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奇趣的畲族婚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9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奇趣的畲族婚俗,  畲族的婚姻制度,历来都是一夫一妻制,纳妾现象极少。妻子与丈夫一起参加劳动,男

   畲族的婚姻制度,历来都是一夫一妻制,纳妾现象极少。妻子与丈夫一起参加劳动,男女平等。也有个别地区的畲族妇女外出劳动,男人在家带小孩做家务。由于畲族妇女一贯参加生产劳动,故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受到家人的尊重,婆婆虐待媳妇的现象极少。若丈夫死了,妇女改嫁或离婚,都有一定的自主权。
    畲族一般不同外族尤其是汉族通婚,男子可以娶汉族女子为妻。畲族女子若嫁给汉人,则会受到家人与同族人的非议。但在一定的仪式下,允许汉族男子入赘。入赘的汉人,必须改为畲族姓氏,学会畲语后,族里才与其平等相待。据说,姓钟的畲人,原是畲家的汉族女婿。如今随着畲民与汉人的交往增多,畲汉通婚已越来越多,婚娶界限也逐步打破。
    畲族原有盘、雷、蓝、钟四姓。传说盘姓是老大,因家庭人丁不旺,没有跟祖太婆的三公主往北迁徙,而留居在潮州凤凰山。畲族姓氏少,人丁也少,所以同姓远房的男女通婚很多。
    畲族婚姻,可由父母托媒联婚,也允男女双方用山歌寻求知音。畲族婚姻介绍人一般由男人充当,由媒人公带男青年到女方求亲。姑娘假如中意,就走出房间晤面;假如不中意,则不露脸。俗话说:“成不成,三趟行。”因为女方若同意说亲,还会说:“媒人公呀,你叫他家(男家)等几日吧,我会同家女来‘太拉’(看住房)的。”   
    定婚协议一经达成,女方父母便会开一张彩单给男家去准备。上面列明姑娘出嫁时穿的少量衣服、鞋袜以及一些装饰品等。结婚前三个月,男家要送“日子”给女方,这事由媒人公去办(自由恋爱的也要找一个现成的媒人公),媒人公提上一只红漆小竹丝篮子,内放两包橘饼(约两市斤),两包白糖,二斤索面,上面放一张红纸,到女方家后,把写有男女青年的生辰八字及结婚日期的红帖,郑重地呈交女方的父亲。
    娶亲的前三天,男家请来8至10个赤郎仔(即畲家迎亲的人),挑着小篾箩货担,唱着(赤郎担酒寮下来)的山歌,来到女方家乡的村口,他们肩的担子会被姑娘家的大嫂们“抢”去。她们挑着担子,向相反的路上跑去,那些赤郎仔一边讲着“好话”,一边抓住担子的一头,你推我搡,嬉耍了一番。赤郎仔好不容易讨回担子。到姑娘家门口,但见大门关得牢牢固固的。此时,亲家开门鸣放鞭炮,姑娘屋内的人便出歌,赤郎仔若能一一对答,便可以进屋。否则,肩膀给担子压得疼痛难忍,也不得进屋的。
    嫁女最热闹的要数盘歌之夜,畲人称为“啦歌”。盘歌在姑娘离开娘家的最后一夜进行。双方选出男女歌手各二名,晚宴上席,对歌开始。宴毕,至少要唱三五百首左右。内容丰富多彩,场面活跃,气氛热烈。接下来是迎新娘。堂上唱着《扮新娘》歌,房内便忙着给新娘梳妆打扮,一边打扮一边唱歌:“梳成狮子凤凰头,戴好冠纬插银花。”“穿了红衫着新裙,腰束挂带花成行。”扮毕,由多位近亲妇女把新娘抱出房间,新娘高高地站在堂中央的凳子上,兄弟姐妹在地上围着新娘转圈。然后吃“姐妹饭”,边吃边说道:“口含米饭分大小,爹娘从今托兄嫂,弟妹年少不会作食,拉(屋)里拉外寄辛劳。”接着,新娘把碗筷传给兄弟姐妹,每人吃一口,名曰“交碗筷”。新娘由大哥抱上轿,在一片热热闹闹的山歌声、劝嫁声、祝福声和炮仗声中,把哭哭啼啼的新娘子抬走了。    ,
    花轿抬至夫家大门口,由两个未出嫁的姑娘扶新娘下轿,踏着铺在地上的一个接一个的蓝布袋,走到堂中,这种做法称为“传代”。
    当晚便进行“嬉新娘”、“嬉大舅”等有趣的活动。小伙子用俏皮的山歌挑逗新娘,新娘如果答不出或不回唱,就要受罚。新娘务须给每人端茶、点烟、分瓜籽花生等。还有悄悄偷走新娘花鞋及床上的花被、枕头的。直闹至深夜以至凌晨马困人疲方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奇趣的畲族婚俗
畲族的婚姻制度,历来都是一夫一妻制,纳妾现象极少。妻子与丈夫一起参加劳动,男女平等。也有个别地区的畲族妇女外出劳动,男人在家带小孩做家务。由于畲族妇女一贯参加生产劳动,故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受到家人的尊重,婆婆虐待媳妇的现象极少。若丈夫死了,妇女改嫁或离婚,都有一定的自主权。畲族一般不同外族尤其是汉族通婚,男子可以娶汉族女子为妻。畲族女子若嫁给汉人,则会受到家人与同族人的非议。但在一定的仪式下,允许汉族男子入赘。入赘的汉人,必须改为畲族姓氏,学会畲语后,族里才与其平等相待。据说,姓钟的畲人,原是畲家的汉族女婿。如今随着畲民与汉人的交往增多,畲汉通婚已越来越多,婚娶界限也逐步打破。畲族原有盘、雷、蓝、钟四姓。传说盘姓是老大,因家庭人丁不旺,没有跟祖太婆的三公主往北迁徙,而留居在潮州凤凰山。畲族姓氏少,人丁也少,所以同姓远房的男女通婚很多。畲族婚姻,可由父母托媒联婚,也允男女双方用山歌寻求知音...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饶平婚俗撷趣
