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学―徽州文化兴盛的原因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6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学―徽州文化兴盛的原因,徽州文化当年能如此繁荣,并保持几百年不衰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着十分坚实的基

  徽州文化当年能如此繁荣,并保持几百年不衰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着十分坚实的基础和内在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基础,这就是徽商。徽商是徽籍人商帮,它当年是逼出来的。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田少地瘠,"即富者无可耕之田","田瘠确,所产至薄,...... 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如当其半。有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至一。"⑴粮食从来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皆"仰四方之来"。特别是到了唐宋以后, "黄巢之乱"和"靖康之乱"连续两度徽州移民的高峰,使徽州人口大增, 以当时的徽州耕地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几是达到饱和,于是民众生存空间更小,徽民们"非经营四方,绝无生治策。"⑵于是"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⑶正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商遂在南宋时开始形成。当然, 徽商的形成还内在地与徽州本土山经济结构和以新安江为主干流的纵横便利水系有关,山经济结构本身的盈缺待补的不平衡性, 内在需求以流通与交流来获得平衡,满足徽民的基本需求; 发达的水系又带来运输的便利, 使地处避野山区的徽州的商品流通得以最为经济的实现。⑷但早期的徽商还是一种简单的以徽州山林盛产的茶、木、瓷土等换取徽州所需的粮、布、盐等的缺盈互补贸易, 到明以后徽商才得到大发展, 不再局限于以徽州为中心的贩买贩卖,而是面向全国,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经济之道走向成熟, 成为 中国商界一支劲旅,清时, 则又跃为中国十大商帮中居首之帮,这其中尤以盐商、木商、茶商、典当四项为最盛,足迹遍及全国,远涉海外,正所谓"钻天洞庭遍地徽",影响极大,以至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从徽商的贾道特点来看,徽商作为当时中国一代儒商,其"贾而好儒",注重儒结合,贾仕结合,恪守贾道,营利甚巨,"百万上贾者众,而、三十万中贾者不计其数", 所赚的钱,一是扩大再生产;二是报效朝廷、赈灾救济;三是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四是弄文附雅,宿养文士,建会馆、办文会、兴诗社、蓄戏班、印图书、藏书史、筑园林等;五是发展教育,?富而教不可缓,徒积赀财何益乎。"⑸的思想意识,延师课子,加强对子弟培养,输金资助,置学田和义田,办族学, 建书院,资府县学等;六是输入故里,修桥补路、兴建土木、撰文修谱等。这后面的几项工作的开展就在客观上为徽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其二,是徽州文风与教育的基础。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 教育发达,府县学、书院、社学、私塾、文会极为昌盛。 如书院,据有人统计,自宋至清,徽州六县共建书院、精舍、书屋、 书堂等共260多所,其中,宋代11所,元代21所,其余皆明清⑹;社学,明洪武八年(1357年)正月诏书天下立社学,"延师儒,教民间子弟。"是年徽州六邑有社学462所,⑺康熙时,则达562所。⑻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师。""十户之村,无废诵读", 就是当时徽州文化昌盛的写照。于是教育发达,人才也就辈出。据统计, 明清两代科举及第者,仅徽州本籍就有举人996人;中进士者, 仅徽州本籍,宋代624人,明代392名(占明代全国进士总数的1. 55%),清代226名(占清代全国进士总数的0.86%);⑼再加上寄籍外地的一起,则就多得惊人。状元也很多,如仅清代, 本籍家寄籍合计17人,占全国总数的14.9%,⑽仅次于苏州府,全国名列第二。人才的辈出, 以致徽州历史上有"同胞翰林"、"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兄弟九进士,四尚书者, 一榜十 九进士者"、"一科同郡两元者"等之说。发达的教育, 是徽州文化得以繁荣的温床。 
  其三。是程朱理学的影响。徽州号称东南邹鲁,是"程朱里",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作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颢、 程颐祖籍歙县黄墩,集大成者亦即最后的形成者朱熹则是典型的徽州人。 据笔者所拥有的雍正《程朱里志》记:"程朱之学大明于天下, 天下之学宫莫不崇祀之,则独吾歙。......朱学原本二程 ,二程与朱之所自出,其先世皆有歙黄墩徙,故称程朱里。 ""程朱三夫子,一自婺入闽,一自中山徙洛,其先世出歙之黄墩,"⑾特别是朱熹的思想,对徽州的影响至深。 朱熹与徽州存在内在的双向认同。朱熹本人就从来号称"新安朱熹",虽然他是出生在福建,然他强烈认同徽州,两次回徽省墓皆讲学授徙, 论定高足者至少有12人。在徽州,朱熹为其朱氏及他姓,撰源考、作谱序、 题牌扁、留诗局等等,文迹甚众,留墨甚多, 如笔者家就收藏有一块较大的朱子当年题写有"鸢飞鱼跃"的牌刻,弥足珍贵。同时,徽州人对朱熹更是强烈认同,引以自豪, 内在自觉地接受朱子思想的影响,"一以郡先师朱子为归"。 正如清休宁《茗洲吴氏家典》中所云:"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宜读朱子之书, 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⑿徽商建立在全国各地的会馆皆崇祀朱子。于是,朱子的思想,程朱理学的教训,不仅深深影响徽州入仕、如学、入贾之人,也深入民众意识, 使徽州构成儒家思想进而兼容着佛道思想的厚重沉淀区, 使封建化程度在徽州尤为甚重。 这些都内在深沉地左右和指导着徽州文化的发展, 使朱子之学成为了徽州文化发展的强大思想意识上的支柱,构成徽州文化之内核。
其四,除上述三点外,徽州文化所能突出个性和特色的地方,还是第一,内在接受着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 山水资源情况的规限与影响;第二, 内在深刻地接受着徽州移民社会和文化性质的决定与影响;第三,同步发生于涉地、 双向作用地接受徽州文化本身存在与发展过程之决定和影响,其中存在地缘、 地理文化决 定性,文化发生的边界、 前提条件决定性和文化整体系统内部的协同影响性等诸方面决定因素。 

⑴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⑵ 许承饶《歙事闲谭》卷28   
⑶ 康熙《徽州府志》卷8   
⑷ 参见拙作《徽商概论》"徽商兴起的原因。"载《黄山日报》1996年5月4日的天都版 
⑸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   
⑹ 参见刘秉铮《徽州书院沿革述略》载《徽学研究论文集㈠》   
⑺ 参见《徽州教育记》载《徽学通讯》第13-14期增刊。   
⑻ 康熙《徽州府志》卷7。   
⑼ 参见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第192页   
⑽ 参见吴建华《清代徽州状元》,载《徽学通讯》第13-14期增刊   
⑾ 雍正《程朱阙里志序》   
