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戏神田元帅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4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戏神田元帅,    潮汕人信神敬神,尤其是某些行业旧时对祖师神的崇拜更为虔诚,他们把行业的兴

     潮汕人信神敬神,尤其是某些行业旧时对祖师神的崇拜更为虔诚,他们把行业的兴旺发达和行业人员的平安吉祥,寄望于行业神的庇佑与福荫。
     潮剧奉田元帅为戏神。从前,潮州戏班都设有田元帅神炉,外用精致的木龛装着,并用罗帐装饰遮掩。龛额有“翰林院”三字,中以红纸书“玉封九天风火院田大元帅神位”。旁有对联:“月殿风光传乐府,梨园景色快人心”。戏班演出时事先由演“扮仙”演员向田元帅献神纸,然后在后台神炉前焚化。演出期间香火不断。戏班到别处演出,神龛装进漆有“大元宝”的戏箱内妥为保护。以前童伶人班,必先在戏神前举行授教仪式,学艺过程倘有犯规或失误,常被罚至神前长跪悔过。
     潮剧戏神田元帅是怎么来的?据潮剧专家林淳钧先生记述(见《潮剧闻见录》),潮州府城昔有田元帅庙,该庙原称“庆喜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咸丰九年(1859年)受台风摧毁倒塌,由当时的正音班、两秦班、潮音班(潮剧)出资协建,以后改为“田元帅庙”。该庙正殿有三龛,正龛上供奉穿绿袍、三只眼的华光神像,中供奉金身田元帅像,旁有二童像侍立,一持竹板,一持小册,下供奉穿袍田元帅小像。像前立一神牌,署“玉封九天风火院都元帅神位”。
     金身田元帅塑像,头戴帽,帽翅作两手掌状,十指合拢,嘴角刻有蟹形涎迹。传说田元帅系唐明皇梨园乐师,掌管翰林院梨园子弟。其母苏小姐,于郊游中偶含稻穗而怀孕,因未婚聘,婴儿出世后被弃田野,田蟹在其嘴角以唾沫让其吮吸而得活,遂姓田。又传说他在翰林院掌管梨园子弟寸,有一次伏案午睡,被唐明皇见到,把他的头扶正,并揩去涎迹,故后世供奉的神像有一双御手和蟹形涎迹。(据林淳钧记述)
     关于田元帅原型,还有多种说法。
     一是认为田元帅是青蛙神,穿绿袍,有三只眼,原为乐师,最后一次谱曲成后便化作青蛙而隐。林淳钧先生认为那是“田元帅庙”祀奉的华光大帝,是粤剧艺人祀奉的戏神,并不是田元帅。
     另是说田元帅在唐玄宗时是任宫廷乐师的雷海青,负责掌管翰林梨园子弟,因奉旨平番而加封元帅。后犯杀头罪,朝廷念他有功劳,不予斩首,于是砍姓代百,去“雨”存“田”。安禄山反叛进人长安后,掠走许多宫中乐师到洛阳,强令他们演奏,田海青坚决不奏,痛骂逆贼而被处死。梨园子弟敬仰他的音乐技艺和不为暴所屈的赤诚之心,尊他为行业祖师。
     又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田元帅兄弟三人,老大田苟留,老二田洪义,老三田智彪。父亲叫田镌,母亲刁春喜。唐玄宗喜欢音律,开元年间,兄弟三人奉召人宫主管音律,尤其善于歌舞。鼓声一响,桃李盛开;竹笛一吹,响遏行云;音韵出口,梅花吐艳;舞袖轻摆,清风徐起;他们指教的梨园子弟,个个能歌善舞。后宫酒宴正酣的时候,皇帝用粉墨给他涂上花脸,命他们歌舞,他们把皇帝引逗得高高兴兴,才肯离去,简直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学来的歌舞绝技。有一次,正赶上皇帝的母亲身体不适,闭目之间,只听三个人翩然起舞,鼓笳轻扬,琴弦婉转,不一会儿的功夫,太后就神爽形怡,出了一身透汗,醒过来后,身体无恙。皇帝十分高兴,有“海棠春醒,高烛红照”的佳句,封他们为侯爵。后来,汉天师降伏龙宫海藏疫鬼,使尽法术,却不能奏效,便求救于他们兄弟三人。他们三人作神舟,率领百万儿郎,擂鼓鸣锣,作赛舟夺旗的游戏。宫中喧闹嬉戏,疫鬼乘机现形。兄弟三人帮助天师施法降魔,疫患除尽。从此以后,每到正月,便有赛舟的游戏。天师见他们兄弟三人神异,便向唐明皇保奏,皇帝下诏,封冲天风火院田太尉昭烈侯,田二尉昭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戏神田元帅
潮汕人信神敬神,尤其是某些行业旧时对祖师神的崇拜更为虔诚,他们把行业的兴旺发达和行业人员的平安吉祥,寄望于行业神的庇佑与福荫。潮剧奉田元帅为戏神。从前,潮州戏班都设有田元帅神炉,外用精致的木龛装着,并用罗帐装饰遮掩。龛额有“翰林院”三字,中以红纸书“玉封九天风火院田大元帅神位”。旁有对联:“月殿风光传乐府,梨园景色快人心”。戏班演出时事先由演“扮仙”演员向田元帅献神纸,然后在后台神炉前焚化。演出期间香火不断。戏班到别处演出,神龛装进漆有“大元宝”的戏箱内妥为保护。以前童伶人班,必先在戏神前举行授教仪式,学艺过程倘有犯规或失误,常被罚至神前长跪悔过。潮剧戏神田元帅是怎么来的?据潮剧专家林淳钧先生记述(见《潮剧闻见录》),潮州府城昔有田元帅庙,该庙原称“庆喜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咸丰九年(1859年)受台风摧毁倒塌,由当时的正音班、两秦班、潮音班(潮剧)出资协建,以后改为“田元帅庙”。该庙...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演顺风戏
华侨得利回乡建房置业,有演戏以贺并酬乡土的,俗称演顺风戏或演番客戏。澄海县华侨较多的乡村,每年旧历八月演顺风戏之举,由华侨集资聘潮剧、外江、纸影戏到来演出酬神,形成风俗。解放后已不兴此举,有些华侨改为赞助乡里办业余剧团、文化室或乐社。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演顺风戏
华侨得利回乡建房置业,有演戏以贺并酬乡土的,俗称演顺风戏或演番客戏。澄海县华侨较多的乡村,每年旧历八月演顺风戏之举,由华侨集资聘潮剧、外江、纸影戏到来演出酬神,形成风俗。解放后已不兴此举,有些华侨改为赞助乡里办业余剧团、文化室或乐社。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生老习俗
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希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一个姑娘出嫁时,嫁妆少没有人非议,但是,一盏崭新的油灯却是少不了。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在潮州,人们往往将灯挂到凤栖路路口的凤栖庙门口,然后,每晚抱着孩子到庙中,一方面往自己的灯笼里添点红蜡烛,一方面接受四邻的祝贺。还要在庙前悬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彩凤,并在供桌上摆了“花碗”。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这时,那些结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因为能为妈祖抬轿,都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
· 潮汕文化—礼节习俗—生老习俗
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希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一个姑娘出嫁时,嫁妆少没有人非议,但是,一盏崭新的油灯却是少不了。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在潮州,人们往往将灯挂到凤栖路路口的凤栖庙门口,然后,每晚抱着孩子到庙中,一方面往自己的灯笼里添点红蜡烛,一方面接受四邻的祝贺。还要在庙前悬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彩凤,并在供桌上摆了“花碗”。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这时,那些结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因为能为妈祖抬轿,都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摸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