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微文化―徽学―群星璀璨话新安“新安医学”代表的医家及其著作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4
转发:0
评论:0
微文化―徽学―群星璀璨话新安“新安医学”代表的医家及其著作,  安徽黄山,群峰逶迤,岗峦叠翠,清澈的新安江水闪着粼粼波光流过屯溪……,俨然是

   安徽黄山,群峰逶迤,岗峦叠翠,清澈的新安江水闪着粼粼波光流过屯溪……,俨然是一幅大画家黄宾虹笔下的山水画卷。原为徽州府治的屯溪现在是黄山市府所在地。环屯溪的歙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婺源县六县古称新安郡,因境内有新安江、新安山而得名。春秋时期,新安地属吴国,吴亡归越,越亡归楚。秦、汉迭有更名,至晋太康元年改称新安郡,宋徽宗宣和三年复更名为徽州。建国后徽州地区区划数次更迭,现称黄山市,所辖县区除了歙、黟、祁、休 4 县还包括屯溪区、黄山区(原太平县) 。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不但成就了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画派,养育了著名教育家、学者陶行知、胡适等精英,创造了徽商四百年昌盛的奇迹,留下了美仑美奂的徽派建筑,还为中国、为世界的传统医学贡献了极其珍贵的“新安医学”。

    上世纪 80 年代初,邓大学教授首先提出要把“北华佗,南新安”作为安徽中医的优势加以继承发扬的战略构想。此后,安徽多次召开“华佗医学”和“新安医学”学术研讨会,“北华佗,南新安”成为安徽中医传承前贤、继往开来的重要支柱与历史靓点,并被正式写入《安徽省发展中医工作条例》。如果说“华佗医学”堪称一枝独秀的话,“新安医学”则是群星闪耀、璀璨辉煌。

    实际上, “新安医学”不是单一的学术流派,而是名副其实的“集团军”,应属地域医学范畴。著名学者李济仁教授主编的《新安名医考》收录新安名医多达669人,其中,255人撰写了医学著作461部。肇始于东晋,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以其人才辈出的医家、不计其数的著述,将永载史册。

    现把“新安医学”有代表性的医家及其著作介绍给读者,以期共同继承,使其发扬光大。

  羊欣――“新安医学”的先驱

  王国瑞与《扁鹊神应玉龙经》

  程�d――进士出身的眼科专家

  江��――编纂我国第一部名医医案《名医类案》

  汪机――学贯丹溪东垣的医家

  徐春甫――编纂不朽巨著《古今医统大全》

  孙一奎――撰著《赤水玄珠全集》 阐发命门 三焦 相火

  方广――私淑丹溪的新安医家

  程国彭――《医学心悟》医界津梁患者慈航

  吴谦――编撰传世医著《医宗金鉴》

  吴澄――《不居集》创“理脾阴”与“外损说”

  郑氏喉科与《重楼玉钥》

  卢云乘、汪纯粹――钻研《伤寒》有所发挥

  许豫和――勤实践多著述的儿科专家

  程文囿――学验俱丰的临床医学家

  汪汲――博采历代广搜民间奇疾验方

  吴亦鼎――灸疗独树一帜

  汪宏――重四诊之首 著《望诊遵经》

  胡澍――著《内经校义》独出机杼

  胡雪岩――儒贾合一的药店经营者

张杲 ――历时三十六年撰《医说》

  张杲,字季明,歙县人。南宋人( 1155年~1225年)。世医家庭出身的张杲以儒业医,精研岐黄五十余载,博览群书,留意于多种文史著作中医学典故等资料。收录既多,欲满一千,即编书以传世。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张杲34岁时撰成《医说》初稿。其后36年间,他不断修订、补充,蔚成大观,并加评论和自己临床体会。其时,张杲已年届七旬,始将《医说》定稿付梓。

  《医说》共十卷,分四十九门,记载了南宋以前名医116人,内容宏富,所搜集的资料注明出处,多可依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评:“取材既富,奇疾险证,颇足以资触发,而古之专门禁方,亦往往在焉”。此书曾传至朝鲜、日本等国。朝鲜在1488年刊行过此书,《东医宝鉴》也引用过。日本万治元年(公元1658年)亦曾刊行,足见该书影响之大。

   除《医说》外,张杲还著有《秘方奥旨》,是本搜集古代禁方、秘方的专书。

“张一帖”――新安医家家族链的典型代表

  说起新安名医 “张一帖”,至今黄山市一带老百姓常津津乐道。随年龄层次不同,口中称道的“张一帖”又有了辈份之差。“一帖”者,药症相符常常一帖药而愈病也。传承至今已15代的张氏,以其精湛的医技,治疗急性热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屡获佳效而享誉皖、浙、赣数省。

