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民俗史话―腊朔曾是潮州的元日
《潮州日报》副刊“潮州文化”2007年10月10日刊登曾楚楠先生的《陈衍虞及其〈莲山诗集〉》,其中写道:“卷六有《腊朔是故乡元日感赋》一首。腊朔即腊月(十二月)初一。在潮州,为何会把这一天亦当成‘元日’?它的成因、形式、沿革等又是如何呢?这在历代地方志乘包括园公主笔政的康熙《潮州府志》中均未见片语记述,从而给民俗学家留下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正是由于“饶有兴趣”,笔者拜读之后,翻检了一些资料,渐渐理出头绪来。虽不敢强作解人,还是把一孔之见写出来,以就正于方家和读者。
先略谈原诗。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题目为《腊朔是故乡元日感赋》,诗云:
屠苏何处饮?此地尚嘉平。
天亦凭人测,年因逐月更。
离忧随齿长,客绪洒霜清。
谁是先人腊,遮英怕五庚。
此诗应是写于清顺治七年(1650)。主要根据有二:其一是原诗卷同页前首题为《北山寺访陆汉东,时泛海来解潮围二首》。北山寺在长乐(今五华县)。陆汉东,即陆卿,饶平人,清初潮州著名诗人,作者的挚友,时也避难于此。“泛海来解潮围”事,查《潮州志・大事志・清》,顺治七年“六月,郑成功围府城,烧广济桥。”注“部将黄海如、陈斌及九军刘公显等犯潮州府,围府城五十日,陈斌烧断广济桥。……日夜攻击,郝尚久死守,乞援于漳镇王邦俊。俊克云霄、诏安,进师黄冈,成功乃退。”其二,诗的末句提到“五庚”,指的是干支纪年中的庚午、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庚,古代谓五方中属西,五行中属金。《史记・天官书》云:“西宫咸池,曰天五潢。……金,兵。”西宫即白帝。《史记正义》释这几句,意谓“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所托也。金犯守之,兵起。”所以古人认为岁次逢庚常有战乱,而顺治七年恰好是庚寅年。其时,诗人为避潮州战乱,“羁栖齐昌”(今兴宁。秋溪陈氏有一支迁居兴宁,故往依之)。从此诗的标题及诗句可知写于客中。“离忧随齿长,客绪洒霜清。”揭示得非常分明。
至此,可以言归正传,谈到本题。
以十二月初一作元日(正月初一),不仅现存的明清潮州府县志《风俗志》没记载,就是查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四水潜夫(周密)的《武林旧事》也只字不提。然细思之,它与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日的最大差异就是岁首(即一岁的第一个月)的不同。《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原来古代曾通行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古历。它们“均属阴阳历。分别制定于战国和秦代,故非春秋以前的历法。均以365?蚣?虔日为一回归年,故又称‘四分历’,以29 499/940日为一朔望月,19年置7闰月。但各历的上元和岁首不同。”(《辞海》,1999年版)即夏历以建(即“斗建”,指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寅之月为正月,殷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周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专家进一步考证其源流:“从春秋战国时的史料上看,晋国通行夏历,……宋国行用殷历,……鲁国用周历,……而行用秦及汉初的颛顼历则以建亥之月(十月)为岁首。司马彪《续汉书志》引刘洪谓颛顼历立春在营室五度,殷历冬至在牵牛初度(《后汉书・律历志》中)。古历学家根据这种说法,推算这两种古历测定时间都是在距今约二千三百多年,即在战国后期。”(王玉哲编著《上古史纲》)
由此可知,古代潮州以腊朔为元日乃是殷历的遗俗。
潮州行用殷历,要追溯到潮州先民福老来自何方。而“福老初非潮州土著,大率来自福建,而间接徒自晋豫,与客家同为中原遗族,……按其来自河南而言,则曰河老,就其处于福建而言,则名为福老。”具体地说,“福老之构成”,其中有一部分是“随唐末王潮南来之中州士族,及宋末从宋室南迁之赣闽士民。”(饶宗颐教授《福老》)这部分移民大体上是春秋时宋国的后裔,迁入潮州后还行用殷历,正是保持其原有的风俗传统。古往今来,尽管改朝换代或迁移,而保持原有风俗传统的不乏记载。如《后汉书》卷七十六《陈宠传》载:“曾祖父咸,成哀间以律令为尚书。……及(王)莽篡位,……谢病,……父子相与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人问其故,咸曰:‘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这是本诗“先人腊”这个典故的出处。
园公此诗,从侧面透露了古代潮州以腊朔为元日的一些风俗。如“嘉平”(即腊祭的别称),《说文・内部》:“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上引《后汉书・陈宠传》“先人腊注”引应劭《风俗通》曰:“腊者,岁终祭众神之名,腊,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谁是(遵从)先人腊,遮莫(莫要;不必)怕五庚。”即使在战乱的年头,也遵从传统习俗举办腊祭。
总之,园公此诗,不仅可作潮州风俗志的补充,也填补了其中“时节之俗”的一项空白,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献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