祖诗”。不过,“认祖诗”在北方黄氏中并不怎么通行,而在潮汕和闽南一带,却特别流行。旧时,只要你报“敝姓黄”,对方如果也姓黄,一定会问:“你也姓黄?可会念认祖诗?”于是两个黄姓人就会一吟一和地念起认祖诗,显得格外亲切。
    当然,帮会的“切日”是为了保持门户纯洁,而黄姓人南方的开基祖当初制出认祖诗,却是要使日后便于追根溯源,增强团结,互相照顾。
    这里,有必要谈谈黄氏由北方入闽迁潮的经过。
    发祥于北方黄河流域的黄姓人,春秋战国时期在失却封地“黄国”之后,即陆续迁居长江流域,成为当地之望族,长江流域属江夏郡,故黄姓人称自己“江夏世家”。至西晋末年,皇室为争夺政权发生了“八王之乱”,历时达16年之久,北方士族纷纷南下入福建避难,史称“衣冠八姓入闽”,黄姓即是八大姓之一,其时还大都聚居福卅、泉州一带,未见有入潮记载。
    到了唐代,福建黄氏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叫黄守恭,是一个富员外,他广置宅第田园,好善乐施。有一年他得了一种怪病,寻医无效。有一天,来了一位和尚,治好了他的病。他感激万分,决定献出自己的田园建寺院,这就是现在很有名的泉州开元寺。传说寺院初建成时,寺院上空常有紫云笼盖,因此开元寺原名紫支寺。这段历史记载在《泉州府志》中。黄守恭的后代子孙,对先祖的这段经历很感荣耀,因此称自己为“紫云黄”。
    黄守恭有4个儿子,分别取名为经、纶、纲、纪。他听从和尚建议:“若要子孙炽昌,须让他们分居各处创业,不可株守泉州。”于是黄守恭就召来儿子和孙子,说:“从今日起,你们就迁往各地创业开墓吧!”为了让后代日后既能各自发展创业,又可于有难时互相帮助,临走时他吟了一首诗,说:“切记,切记,此乃今后之认祖诗。日后凡能吟出此诗并知道来历者,即是同宗兄弟,应互相照应。”四兄弟及他们各自的儿子都一一把诗默默记在心,然后分头踏上迁徙之路,自闽南向潮梅进发。这八句认祖诗是:
        驻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异境即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宜荐祖宗香。
        但愿苍天庇佑,俾我儿郎尽炽昌。
    1000多年过去了,黄守恭的后代已遍及南方诸省,人口何止千万?而以闽南、潮汕为盛。当走访黄氏人家,皆云:“吾属紫云派。”有的乡村干脆以紫云黄为村名。
    不要小看这“切口”,也即认祖诗的作用,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海外,老侨胞常要一字一句地教孙子背这首认祖诗,教后代莫忘根本。越南边境有两个全村人皆姓黄的小村子,人口不过几百。一进村,见门框贴着红艳的春联,都是繁体汉字,残旧的小祠堂也镌有“江夏堂”字样。一位70多岁的老者说,村中原有族谱,后来丢失了,只记得是300年前的康熙年间有黄姓兄弟二人从广西万承卅来此定居。兄弟俩各创一村,至今已传了十二代。那么,他们的先祖又是从何处迁来万承州呢?老人答不上来,想了好久,才说:“小时候我父亲教我读过认祖诗。”在异国的山村人也会背认祖诗,可见老人原来也属紫云黄氏,可惜那本黄民族谱在战乱中遗失了。他们的先祖如何从福建来到广东,又如何从广东往广西迁徙,最后又来到越南的深山老林里,已无从得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黄家“切口”
“切口”是旧时帮会内部的交流语言,每一个帮会组织都有一套只有自己人才晓得的暗语,叫“切口”。“切口”对上了,就算是自己人。在中国的百家姓中,黄姓人也有自己的“切口”,这就是“认祖诗”。不过,“认祖诗”在北方黄氏中并不怎么通行,而在潮汕和闽南一带,却特别流行。旧时,只要你报“敝姓黄”,对方如果也姓黄,一定会问:“你也姓黄?可会念认祖诗?”于是两个黄姓人就会一吟一和地念起认祖诗,显得格外亲切。当然,帮会的“切日”是为了保持门户纯洁,而黄姓人南方的开基祖当初制出认祖诗,却是要使日后便于追根溯源,增强团结,互相照顾。这里,有必要谈谈黄氏由北方入闽迁潮的经过。发祥于北方黄河流域的黄姓人,春秋战国时期在失却封地“黄国”之后,即陆续迁居长江流域,成为当地之望族,长江流域属江夏郡,故黄姓人称自己“江夏世家”。至西晋末年,皇室为争夺政权发生了“八王之乱”,历时达16年之久,北方士族纷纷南下入福建避难,史称“...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姓氏得姓来源趣谈
