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重大发现“唐宋八大家”的后裔今安在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01
转发:0
评论:0
重大发现“唐宋八大家”的后裔今安在,    唐宋八大文学家的文学杰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对他们的生平和学术,学术界

    唐宋八大文学家的文学杰作,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对他们的生平和学术,学术界的研究 作品 不计其数。但由于50年代以来,大陆一度对宗亲之间的联谊活动视为封建活动,将家谱列为“破四旧”的对象,致使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谱牒学研究被中断30余年。近年来,谱牒学开始恢复与重建。特别是历代名人的后裔研究也日益引起关注。一些专家学者对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的后裔有了重大发现。
    
    1.柳宗元后裔潜隐于山西沁水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柳宗元的传记和作品对其先世记载很是详细,惟独没有记载他的后裔任何文字。大家都知道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州人(今山西运城),亦称柳河东。被贬为湖南永州司马,最后病逝广西柳州。他力主革新而遭陷害。贞元21年,其同党王叔文、王丕显先贬后杀,而柳与刘禹锡、韩泰、韩哗、陈润、凌淮、程异、韦执宜等均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由于仕途蒙难,加之二王先贬后杀的遭遇,“众党人中罪状最甚者”柳宗元深感前途未卜,为避“灭绝九族”之祸,他被贬临行前即命河东柳姓世家 分散 外迁,因“中条道中,皇恩食邑”,故而柳氏之一大系便弃府始徙至沁,隐居中条道中历山一带。恪守祖训,耕读为本,隐姓埋名,历经宋、元,门庭不宣。明永乐4年,柳氏后人柳琛殿试三甲,治文赐进士出身,又与河东杨府千金喜结良缘,为光宗耀祖,便大兴土木,选址建宅。明嘉靖25年,柳氏第6代后人柳遇春中进士,皇赐“青云接武”金匾,柳家再兴土木,历经28载,建13院府邸,吏部尚书王国光亲题楹联“屏障插文峰百世书香飞骥足,楼台围带水九天春暖出龙头”。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的土沃乡西文兴村。柳氏民居现存的“河东世泽”、“司马第”两块门匾和《柳氏家谱》中“柳氏系河东世泽……唐末世祖,永州司马”,以及村内关帝庙碑文中“关帝与吾同乡”(柳宗元与关公同为河东人)、“念祖怀乡”等记载均可佐证柳氏民居系柳宗元同宗后裔住所,是否为柳宗元直系后裔因缺谱系,目前仍无法确认。如今,柳氏族人遍布九乡十八村,更显旺势。柳氏民居现存有朱熹、王守仁、文征明等历代名人的书法墨迹碑刻,甚属罕见。当然,随着谱牒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的柳宗元后裔。  
      
      
    2.河北昌黎发现韩愈家谱  
      
      据新华社消息:“一本在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的《韩氏家谱》最近由韩愈39世孙韩英利向新闻界 展示 。韩英利目前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荒佃庄乡韩家营村的村长。  
      
    据这本已保存了100多年的《韩氏家谱》载,韩氏家谱于明崇祯十五年仲秋已是第5次重修,至清康熙五十七年,清嘉庆十八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又3次重修。  
      
    《韩氏家谱》中提到,韩愈之祖为后魏尚书令韩茂,韩茂之子韩均从河南颖川徙居北平之昌黎,为昌黎韩氏之始祖。韩均官居定州刺史,韩均之子韩俊官居雅州都督,韩俊之子韩仁泰官居曹州司马,韩仁泰之子韩睿素官居桂州长史,韩睿素之子韩仲卿官居秘书郎赠尚书左仆射。韩仲卿生有3子,第3子即是后来成了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的韩愈。  
      
    《韩氏家谱》记载了韩愈以下的宗子世表,至光绪二十三年已是34代。  
      
      据展示《韩氏家谱》的韩英利 先生 讲,这个家谱原系韩愈嫡裔36世孙韩寿堂所保存。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韩寿堂亲手将家谱从废墟中抢救出来。”(孙志升屈维英)    
        
