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民俗史话―旧时潮汕夜哭郎贴符习俗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旧时潮汕夜哭郎贴符习俗, 由于历史上缺医少药的原因,旧时潮汕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民间对一些小儿的
由于历史上缺医少药的原因,旧时潮汕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民间对一些小儿的“头烧额热”的小毛病,还存在许多旧习俗。如当时,在茅厕间、墙壁上、屋檐下等一些公众地方随处可看到贴有许多红色或黄色的字纸条,这是民间因孩儿夜间啼哭不安而按照传统以符语写贴,贴在人来人往众多之处以祈求平安的习俗。
人们习惯称这种小儿夜间啼哭不安为“夜哭郎”、“啼哭郎”,传统上遇有这种情况人们习惯用红纸或黄纸裁成二指宽、半尺长的小纸条,书写数十条,每条写上一些符语,乘夜间分别在路口、巷尾,特别是公共厕所那些行人进出众多的地方,广为张贴。这种符语内容大同小异,主要版本有:其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其二,“天灵灵,地灵灵,钟馗老爷发了令,过往仁人念一遍,我儿一睡到天光”;其三,“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过往仁人君子念几遍,我家小儿好睡眠”。说是有灵验。
事实上,健康的小儿不会无端在夜间啼哭不安,夜哭不止多是因为小儿肠胃不适、发烧发热等等某种疾患所致,本应该及时看医生施药治疗,但在那个岁月,由于家贫乏资、缺医少药,加上愚昧无知,于是便“遵古法制”采用写几张符语字条祈求神明佑助,其结果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旧时潮汕夜哭郎贴符习俗
由于历史上缺医少药的原因,旧时潮汕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民间对一些小儿的“头烧额热”的小毛病,还存在许多旧习俗。如当时,在茅厕间、墙壁上、屋檐下等一些公众地方随处可看到贴有许多红色或黄色的字纸条,这是民间因孩儿夜间啼哭不安而按照传统以符语写贴,贴在人来人往众多之处以祈求平安的习俗。人们习惯称这种小儿夜间啼哭不安为“夜哭郎”、“啼哭郎”,传统上遇有这种情况人们习惯用红纸或黄纸裁成二指宽、半尺长的小纸条,书写数十条,每条写上一些符语,乘夜间分别在路口、巷尾,特别是公共厕所那些行人进出众多的地方,广为张贴。这种符语内容大同小异,主要版本有:其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其二,“天灵灵,地灵灵,钟馗老爷发了令,过往仁人念一遍,我儿一睡到天光”;其三,“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过往仁人君子念几遍,我家小儿好睡眠”。说是有灵验。事实上,健康的小...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吃“九皇斋”的习俗
旧时潮剧班每年九月初一日至九月初九日晚上,各班全体人员,俗叫食“九皇斋”。梨园公所还有把拜仪式:用一米斗插一木柱,木柱上面置九个小环,每个小环吊上一盏豆油灯,在此期间日夜点燃,并焚香、供花果、演剧来拜祀九皇菩萨、牛姥天尊等神。这时,班众食斋十分严格,食具要全部新置,有的童伶还散发穿素,象居丧般。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器具,便违反禁忌,应到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童伶们对这个日子倒是很欢迎,因为这时的斋菜比往常的饭菜更觉好吃;加上这期间不会挨打挨骂,心情顿觉舒畅。
· 潮汕文化—民俗史话—吃“九皇斋”的习俗
旧时潮剧班每年九月初一日至九月初九日晚上,各班全体人员,俗叫食“九皇斋”。梨园公所还有把拜仪式:用一米斗插一木柱,木柱上面置九个小环,每个小环吊上一盏豆油灯,在此期间日夜点燃,并焚香、供花果、演剧来拜祀九皇菩萨、牛姥天尊等神。这时,班众食斋十分严格,食具要全部新置,有的童伶还散发穿素,象居丧般。若有人误吃荤腥,或骂人、打破器具,便违反禁忌,应到神前叩首忏悔,求神宽恕。童伶们对这个日子倒是很欢迎,因为这时的斋菜比往常的饭菜更觉好吃;加上这期间不会挨打挨骂,心情顿觉舒畅。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生老习俗
祈子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希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一个姑娘出嫁时,嫁妆少没有人非议,但是,一盏崭新的油灯却是少不了。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在潮州,人们往往将灯挂到凤栖路路口的凤栖庙门口,然后,每晚抱着孩子到庙中,一方面往自己的灯笼里添点红蜡烛,一方面接受四邻的祝贺。还要在庙前悬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彩凤,并在供桌上摆了“花碗”。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这时,那些结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因为能为妈祖抬轿,都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生老习俗
祈子祈求得子的习俗与灯关系密切。“灯”,在潮语中与“丁”音。因此,关于“灯”,人们从中不知寄托了多少希望,因为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继的问题。一个姑娘出嫁时,嫁妆少没有人非议,但是,一盏崭新的油灯却是少不了。这盏灯带到婆家之后要放在床头,意思是为婆家带来了男丁。生了男孩的人家,会在元宵夜举行热闹非凡的“上灯”活动。在潮州,人们往往将灯挂到凤栖路路口的凤栖庙门口,然后,每晚抱着孩子到庙中,一方面往自己的灯笼里添点红蜡烛,一方面接受四邻的祝贺。还要在庙前悬八屏大“花灯”,后宫里还挂着一只彩凤,并在供桌上摆了“花碗”。其实,以“灯”谐“丁”以祈求子的习俗,不仅是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每逢妈祖圣诞这一天,潮汕乡民都要到天妃庙去抬天妃出游。这时,那些结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因为能为妈祖抬轿,都意在求妈祖赠福赐子。而那些无能力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等妈祖圣驾经过时,摸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