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潮州的“出花园”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选择吉日,选择替他加冠的大宾,然后举行加冠礼仪。这就是古代的成年礼。潮州的冠礼至清代时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废止了。但潮州有一种近似成年礼的礼仪“出花园”,至今还相当流行,不过它不分男女。
潮州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
这一日,要采来十二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腰兜,腰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屐,还让孩子跨出花园,一帆风顺。还要拜床上的神“公婆”。这时要在床中央放上一只浅沿的大笸箩,用米筒盛满米、插上三炷香,前面摆上十二碗甜薯粉圆、十二盅乌豆酒以及红桃(桃形果)、发果(发糕)、三牲(鱼、猪头、三鸟)。男孩子供的三鸟是一只公鸡,象征着朝气勃发,女孩子供是母鸡,祈求将来能生儿育女。
拜“公婆”有个来历。元朝时,元兵攻陷潮州之后,强迫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元兵无恶不作,霸占民妇为妻。老百姓忍无可忍,一个中秋之夜,一齐行动,都把家中的元兵打死。传说,元兵的阴魂不散,时常作祟,对幼小的孩子进行报复。后来,为了孩子平安,只得承认这些阴魂为祖宗,供起他们的灵位,祭祀他们。
母亲还得代表孩子带上供品,到街头巷尾的庙宇祭祀与孩子“厮守”在一去的“花公花奶”,答谢他们看护庇佑之恩。
这一天,出花园的孩子不能跑到当空之下,要躲在屋子里。这实际是要他从这天做起,不再贪玩,做个循规蹈矩的孩子。
这一天,还用用供果、三牲宴请亲戚朋友。“出花园”的孩子要以大人相待,破例让他坐到席上的大位,象征着孩子已成了家中的栋梁。席间,亲人们要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期望。
从此,孩子就算跳出了花园墙,告别了花香鸟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又懵懂无知的童年,标志着他(她)进入了成年,真正踏上了人生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