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澄海赛大猪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2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澄海赛大猪,澄海冠垄每年都有“赛大猪”的习俗。“赛大猪”是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像平时时年过

澄海冠垄每年都有“赛大猪”的习俗。“赛大猪”是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像平时时年过节拜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同样的意义。只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加之“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

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澄海赛大猪的场面十分壮观,只见密密500多头开膛去腹的大肥猪各趴在一个个约有1米多高特制的木架上,向一个方向朝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这些被当作供品的大肥猪一式高昂着头部,嘴里塞着大桔,张口,作奔跃状,雄赳赳,气昂昂,整个场面呈现一派喜气。且木架上都贴有一条红标签,写着“卢XX喜敬”、“郑XX喜敬”字样,以便各家辨认自己的供品。人穿行其间,凡欲淹没其中,高个子的也只露出一小截头来,相互间要互相呼应才知道对方所在的方位。

澄海每年赛大猪都会决出最大的一头,那一头便供在最前列,并详细地标上重量,一般都有上千斤左右。其余的除了标识谁家的外,相对较大的还被戴上了大红花呢!被决出大猪的那一家便成了这一年乡里最光荣的传颂对象,直到来年赛出新的大猪才代替之。这些大猪都是从去年开春便开始饲养的,为了它们多长膘少生病,饲养的过程都十分的精心周到,比养条宠物什么的还要用心。

据说赛大猪每年正月十七、八都有一次,由各个姓氏轮流主持,因为正月里农活少,又在新年头,办这样的赛事不单能活跃乡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新一年充满希望,也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新年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澄海赛大猪
澄海冠垄每年都有“赛大猪”的习俗。“赛大猪”是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像平时时年过节拜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同样的意义。只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加之“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澄海赛大猪的场面十分壮观,只见密密500多头开膛去腹的大肥猪各趴在一个个约有1米多高特制的木架上,向一个方向朝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这些被当作供品的大肥猪一式高昂着头部,嘴里塞着大桔,张口,作奔跃状,雄赳赳,气昂昂,整个场面呈现一派喜气。且木架上都贴有一条红标签,写着“卢XX喜敬”、“郑XX喜敬”字样,以便各家辨认自己的供品。人穿行其间,凡欲淹没其中,高个子的也只露出一小截头来,相互间要互相呼应才知道对方所在的方位。澄海每年赛大猪都会决出最大的一头,那一头便供在最前列,并详细地标上重量,一般都有上千斤左右。其余的除了标识谁家的外,相对较...
· 潮汕文化—潮汕俗谚—放屎画大猪
俗语“放屎画大猪”意指异想天开,靠幻想过日子。从前,某村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整天只图享受,却不想干活,常常在家里呆着异想天开。邻居辛辛苦苦养了一头猪,年底卖了一笔钱,他十分羡慕,但又怕脏不肯养猪。一次上厕时,他用小竹枝在地上画了一头小猪,心里又想,小猪还要养大,太麻烦了,画大点更好,于是就画了头大点的猪。又想到大猪才能卖得更多的钱,决心画一头很大很大的猪。于是,忘了身在何处,把小竹枝一挥就画起大猪来。没想到向后一退,一脚踏空,掉进了茅坑里。于是,就有了“放屎画大猪”的俗语。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澄海蜈蚣舞
清光绪年间,西门乡民间艺人陈成锦等人,目睹蜈蚣爬行生动有趣,萌发了创作蜈蚣舞的灵感。这种大胆的想象,得到同好的支持,几经探讨,设计制作出可供舞蹈的蜈蚣躯壳及酷似蜈蚣爬行的舞蹈动作,演出后果然备受欢迎。一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改进加工,终于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民间广场舞蹈蜈蚣舞。长达22米的蜈蚣躯体,头部两侧有一对弯弯的利牙,身躯采用硬、软28节布框衔接而成,屈伸自如,尾部呈剪刀形。在广场表演时,由一人擎彩珠带引,执蜈蚣舞蹈的艺人共15人藏身于蜈蚣腹下,弯腰屈腿,运用民间熟悉的“双下堂”、“丁字马”、“弓步”、“观音坐莲”等动作操纵整条蜈蚣蜿蜒穿梭,矫健起舞。并变化出“2”、“3”、“6”、“7”、“8”、“水波纹”、“盘梅花点”等造型。舞蜈蚣的艺人身穿短袖文化衬衣,黄色裤,腰缠绿带,小腿扎绑带,左红右绿,足穿轻便鞋。舞彩珠的艺人头扎英雄巾,显得十分威武。表演时还用潮州大锣鼓队伴奏,地方特色浓...
· 潮汕文化—潮汕风情—澄海蜈蚣舞
清光绪年间,西门乡民间艺人陈成锦等人,目睹蜈蚣爬行生动有趣,萌发了创作蜈蚣舞的灵感。这种大胆的想象,得到同好的支持,几经探讨,设计制作出可供舞蹈的蜈蚣躯壳及酷似蜈蚣爬行的舞蹈动作,演出后果然备受欢迎。一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改进加工,终于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民间广场舞蹈蜈蚣舞。长达22米的蜈蚣躯体,头部两侧有一对弯弯的利牙,身躯采用硬、软28节布框衔接而成,屈伸自如,尾部呈剪刀形。在广场表演时,由一人擎彩珠带引,执蜈蚣舞蹈的艺人共15人藏身于蜈蚣腹下,弯腰屈腿,运用民间熟悉的“双下堂”、“丁字马”、“弓步”、“观音坐莲”等动作操纵整条蜈蚣蜿蜒穿梭,矫健起舞。并变化出“2”、“3”、“6”、“7”、“8”、“水波纹”、“盘梅花点”等造型。舞蜈蚣的艺人身穿短袖文化衬衣,黄色裤,腰缠绿带,小腿扎绑带,左红右绿,足穿轻便鞋。舞彩珠的艺人头扎英雄巾,显得十分威武。表演时还用潮州大锣鼓队伴奏,地方特色浓...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讲古
建国前,本地闲间有饮茶讲古习惯。讲古,在缺少文娱活动的年代里,是人们陶冶精神、增进知识的一种形式。有业余的消遣的,也有以讲古换取口食的。业余讲古,就是晚上厝边邻里老人小孩走近闲间,听听有历史知识的老人讲述古代英雄人物,或长篇历史故事,也有讲“咸古”的,就是世上的奸夫的乱伦事,这是一种消遣类型的讲古形式。也有一些落魄文人为了生活,以讲古换取口食或少许钱米来维持半饥不饱的生活。他们学识较多,见多识广,而且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用滑稽的语言,多变的腔调,花诙动作讲述长篇小说《三侠五义》、《薛仁贵全传》、《杨家将全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等情节离奇有趣的故事、人物。或是《八美图》、《唐伯虎点秋香》、《梵宫春色》等的佳人才子故事,让听者津津有味。他们以多少炷香来计算时间,在讲演前先与闲间主人商定每炷香烧完多少米钱,再由主人向听者收取还给讲古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