⑿ 清休宁《茗洲吾氏家典谱.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文化—徽学—徽州文化兴盛的原因
徽州文化当年能如此繁荣,并保持几百年不衰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着十分坚实的基础和内在的原因。首先是经济基础,这就是徽商。徽商是徽籍人商帮,它当年是逼出来的。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田少地瘠,"即富者无可耕之田","田瘠确,所产至薄,......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如当其半。有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至一。"⑴粮食从来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皆"仰四方之来"。特别是到了唐宋以后,"黄巢之乱"和"靖康之乱"连续两度徽州移民的高峰,使徽州人口大增,以当时的徽州耕地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几是达到饱和,于是民众生存空间更小,徽民们"非经营四方,绝无生治策。"⑵于是"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⑶正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徽商遂在南宋时开始形成。当然,徽商的形成还内在地与徽州本土山经济结构和以新安江为主干流的纵横便利水系有关,山经济结构本身的盈缺...
· 微文化—徽学—徽学与徽州
[摘要]徽学即徽州学。徽州,是徽学的命,徽学的魂,徽学的根。离开徽州,徽学必将丧其命,丢其魂,断其根。徽学即徽州学,它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徽州是一个历史的地理的文化单元。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区域性文化,研究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徽学是一门区域性的学科。徽州区域社会是中国封建的农村社会,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土地赋税制度政策,在这一区域得到了忠实的贯彻执行,并留下了丰富的贯彻执行的原始性的文书档案材料。因此,深入研究解剖徽州区域这个个别,将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民国中国封建农村社会的一般。徽州区域社会是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自觉地以朱子之学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教育,极力培养族人读书,儒贾仕三结合,以科举仕途谋求高官为最高价值追求目标,用以扩大宗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这是徽州区域社会的精神理念,那些“父子尚书”、“一门八进士”、“连科三殿...
· 微文化―徽学―徽州文化的来源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徽州文化"概念与"徽州历史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后者的外延更为广阔,而前者只是后者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要清晰"徽州文化"的概念,了解徽州历史文化的过去及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徽州历史文化应是指所有发生、存在于徽州地域内的文化,它渊源流长,其发展至少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早期江南越文化阶段,时间当为从远古至春秋战国。徽州早期生活的是越人,越人一般是指那些善于使用"这种劳动工具的人的群体,他们是由华夏的炎黄族系和东夷的太少嗥族系中分离出来的,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后与炎黄、东夷部落争斗,形成大小不一、互不相属?百越"部落。徽州大地上的越人是属于哪一支越,目前还难考,但他们在徽州土地上生活并创造了文化这是肯定的。我们考察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就是把徽州历史文化从母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分离出来。从目...
· 微文化—徽学—品读徽州民居窥视徽州文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难怪有人说:要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到北京,要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到徽州。徽州昌盛百年的水路码头、交通要津,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类似于长城建筑风格的新安古道,是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江南不可无山,有了山,视野里就有了动感和韵律;江南不可无水,有了水,天地间就多了灵气和节奏。远处的群山如墨如黛,近处的民居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还有辛勤的农夫点缀其间,宛如置身在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长卷里徜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句。登上游船,泛舟江上,清澈的水面形成一面明镜,两岸微山的倒影历历在目,连艄公也很不情愿地去打破它的宁静与平和。这仿佛是一个凭吊的季节,天空里飘着缠绵的春雨,徽州也带着几分惆怅,几分伤感。那麻石铺地的老街古埠,那漫山遍野的贞节牌坊,和靠着天井透着几丝光线的老民居和祠堂,都让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信步走进...
· 微文化―徽学―品读徽州民居窥视徽州文化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难怪有人说:要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到北京,要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到徽州。徽州昌盛百年的水路码头、交通要津,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类似于长城建筑风格的新安古道,是徽商往返徽州的必经之道。江南不可无山,有了山,视野里就有了动感和韵律;江南不可无水,有了水,天地间就多了灵气和节奏。远处的群山如墨如黛,近处的民居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还有辛勤的农夫点缀其间,宛如置身在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长卷里徜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句。登上游船,泛舟江上,清澈的水面形成一面明镜,两岸微山的倒影历历在目,连艄公也很不情愿地去打破它的宁静与平和。这仿佛是一个凭吊的季节,天空里飘着缠绵的春雨,徽州也带着几分惆怅,几分伤感。那麻石铺地的老街古埠,那漫山遍野的贞节牌坊,和靠着天井透着几丝光线的老民居和祠堂,都让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信步走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