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徽文化―徽商―徽商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7
转发:0
评论:0
徽文化―徽商―徽商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店,   明末清初之际,皖南黟县有一出身铁匠之家的张思家,为逃避战乱,逃到了杭州,他

    明末清初之际,皖南黟县有一出身铁匠之家的张思家,为逃避战乱,逃到了杭州,他在杭州立下足后,则于市中心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搭棚盘灶,架起炉砧,开设了一家“张大隆剪刀铺”。张家原先即以锻打剪刀出名,其打出的剪刀,锻工精细,刀口锋利,轻巧灵活,顺手合用。眼下张思家重操旧业,当然更不逊色,打制出来的剪刀,制作精细,用料选优,而且价钱公道,因此产品深受顾客欢迎,不久即享誉全城,生意做得红火。
  后来张思家去世,其子张小泉继承父业,进一步改进剪刀质量,选用优质钢材,创造“镶钢工艺”,使剪刀更为锋利而耐久。以致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的外地顾客,生意较之以往益发兴旺。不想这样一来,却引起了同行业竞争者的眼红。许多剪刀铺生产的剪刀打着张大隆的牌子。因张家信誉受损,张小泉一气之下,则将自家的“张大隆”招牌摘下,换上了“张小泉”店名,并且还在剪刀上刻上“张小泉”字样,而且服务项目上实行包退包换,不管生意大小,对待顾客一视同仁。如此服务态度使顾客十分满意,生意越做越顺,张小泉剪刀成了举世闻名的国货。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在杭州用了张小泉剪刀,认为比宫中的剪刀还要好用,不禁龙颜大悦,亲自题写了张小泉店名。这以后杭州地方官每年向北京宫廷进贡的供品中,便少不了张小泉的剪刀。张小泉益发声名大振,后来清末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张小泉剪刀获得了银牌奖。1919年,又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评比时,曾当众试验,一把一号剪刀连续5次把50层白细布一剪剪断,剪刀口完好无损,观者拍手叫绝。
  入民国后,张小泉的生意发展到上海、苏州、南京以及河南等地。而杭州以外的店铺多为杭州张小泉的内亲外戚或老店职工开设的。往往在张小泉店名后面,加上某某记字样,以示区别。1926年,杭州张小泉鹤记剪刀店的周明正,来南京开展销售业务。数年后,在太平路上的白下路口租了间门面房,开设张小泉正记剪刀店(后来迁至健康路)。这家店既打着张小泉这块金子招牌,又“原汁原味”保持杭州张小泉锻工精细、刃口锋利、轻巧灵活、价廉物美的特色。其剪刀毛坯来自杭州,在南京店内加工,形成前店后场,起到宣传和广告作用,而且店内售出的剪刀实行“三包”(包退、包换、包修),还免费代磨三次,因此深得南京城内及苏、皖各地客户的信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张小泉剪刀店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恢复营业,接着,周明正的兄弟、亲戚和原店职工,又在南京各商场内开设张小泉剪刀店六处,他们把剪刀店的招牌改成刀剪店,以示区别。同时扩大各种刀具的经营。但由于通货恶性膨胀,各商店均身陷困境,至解放前夕,除正记店勉强支撑外,其余各家均关门歇业。
  新中国成立后,张小泉得到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得以继续发展,在1956年的公私合营高潮中,南京张小泉正记被批准建立单独的公私合营企业,店主周明正为合营店主任。合营后的张小泉店,一面整修店容店貌,拓展营业门面,重整传统特色,恢复服务项目;一面扩大经营业务,引进外地名牌商品,形成以剪刀、刀具为首的名牌小五金系列经营商店,从此业务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以后的1993年,商店迁至健康路34号营业,生意越做越火。秦淮区政府则将这家老商号列入南京夫子庙商业文化旅游区规划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徽商—徽商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店
明末清初之际,皖南黟县有一出身铁匠之家的张思家,为逃避战乱,逃到了杭州,他在杭州立下足后,则于市中心城隍山脚下的大井巷搭棚盘灶,架起炉砧,开设了一家“张大隆剪刀铺”。张家原先即以锻打剪刀出名,其打出的剪刀,锻工精细,刀口锋利,轻巧灵活,顺手合用。眼下张思家重操旧业,当然更不逊色,打制出来的剪刀,制作精细,用料选优,而且价钱公道,因此产品深受顾客欢迎,不久即享誉全城,生意做得红火。后来张思家去世,其子张小泉继承父业,进一步改进剪刀质量,选用优质钢材,创造“镶钢工艺”,使剪刀更为锋利而耐久。以致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的外地顾客,生意较之以往益发兴旺。不想这样一来,却引起了同行业竞争者的眼红。许多剪刀铺生产的剪刀打着张大隆的牌子。因张家信誉受损,张小泉一气之下,则将自家的“张大隆”招牌摘下,换上了“张小泉”店名,并且还在剪刀上刻上“张小泉”字样,而且服务项目上实行包退包换,不管生意大小,对待顾客一...
