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未过塘埔渡先食揭阳米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7
转发:0
评论:0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未过塘埔渡先食揭阳米,塘埔渡是揭阳榕江北河的一个古渡口,其址本来便在揭阳县境内,今天归属揭东县管辖。

  塘埔渡是揭阳榕江北河的一个古渡口,其址本来便在揭阳县境内,今天归属揭东县管辖。然而,长期以来,在海阳及澄海等地百姓心目中,只有过了塘埔渡,才真正进入揭阳的地界。因为塘埔渡属官渡,两岸都是官道。古代,潮州府与揭阳县的驿传文书,须经塘埔渡过河。塘埔渡以东驿铺,昔日部分属海阳县管辖;塘埔渡以西驿铺才全部属揭阳县所管。故而,许多人一直认为,只有过了塘埔渡,才入揭阳境。

  潮汕人多地少,粮食一贯紧缺。有些地方,一年之中要吃半年番薯,独揭阳县是个例外。榕江平原是个大粮仓,出产的米粮供应揭阳县是绰绰有余的。故“米县”之称远近知名。当然,要“揭阳米”弥补潮汕各县粮食的缺曰是不可能的。揭阳的米价从来也比其他县份略低。常年以番薯汤果腹的穷苦百姓,都以能到揭阳饱餐一顿白米饭为幸事。

  “未过塘埔渡,先食揭阳米”这句俗语,在潮汕流传已久。也有说,“未到塘埔渡,先食炮台米”。因为培埔这边属渔湖,过了渡口,才是炮台。这则俗语,也可用来比喻寅吃卯粮、超前透支、入不敷出、日食艰难的困境。也与“先支后做,穷过屎粕”意思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未过塘埔渡先食揭阳米
塘埔渡是揭阳榕江北河的一个古渡口,其址本来便在揭阳县境内,今天归属揭东县管辖。然而,长期以来,在海阳及澄海等地百姓心目中,只有过了塘埔渡,才真正进入揭阳的地界。因为塘埔渡属官渡,两岸都是官道。古代,潮州府与揭阳县的驿传文书,须经塘埔渡过河。塘埔渡以东驿铺,昔日部分属海阳县管辖;塘埔渡以西驿铺才全部属揭阳县所管。故而,许多人一直认为,只有过了塘埔渡,才入揭阳境。潮汕人多地少,粮食一贯紧缺。有些地方,一年之中要吃半年番薯,独揭阳县是个例外。榕江平原是个大粮仓,出产的米粮供应揭阳县是绰绰有余的。故“米县”之称远近知名。当然,要“揭阳米”弥补潮汕各县粮食的缺曰是不可能的。揭阳的米价从来也比其他县份略低。常年以番薯汤果腹的穷苦百姓,都以能到揭阳饱餐一顿白米饭为幸事。“未过塘埔渡,先食揭阳米”这句俗语,在潮汕流传已久。也有说,“未到塘埔渡,先食炮台米”。因为培埔这边属渔湖,过了渡口,才是炮台。这则俗语...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塘埔渡案
几百年前,揭阳榕江北河的“塘埔渡”,是连贯揭阳县城通达潮州府官路大道的渡口。渡口南北两岸有两个村庄,都叫“塘埔”,北岸的姓王,南岸的姓黄。这里因是要道渡口,往来的人络绎不绝,渡钱的收入不少。后来,官府看上这个钱柜,便以要道渡口为名,把它收为官渡,渡钱收入归官府,渡夫由官府雇用。且说这官渡有一个渡夫,姓王名老实,是北岸塘埔王村人,他从小随父在此渡口学撑渡,练得一手好竿浆。他为人老实厚道,手脚勤快,自从接替父亲的竿浆之后,风雨无阻,日夜勤守渡口,深受乡亲和过往客商的称赞。谁料,无端横祸平地起。有一天,时值初冬季节,做生意的,卖土产的,备年货的,上城赴市的,人来人往,格外热闹。王老实竿桨不闲,从早到晚,穿梭不息,直到深夜,已是劳累不堪,才要躺下,又有人叫起渡来:“喂!喂!撑渡的,快划过来,俺是护带公文的。”王老实一听,不敢怠慢,立即起来划船。得到这边,才刚睡倒,那边又叫起来:“渡船,渡船,快撑过...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塘埔渡案
几百年前,揭阳榕江北河的“塘埔渡”,是连贯揭阳县城通达潮州府官路大道的渡口。渡口南北两岸有两个村庄,都叫“塘埔”,北岸的姓王,南岸的姓黄。这里因是要道渡口,往来的人络绎不绝,渡钱的收入不少。后来,官府看上这个钱柜,便以要道渡口为名,把它收为官渡,渡钱收入归官府,渡夫由官府雇用。且说这官渡有一个渡夫,姓王名老实,是北岸塘埔王村人,他从小随父在此渡口学撑渡,练得一手好竿浆。他为人老实厚道,手脚勤快,自从接替父亲的竿浆之后,风雨无阻,日夜勤守渡口,深受乡亲和过往客商的称赞。谁料,无端横祸平地起。有一天,时值初冬季节,做生意的,卖土产的,备年货的,上城赴市的,人来人往,格外热闹。王老实竿桨不闲,从早到晚,穿梭不息,直到深夜,已是劳累不堪,才要躺下,又有人叫起渡来:“喂!喂!撑渡的,快划过来,俺是护带公文的。”王老实一听,不敢怠慢,立即起来划船。得到这边,才刚睡倒,那边又叫起来:“渡船,渡船,快撑过...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赶混食成服
俗语“赶混食成服”说的是,有钱人家死了人做成服功德道场时,有一些人趁着人多而杂乱的场面去混吃—顿,主人不易发觉。这俗语用于指责某些混水摸鱼或有问题蒙混过关的人。故事出自从前潮汕某地一家富人在为死者做成服功德时,有个乞丐换了一套比较像样的衣服,买了几页纸钱,到灵前大哭,诉说他是死者生前的好友,两人经常同吃同住,感情十分融洽。死者亲属信以为真,自然让他赶混赴死人宴。另一个乞丐汉子听介绍这经验后,便图望有这样的机会。几天后,恰又有—户人家死了人在做成服功德,他便效法去哭灵,同样诉说是死者生前的好友,两人经常同吃同住,感情十分融洽云云,满以为可以赶混饱吃—餐;谁料却被主人家的人痛打一顿。原来死者是个女的。这乞丐汉子没有了解清楚就赶去混,结果成服混食不成,反挨受肉痛。
· 潮汕文化―潮汕掌故―赶混食成服
俗语“赶混食成服”说的是,有钱人家死了人做成服功德道场时,有一些人趁着人多而杂乱的场面去混吃―顿,主人不易发觉。这俗语用于指责某些混水摸鱼或有问题蒙混过关的人。故事出自从前潮汕某地一家富人在为死者做成服功德时,有个乞丐换了一套比较像样的衣服,买了几页纸钱,到灵前大哭,诉说他是死者生前的好友,两人经常同吃同住,感情十分融洽。死者亲属信以为真,自然让他赶混赴死人宴。另一个乞丐汉子听介绍这经验后,便图望有这样的机会。几天后,恰又有―户人家死了人在做成服功德,他便效法去哭灵,同样诉说是死者生前的好友,两人经常同吃同住,感情十分融洽云云,满以为可以赶混饱吃―餐;谁料却被主人家的人痛打一顿。原来死者是个女的。这乞丐汉子没有了解清楚就赶去混,结果成服混食不成,反挨受肉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