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种植榕竹的习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7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种植榕竹的习俗,    潮汕平原村庄,多有种植榕树和竹子。种植这两种植物,成为昔年地方的习俗。有

    潮汕平原村庄,多有种植榕树和竹子。种植这两种植物,成为昔年地方的习俗。有一句俗语:“前榕后竹。”就是说榕树要种在屋宇前面,竹子要种在屋宇后面。所以潮汕平原在村前或庙宇前的一边,或住宅院落的前面一边,大都种有榕树。现存的古榕树有的年代长达一两百年。大榕树在夏天给人们带来乘凉遮荫的实惠,尤其是池塘边的大榕树,还可使禽畜有一处阴凉活动地方。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大榕树如大凉伞,的确有其实用意义。竹子一般都种在村后村左村右的空地上,而不种在前面。种在后面可挡住北风以防寒。夏天的竹子下面有小蚊子也不易进入院中,因为南风把它吹挡。还有一个谐音的讲究:潮语叫榕树为“成”,“前榕”也即是有所成就;竹与“足”谐音,即富足的意思,也即是后能富足,这正反映了人们的祝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生老习俗
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希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一个姑娘出嫁时,嫁妆少没有人非议,但是,一盏崭新的油灯却是少不了。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在潮州,人们往往将灯挂到凤栖路路口的凤栖庙门口,然后,每晚抱着孩子到庙中,一方面往自己的灯笼里添点红蜡烛,一方面接受四邻的祝贺。还要在庙前悬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彩凤,并在供桌上摆了“花碗”。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这时,那些结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因为能为妈祖抬轿,都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生老习俗
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希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一个姑娘出嫁时,嫁妆少没有人非议,但是,一盏崭新的油灯却是少不了。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在潮州,人们往往将灯挂到凤栖路路口的凤栖庙门口,然后,每晚抱着孩子到庙中,一方面往自己的灯笼里添点红蜡烛,一方面接受四邻的祝贺。还要在庙前悬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彩凤,并在供桌上摆了“花碗”。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这时,那些结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因为能为妈祖抬轿,都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丧葬习俗
安葬死者的礼俗,起源于“灵魂说”。关于“灵魂不死”,恩格斯说过:“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因为人们对于一些生理上出现的诸如梦幻的不理解,所以以为人死了之后灵魂会变成鬼。当人活在世上时,魂魄附身支配着人一生的活动,但是不对别人构成威胁或起庇护作用。然而,一旦人死亡,灵魂所变的鬼却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可以对亲戚、朋友或者其他人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祈求鬼魂,避灾求福,对遗体再不敢漠然置之了。这样,便产生了丧葬习俗。随着人们宗亲观念的加强,丧葬礼俗成了封建伦理的一个重...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丧葬习俗
安葬死者的礼俗,起源于“灵魂说”。关于“灵魂不死”,恩格斯说过:“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因为人们对于一些生理上出现的诸如梦幻的不理解,所以以为人死了之后灵魂会变成鬼。当人活在世上时,魂魄附身支配着人一生的活动,但是不对别人构成威胁或起庇护作用。然而,一旦人死亡,灵魂所变的鬼却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可以对亲戚、朋友或者其他人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祈求鬼魂,避灾求福,对遗体再不敢漠然置之了。这样,便产生了丧葬习俗。随着人们宗亲观念的加强,丧葬礼俗成了封建伦理的一个重...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元宵插榕习俗
在潮州的一些地区,特别是饶平县的农村,每年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要插上榕树叶、竹筅、“毛车”、“杜必”之类的植物,以保平安。相传唐朝时候义军首领黄巢异常勇猛,刀剑一出鞘,剑影所及便头断人倒,人们闻之惊恐万分。一次,听说黄巢来了,村民纷纷出走。一个妇人背着一个孤儿,两手携着两个小儿子,跟着大家一起逃命。路上,迎面正遇上一位彪悍大汉,原来这位大汉就是黄巢的部下。他细观那妇人,知道是个善良之人。便对她说:“黄巢是个好人。带孩子们回去到了元宵节,取上榕树叶插于门楣上,自然会保平安的。”妇人回家后便照着办了。果然那年平安无事,以后这事便传开去了。此后,每年的元宵佳节,妇人们和孩子们都很早地采来了榕叶、竹筅、“毛车”、“杜必”之类的植物插于门楣两边,说是“插榕健过龙”、“插竹筅养肥鸡”、“插‘毛车’饲大猪”、“插‘杜必’谷仓相叠”。有些妇女还特意把两片榕叶插在头上,孩子们则取一片夹在耳朵边。所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