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徽学―杏花村实属安徽贵池(九)
另据贵池《茅坦杜氏宗谱》记曰:“其东南(指“杏花村”)有杜公祠,系牧之先生后裔绍先公之孙容辉、容清二人所立也。”谱中有《杏花村屋庐、树木基址记》和《杜公祠记》。祠记曰:“茅坦杜氏司勋子荀鹤之裔也”;“自唐迄今,数百年而杜氏世其诗书,代有仕宦”;“今茅坦杜氏既为池人,又属司勋之后,始足为杏花村庆也”。(23)可见,杜牧与贵池杏花村瓜葛久深,已结下不解不缘。
其四,贵池“清明时节雨纷纷”。贵池地处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沿江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小于50米。北纬30°5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带湿润季风气候。明嘉靖《池州府志》记曰:贵池“春夏亦多雨”。新编《池州地区志》的“气候”载:全区春季始于3月15日,大约70天。此期间南北冷暖气流交锋频繁,常常出现低温连阴雨天气。春温多变,雨水较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9.9天,年平均降水1499.5毫米,其中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年份4月降水366毫米)。平均气温15.7℃。适合于树木、花草和农作物生长。2001年4月5日是“清明”,笔者于4月1日由铜陵驱车贵池探古寻幽。4月2日上午,在��飨赣曛杏瘟诵踊ù澹�观赏“黄公酒垆”的古井,领略《清明》诗的意境。2002年清明前后,笔者对安徽省电视台播放的4月1日至9日的池州天气逐日作了登记。在连续9天里,只有4月2日和8日是“多云”,其他7天全是雨天,“清明”(4月5日)那天是“雷阵雨转中雨”。9天的日平均气温是18.63℃。我的两次亲身实践证实,杜牧《清明》和《寓言》诗中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杏花时节在江南”,正是贵池地区清明时节气候、物候的真实写照。
历史典籍、古代方志和众多名人诗作均已证实,杜牧《清明》诗吟的就是贵池杏花村。作为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杏花村在1978年已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风景名胜区,贵池已于1996年被列为省级文化名城。
郭沫若指出:“凡是名人胜迹,后人往往多所附会。”(24)各地关于“杏花村”地望之争,也是见怪不怪之事。应本着尊重历史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讨论的方法予以澄清。达成共识更好,求同存异亦可。笔者对照文献、史志,一一作了辨析,认为无论从历史、地理、文学、自然气候等方面来看,“杏花村汾阳说”是不能成立的。而南京、麻城、贵池等三地均有“杏花村”;地处长江南北,纬度相近,均是春夏多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而杜牧先后在黄州和池州任过刺史,也涉足过南京。应当说,这三地的“杏花村”地望之争均事出有因。但麻城杏花村起于宋代元丰年间,南京杏花村兴于明代成化年间,而贵池杏花村则是晚唐会昌年间杜牧刺池时春游的杏花村,作《清明》诗,遂成千古名村。郁达夫在《咏西子湖》诗中云:“江山也要文人捧,柳堤而今尚姓苏。”既然郎遂所撰《杏花村志》作为全国惟一村级志收入《软定四库全书》系列,说明早在清代已得到朝廷认可。杜牧《清明》诗早已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又得到那么多古代文人的诗祠应和,应该说,杜牧《清明》诗所吟,当属安徽省池州市贵池西郊之杏花村。
(1) 《西方哲学原读》上卷第118页。
(2) 《中国地方志》2000年第2期。
(3)刘集贤、文景明合著《杏花村里酒如泉》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3页。
(4) 《中国地方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1版第47页。
(5)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4页。
(6)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3页。
(7)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14页。
(8)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34页。
(9)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21~22页。
(10) 《中国地图册》山西省图文字说明,地图出版社1966年第1版。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第93页。
(12)丁育民、张本健编著《千古杏花村》黄山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253页。
(13)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33页。
(14) 《杏花村里酒如泉》第29~30页。
(15) 缪钺选注《杜牧诗选》《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5页。
(16)陈济民主编主撰《金陵掌故》南京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211页。
(17)清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1版第33页。
(18)《千古杏花村》第176页。
(19)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996页。
(20)清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1版第212页。
(2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75~1480页。
(22) 《江淮热土的民俗与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
(23) 《千古杏花村》第302~303页。
(24)重订《崖州志》第5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