聚居在闽粤交界的饶平人,昔时的婚姻虽然逃不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在繁文缛节的婚俗中,倒也包含着青年男女喜结良缘、繁衍子嗣、睦邻悦亲的美好的祝愿。待嫁的少女渴望能择配一位称心如意的丈夫,元宵节夜,她们便向父母发出呼吁,她们跑到菜园里,坐在嫩生生的芥菜上,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着好儿婿。”若做父母焦急儿女的婚配,那得向农家索求一条缚烟叶的草绳,被求者自会慷慨“解索相赠”。父母得绳后,抵达家门口时,须念念有词:“阿奴个婚星浮了”。倘若女儿的婚事屡议不果,做母亲的就得将一根扫帚草偷偷编入女儿的辫子里。当然也要暗暗伫诵:“编扫帚草,出门人抢走。”“相亲”原是颇关键的环节,但男女主角却不一定出场,多半是由父母或亲朋代为目测。如果双方满意,男方可择日送聘金、聘礼。女方回赠的礼物中,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大片不即不离的猪肉,即在猪肉中央划上一刀,但勿使断开,美其名为“鸳鸯肉”,以示“血肉相...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饶平婚俗撷趣
聚居在闽粤交界的饶平人,昔时的婚姻虽然逃不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在繁文缛节的婚俗中,倒也包含着青年男女喜结良缘、繁衍子嗣、睦邻悦亲的美好的祝愿。待嫁的少女渴望能择配一位称心如意的丈夫,元宵节夜,她们便向父母发出呼吁,她们跑到菜园里,坐在嫩生生的芥菜上,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着好儿婿。”若做父母焦急儿女的婚配,那得向农家索求一条缚烟叶的草绳,被求者自会慷慨“解索相赠”。父母得绳后,抵达家门口时,须念念有词:“阿奴个婚星浮了”。倘若女儿的婚事屡议不果,做母亲的就得将一根扫帚草偷偷编入女儿的辫子里。当然也要暗暗伫诵:“编扫帚草,出门人抢走。”“相亲”原是颇关键的环节,但男女主角却不一定出场,多半是由父母或亲朋代为目测。如果双方满意,男方可择日送聘金、聘礼。女方回赠的礼物中,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大片不即不离的猪肉,即在猪肉中央划上一刀,但勿使断开,美其名为“鸳鸯肉”,以示“血肉相...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古时婚俗的社会意义
潮汕旧时婚俗,虽然封建糟粕甚多,但其中一部分还是有某种积极元素的,有的还是可供借鉴的。一、惠来县葵潭镇旧婚礼中,有一个“过腋礼”的风俗。当新娘子到达夫家要跨入夫家门时,新郎官站在门坎上,向上伸出一只手,让新娘子从他腋下穿过去。此时,新娘子也举手轻碰新郎的手,并与新郎忸怩一番。这一戏谑性的动作,隐含着古话所说的:“妻也,与夫齐也。”也就是说,新娘子与丈夫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才有幸福;不平等,是封建社会强加给广大妇女的。以上这个风俗,其寓意是积极的,其思想内涵也是应该肯定的。二、潮汕旧时婚俗还有一个传授家规的风俗。女子出嫁时,父母要向女子传授如何当一个好媳妇。潮州歌《竹筒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竹筒仔,脚短短,做人媳妇嘴学好,夜昏暗睡早走起,头毛梳光人呵倮。长荚豆,脚尖尖,做人媳妇嘴学甜,夜昏暗睡早走起,头毛梳光无人嫌。三、旧时揭西县农家嫁女时还有个仪式,就是要女儿坐在水缸上,然后才上花轿...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生老习俗
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希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一个姑娘出嫁时,嫁妆少没有人非议,但是,一盏崭新的油灯却是少不了。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在潮州,人们往往将灯挂到凤栖路路口的凤栖庙门口,然后,每晚抱着孩子到庙中,一方面往自己的灯笼里添点红蜡烛,一方面接受四邻的祝贺。还要在庙前悬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彩凤,并在供桌上摆了“花碗”。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这时,那些结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因为能为妈祖抬轿,都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