· 徽文化—徽商—徽商老字号罗盘之母
徽州人对于房屋建筑、墓穴选址等的风水非常讲究。清初休宁县万安人赵吉士在其著作《寄园寄所寄》中就写道:“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足见徽州风水的追逐,无疑为罗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这些情势下,万安罗盘业应运而生。早期垄断万安罗盘生产的是“方秀水罗经店”,明清时期闻名遐迩。罗经是风水师们对于罗盘的敬称。而真正让万安罗盘风靡全国、扬名天下的,则是曾在“方秀水罗经店”里学艺的小学徒吴鲁衡。其所制作的罗盘、日晷等产品,既秉承古法,又有所创新,以质量上乘、粗密度高而畅销各地,远的甚至已销售到朝鲜、日本等国家。罗盘制作分六道工序,分别为:制坯、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其中,第六道“安装磁针”是最关键的,一般都由店主亲自在密室里安装,并且“传媳不传女”。诸多学徒即便后来成了师傅,顶多也只能掌握前五道工序。但吴鲁衡却创造了奇迹。据《吴氏家谱》记载,吴鲁衡祖居歙县...
· 微文化—徽商—坚守老字号的“女徽商”
有一种女人,让你过目难忘,不是因为她过人的相貌,而是她身上特有的气质。高述红就是这样的女人,一眼看去,她并无特别之处,但是在她的眸子里始终闪烁着一种明亮的光芒,透着自信、执着和真诚;但你似乎又无法将她与女强人划上等号,因为在她身上有着太多的感性和细腻,她爱做梦,相信直觉,相信奇迹。做公司会计、与别人合伙承包木材经营部、干房地产行政工作、跑汽车销售、替酒店打工、自己开酒店,再一跃成为百年耿福兴新掌门,高述红戏称每一次选择都是“跟着感觉走”,缺乏深思熟虑。但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她的“感觉”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和无畏的勇气上,因为她深信,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母亲的勤劳和严厉家教影响了高述红一生高述红的童年记忆更多的是苦涩。她的父亲是木材公司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母亲在烟厂上班。在她出生前,家里已经有两个女孩,她的奶奶有点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养也得过,养了也是赔钱...
· 微文化―徽商―坚守老字号的“女徽商”
有一种女人,让你过目难忘,不是因为她过人的相貌,而是她身上特有的气质。高述红就是这样的女人,一眼看去,她并无特别之处,但是在她的眸子里始终闪烁着一种明亮的光芒,透着自信、执着和真诚;但你似乎又无法将她与女强人划上等号,因为在她身上有着太多的感性和细腻,她爱做梦,相信直觉,相信奇迹。做公司会计、与别人合伙承包木材经营部、干房地产行政工作、跑汽车销售、替酒店打工、自己开酒店,再一跃成为百年耿福兴新掌门,高述红戏称每一次选择都是“跟着感觉走”,缺乏深思熟虑。但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她的“感觉”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和无畏的勇气上,因为她深信,只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成功自然会水到渠成。母亲的勤劳和严厉家教影响了高述红一生高述红的童年记忆更多的是苦涩。她的父亲是木材公司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母亲在烟厂上班。在她出生前,家里已经有两个女孩,她的奶奶有点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不养也得过,养了也是赔钱...
· 微文化―徽商―中华老字号:“胡开文”墨店
墨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出现了人造墨,春秋战国时期墨被广泛使用,以后不断创新、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创始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战乱,携子廷圭南逃至歙州,因此地多松,又有清泉可供制墨,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遂令奚廷圭为“墨务官”,并赐姓李,奚氏一家从此变为李姓。李墨顿时名扬天下,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在这种风气的激荡下,各朝制墨高手纷纷涌现,推动了徽州墨业的发展。到了清代,徽墨制作出现四大名家,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胡开文墨店作为后起之秀,善于把握时机,在商业竞争中逐渐领先,名列清代四大墨家之首。胡开文旧居位于休宁县海阳镇齐宁街育才巷内,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厅、客厅、花厅、八合院、四个四合院、五个大三间以及帐房、厨房等组成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