   “张一帖”据传为北宋名医张扩、张杲后裔。今可考证之“张一帖”起于明嘉靖年间,自张守仁始,至今有400余年、15代的历史。张守仁(公元1550~1598年),字立仁,明嘉靖万历年间以医术鸣世。立仁精研《灵》、《素》与仲景之作,勤于实践,复得民间医生秘授,历30余年反复揣摩、临床验证,终于研制出一种粉状药剂――“末药”,此药由18味组成,号称“十八罗汉”,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营、健胃宽中、渗湿利水之功,尤其适用于劳力伤寒、肠胃疾患。张氏临证,辨证精,用药灵,往往一剂而直起沉疴,受惠病家遂誉之为“张一帖”。

   清末,“张一帖”传至第十三代,传人为张根桂,字祥森。张祥森对祖传“末药”加以完善,创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扩大了使用范围。尤为可贵的是,张祥森一改张氏“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其十四代传人为其次女张舜华、婿李济仁,第十五代传人为其外孙张其成、李梢。张舜华、李济仁教授均执教于皖南医学院,为安徽省名老中医;张其成、李梢兄弟均为博士后,分别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和从事科研。“张一帖”传承历程成为新安医家家族链的典型代表,张氏代有传人长盛不衰也在杏林传为佳话。

结束语――与时俱进在创新中继承“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史中的一大奇迹,“新安医学”现象已引起国内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著名学者裘沛然、俞慎初、余瀛鳌、赵璞珊、陆肇基、王乐��、吴锦洪、李济仁、程亦诚、许芝泉、林乾良等都对新安医家及其著作作过深入研究,见仁见智,卓识斐然。

   在黄山山麓不足1.3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进入21世纪,“新安”人口总和也不过百余万,何以能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产生如此众多的医家和医学著作?笔者以为,一是人才,二是教育,三是经济。这三大要素是“新安医学”兴旺发达的前提、基础和后盾。

   历史上新安地区有多次大的人口迁徙。如南北朝时期唐安史之乱,南宋迁都临安等,都使大批来自中原的士人遁入“新安”这块少兵革战乱的乐土。他们同时带来儒、道、佛、医等多元文化,它们之间又有程度不同的相互渗透,而以儒学居首。尊儒、崇道、礼佛、从医,新安士子或从其一,或兼而二、三,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新老新安人在这片相对稳定的世外桃源里,孕育出在宋、元、明、清时期在全国领先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古新安郡六县遍布书院、社学,据康熙年间统计资料:书院54所,其中,歙县14所、休宁11所、婺源12所、祁门4所、黟县5所、绩溪8所;社学472所,其中,歙县122所、休宁140所、婺源140所、祁门27所、黟县13所、绩溪30所。“学而优则仕”,历史上新安郡多状元、进士。教育成了医学兴旺发达的基础。“秀才学医,笼里抓鸡”,读书人科举不第学医有之,家贫辍学学医有之,登第为官后兼习医者亦有之。医者仁术,“学而仁则医”已深入新安读书人的潜意识。而学医的途径同样多元,或师承,或私淑,或自学,或家传。其中,家传而至祖传,成为“新安医学”中最有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之一。据统计,新安医家家族链达50多条,记载名医250多人。其中,除郑氏喉科、“张一帖”内科外,还有黄氏妇科、王氏内科、曹氏外科等。他们不但代代传承,还向国内其他地域辐射,成为走出新安的名医,如近代沪上名医王仲奇等。

   文化、教育发达必须以经济为后盾。昌盛达400多年的徽商为包括“新安医学”在内的“徽学”提供了经济保证。上述书院、社学的兴办,无不折射徽商为桑梓兴学慷慨解囊的心迹。“新安医学”的很多著作之所以得以付梓,往往也得益于徽商。兴学助医,成为一代又一代徽商不解的情结。