潮汕姓氏有一姓多源,也有多姓同源,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目前共有姓氏546个,大致可分为以下18类:(一)以传说炎黄古帝之姓为姓氏:姜、姬。(二)以古帝王称号为姓氏:尧、舜。(三)以古朝代名为姓氏:殷、商、周、秦、隋、唐、宋。(四)以古国,封国、郡国名为姓氏:陈、黄、吴、郑、蔡、刘、杨、赵、许、来、魏、韩、田、倪、纪、邓、薛、萧、沈、罗、杜、江、谢、彭、吕、苏、鄙(曾)、莘(辛)、韦、汪、房、徐、温、胡、戴、廖、邢、箱、程、曹、何、夔(隗)、蒋、成、葛、谭、戎、寥、区、滕、霍、于、茅、巴、娄、扈、顾、阮、舒、黎、崔、段、易、卫、邝、�、任、费、祝、邰、芮、毛、牟、耿、应、楚、鼓、管、刁。(五)以邑、乡、亭名为姓氏钟、冯、卢、范、叶、元、阎、阚、鄂、冉、单、闵、祁、解、常、郁、蒙、母、甘、樊、尹、郝。(六)以先人居住地为姓氏:池、郭、涂、关。(七)以古代官职或谥号为姓氏:王、尉、将、相、武、昭...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姓氏得姓来源趣谈
潮汕姓氏有一姓多源,也有多姓同源,多姿多彩,无奇不有。目前共有姓氏546个,大致可分为以下18类:(一)以传说炎黄古帝之姓为姓氏:姜、姬。(二)以古帝王称号为姓氏:尧、舜。(三)以古朝代名为姓氏:殷、商、周、秦、隋、唐、宋。(四)以古国,封国、郡国名为姓氏:陈、黄、吴、郑、蔡、刘、杨、赵、许、来、魏、韩、田、倪、纪、邓、薛、萧、沈、罗、杜、江、谢、彭、吕、苏、鄙(曾)、莘(辛)、韦、汪、房、徐、温、胡、戴、廖、邢、箱、程、曹、何、夔(隗)、蒋、成、葛、谭、戎、寥、区、滕、霍、于、茅、巴、娄、扈、顾、阮、舒、黎、崔、段、易、卫、邝、閵、任、费、祝、邰、芮、毛、牟、耿、应、楚、鼓、管、刁。(五)以邑、乡、亭名为姓氏钟、冯、卢、范、叶、元、阎、阚、鄂、冉、单、闵、祁、解、常、郁、蒙、母、甘、樊、尹、郝。(六)以先人居住地为姓氏:池、郭、涂、关。(七)以古代官职或谥号为姓氏:王、尉、将、相、武、昭...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杨”
我们平时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原出自一位杨姓学者之口。这人名叫杨震,是东汉时代人物,很有学问,专研孔孟之学,为人也很正派,人称他“关东夫子”。杨震曾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去谒见他。两人长谈至深夜,王密从怀中取出10斤金送给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不怕,暮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杨震确实是廉政的典型,他拒绝受贿,正气凛然。“君子不可以欺暗室”的古训和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到了南宋,杨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杨时,人称“龟山先生”。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大老远从家乡(杨时是福建将乐人)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当时程颐年岁已老,只讲学,不收弟子。杨时为了做程颐的入室弟子,数次登门求师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颐...
·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潮汕“杨”
我们平时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原出自一位杨姓学者之口。这人名叫杨震,是东汉时代人物,很有学问,专研孔孟之学,为人也很正派,人称他“关东夫子”。杨震曾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时,县令王密去谒见他。两人长谈至深夜,王密从怀中取出10斤金送给杨震。杨震拒绝接受,王密说:“不怕,暮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杨震确实是廉政的典型,他拒绝受贿,正气凛然。“君子不可以欺暗室”的古训和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到了南宋,杨氏家族又出了一个杰出人物,这就是杨时,人称“龟山先生”。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大老远从家乡(杨时是福建将乐人)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当时程颐年岁已老,只讲学,不收弟子。杨时为了做程颐的入室弟子,数次登门求师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