   历史正翻开崭新的一页,古新安郡已走进新时代。抓住机遇,在创新中继承才能“遵古而不泥古”,在创新中发展方可“变易不居生生不息”。笔者认为,对“新安医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献整理、出版上,而要文献整理出版与研究应用并重,要抓住新安前贤闪光的思路和宝贵经验,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补其不足,力求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新安医学”非一门一派医学的特点,坚持前贤的“百花齐放”与勤奋好学的传统,向兄弟省区的地域医学学习,新安医家家族间相互学习,并且借鉴现代医学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学手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今天为群星璀灿的“新安医学”前辈而自豪,希望明天前辈能为我们在创新中继承而含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文化—徽学—群星璀璨话新安“新安医学”代表的医家及其著作
安徽黄山,群峰逶迤,岗峦叠翠,清澈的新安江水闪着粼粼波光流过屯溪……,俨然是一幅大画家黄宾虹笔下的山水画卷。原为徽州府治的屯溪现在是黄山市府所在地。环屯溪的歙县、黟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婺源县六县古称新安郡,因境内有新安江、新安山而得名。春秋时期,新安地属吴国,吴亡归越,越亡归楚。秦、汉迭有更名,至晋太康元年改称新安郡,宋徽宗宣和三年复更名为徽州。建国后徽州地区区划数次更迭,现称黄山市,所辖县区除了歙、黟、祁、休4县还包括屯溪区、黄山区(原太平县)。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不但成就了程朱理学、江戴朴学、新安画派,养育了著名教育家、学者陶行知、胡适等精英,创造了徽商四百年昌盛的奇迹,留下了美仑美奂的徽派建筑,还为中国、为世界的传统医学贡献了极其珍贵的“新安医学”。上世纪80年代初,邓大学教授首先提出要把“北华佗,南新安”作为安徽中医的优势加以继承发扬的战略构想。此后,安徽多次召开“华佗医学...
· 微文化―徽学―新安医学新安名医“张一帖”源流考
新安医学流派以地区命名,是中医学术、中医临床最为纯正的典型代表之一,地处“新安”(今安徽徽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屯溪以及江西婺源等六县一市的古称,因祁门之新安山而名),远绍晋唐、金元,时盛明清,波及民国。其历史持续之久、学术创新之丰、名医名著之众,在祖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与源泉。据总结,新安医家家族链约50余条,记载名医250余人[1]。而其中临床尤为称著者,当推徽州歙县定潭“张一帖”内科。一、新安名医“张一帖”概略徽歙张家世医医技精湛,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证有独到之功,向以“张一帖”之美名称誉于皖、浙、赣数省。自明嘉靖年间绵延至今,已传乘15代之久,盛誉播于远近,并时有韶光重现。《歙县志》、《新安名医考》、《新安揽胜》、《歙县风情》、《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诸多史志、著述均将“张一帖”视为新安历代临床医家之翘楚。今安徽省黄山市“...
· 微文化—徽学—新安医学新安名医“张一帖”源流考
新安医学流派以地区命名,是中医学术、中医临床最为纯正的典型代表之一,地处“新安”(今安徽徽州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屯溪以及江西婺源等六县一市的古称,因祁门之新安山而名),远绍晋唐、金元,时盛明清,波及民国。其历史持续之久、学术创新之丰、名医名著之众,在祖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与源泉。据总结,新安医家家族链约50余条,记载名医250余人[1]。而其中临床尤为称著者,当推徽州歙县定潭“张一帖”内科。一、新安名医“张一帖”概略徽歙张家世医医技精湛,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证有独到之功,向以“张一帖”之美名称誉于皖、浙、赣数省。自明嘉靖年间绵延至今,已传乘15代之久,盛誉播于远近,并时有韶光重现。《歙县志》、《新安名医考》、《新安揽胜》、《歙县风情》、《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诸多史志、著述均将“张一帖”视为新安历代临床医家之翘楚。今安徽省黄山市“...
· 微文化—徽学—新安医学的发展
唐代以后,徽州文化开始昌盛,研究医学的也逐渐出现。到明、清时代,名医辈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自宋代至清末,共有名医466人,其中197人装写了355部医学著作,为发展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安医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一、兴起时期。唐代,吴人杨玄操任歙县蔚,对《难经》进行注释工作,是三国事吴太医令吕广注解《难经》的继起者。又歙西七里头圣僧庵慧明,精研医学,时称“圣僧”。从宋神宗原丰年年间至宋末(1080---1276年),新安有名医14人,有2人写了3部医学著作。歙县张扩(1054---1102年?),从学于湖北蕲水庞安时,随后又到四川向王朴学习脉诀,于是医名大振。他享年四十九岁,从事医学活动约在1080—1102年间。张扩之学传弟张挥,又传子张师孟。张挥再传于子张彦仁,继传于孙张杲,仰承俯授达110多年,成为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张杲以儒医著称于世,究...
· 微文化―徽学―新安医学的发展
唐代以后,徽州文化开始昌盛,研究医学的也逐渐出现。到明、清时代,名医辈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根据不完全的统计,自宋代至清末,共有名医466人,其中197人装写了355部医学著作,为发展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安医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一、兴起时期。唐代,吴人杨玄操任歙县蔚,对《难经》进行注释工作,是三国事吴太医令吕广注解《难经》的继起者。又歙西七里头圣僧庵慧明,精研医学,时称“圣僧”。从宋神宗原丰年年间至宋末(1080---1276年),新安有名医14人,有2人写了3部医学著作。歙县张扩(1054---1102年?),从学于湖北蕲水庞安时,随后又到四川向王朴学习脉诀,于是医名大振。他享年四十九岁,从事医学活动约在1080―1102年间。张扩之学传弟张挥,又传子张师孟。张挥再传于子张彦仁,继传于孙张杲,仰承俯授达110多年,成为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张杲以儒医著称于世,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