        
    3.潮汕台湾韩姓同系韩愈裔孙    
        
        韩清奇,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迁居于潮州府揭邑之霖田(今揭西河婆)。据揭阳《韩氏族谱》记载,韩清奇的远祖是唐朝末年卜居于福建沙县的兵部侍郎韩。韩(842-923),字致光,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韩官拜左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乾宁三年(897)任兵部侍郎。后为避而占籍福建沙县,成为福建韩姓的始祖。按江苏《锡山韩氏宗谱》,韩乃是韩愈的五世孙。韩愈生韩昶,韩昶生韩绾,韩绾生韩亘,韩亘生韩。由此看来,韩清奇是韩愈的后世裔孙。据韩思道编撰,刊于1973年的《韩氏家乘考》,祖籍河南孟县(韩愈家乡)的韩姓“清”字辈中,有韩清濂,韩清溪。后来两人皆南下迁徙卜居台湾。这说明,河南孟县的韩姓辈序与由福建莆田迁潮的韩姓辈序相吻合。从而可以看出,福建莆田的韩姓是由河南孟县的韩姓辗转迁徙而来的。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韩清奇(福建莆田人)是韩愈(河北昌黎人)的后裔。自韩清奇占籍潮汕之后,韩姓便在潮汕地区蕃衍迁播。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韩清奇裔孙韩见渠由揭邑霖田到黄陇都松柏蓝村设私塾授学徒,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其家眷最后卜居于潮阳黄陇都潘岱(今红场镇潘岱);乾隆八年(1743),韩见渠第六代裔孙韩振灏由潘岱迁居于黄陇都刘厝庵(今仙 城镇 刘厝);今台湾的桃园、八德等地的韩姓也是韩清奇的后裔。明嘉靖三十六(1557)年,另一支韩姓也由福建莆田迁徙入潮。其开基祖为韩镇翁。韩镇翁最先卜居于潮阳峡山都长厝村(今属沙陇镇)。清初迁界,韩镇翁裔孙被迫迁徙各地。今仙城镇新湖村、五石及仙城,潮州彩塘,普宁咸寮,惠来点埔、里行、神泉及陆丰碣石国头及湖东,皆系韩镇翁之后。潮汕人口约2万移居港台等地超3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开国元勋——十大元帅的后人今安在?
明天十月一日国庆节,距离新中国建立已经走过75个年头了,而当年为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十大元帅,其后代子女是什么情况?1,朱德朱老总女儿朱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苏联学习,后苏德战争爆发,被德军抓捕,关进了集中营,她在集中营里守口于瓶,减少说话,让人误以为她是个哑巴,身份始终没有暴露,后来苏联红军反攻德国,才得以获救。2,彭德怀彭老总比较遗憾,和妻子浦安修并无生育子女,和彭总关系最亲的,要数其侄女彭钢,彭钢的父亲是烈士,所以彭钢把彭总当做亲生父亲一般,彭总晚年,彭钢经常去看他。彭钢少将继承了彭总的性格,铁面无私,有军中女包公之称。3,林总林总儿子已亡,仅有2个女儿依然在世,前妻张梅生林晓霖,叶群生林立衡(又叫林豆豆)。林晓霖在90年代给陈云写信,呼吁编纂四野军史,获得批准。林立衡曾在北京挂名黄冈家乡人开的某酒店任总经理。4,贺龙贺老总三女一儿,三个女儿里,贺捷生,贺晓明是少将,贺黎明为某...
· 骆姓相关,万年永康籍越族后裔今安在
骆姓相关,万年永康籍越族后裔今安在几十年来村民在此老街生息。1万年前左右,在永康这片土地上就生活着一群人。据专家考证,他们就是古越族。可这些永康人和包括他们的后裔一直了无痕迹,消失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在永康境内还能找到他们后裔的踪迹吗?最早四姓跟越族无关70多岁的应宝容是永康姓氏研究专家,1997年出版了《永康姓氏志》一书。“据我调查,永康范围内,存在着340个姓氏,其中复姓5个。排在前十位的是胡、陈、吕、应、徐、李、王、朱、施、黄等姓。”应宝容老人说。他所统计的这些姓氏主要从谱牒里找出来的。在中国,谱牒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0年夏朝开始,就有王室世系。到春秋时,各地谱牒盛行,可至今已没有痕迹。在永康所发现的谱牒,均在宋以后。应宝容老人说,从这些谱牒中,他发现在永康最早出现的有徐、赵、孙和叶四个姓氏。徐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徐福。他曾多次带着童男童女,为秦始皇求不死...
· 王羲之的后代揭秘王羲之的后裔子孙今安在
王羲之的后代:王羲之,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世人们称之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说说王羲之的后代。从禄口铜山北行4公里,依傍在秦淮河边上的山阴村是个古朴的小村庄,男人农忙耕作,农闲外出打工,女人在家种麻、刮麻以补贴家用。山阴村藏有《王氏宗谱》,据载:东周时,周灵王的长子姬晋,为保护京郊农田而上书直谏被其父贬为庶人,改姬为王,成为王姓的始祖。晋的儿子王森,为东周末年上卿,封平安公。15代孙王翦为秦国大将,曾破赵、燕、楚等国,封武成侯。18代孙王元迁琅琊临沂。28代孙王祥西晋时官至太保,他卧冰求鲤,奉孝母亲的故事编入24孝,为后人传颂。王祥是王羲之的曾祖,这样算来,羲之是王晋的31代孙。江宁山阴村王氏是以王羲之为源头的,最早定居的是王羲之的第三子王徽之。东晋太元五年(380年),王徽之与谢安在朱雀桥乘...
· 发现“古牙”:差点放弃的重大考古发现
47枚牙齿的论文发表后,论文上多位署名作者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在记者联系多位专家采访的过程中,有两点颇为感慨:一是几位采访对象谦逊有礼,均不居功自傲,相反一直强调团队合作,主动推荐团队其他人员“露脸”;二是专家团队对于论文“挑战了‘东非起源说’”等冒进说法并不赞同,反复强调科研的长期性和严谨治学的必要性,这恐怕是目前中国学界最需要的科研精神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人类一直试图清晰回答的“终极问题”之一。近日,中外科学家公布了最新发现。他们联合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在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万至12万年前,现代人已在中国华南地区出现。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比此前发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欧洲现代人早3万到7万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成果无疑令人艳羡,研究者也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但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说,从找天上的星星到...
· 刘伯温的后代今安在?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不小的功勋。据说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那么在他去世后,刘伯温的后代怎么样了呢?刘伯温有后代吗据文献记载,刘伯温的祖辈应该是江苏一带的人,后来迁往陕西,但在北宋灭亡时,刘伯温的的先祖有又迁到了杭州,之后也有迁移,但是都没有出浙江省,刘伯温在浙江温州出生。刘伯温的后人据现有资料显示为两个儿子,一个是刘琏,是刘伯温的长子,生于1348年,在1377年逝世,与胡惟庸派意见冲突,最后被坠井身亡。还有一个儿子叫刘Z,生于1350年,因燕王朱棣篡位,誓不入朝,并直言燕王将以篡位永写史册,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身亡。刘伯温的儿子们死后,诚意伯传给了刘琏的儿子刘D,刘D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在祖父和父亲都被胡惟庸等人害死后,决心不入仕途,在家乡奉养老母,打理祖父、父亲和伯伯的坟墓,并将刘伯温的御书、御诏、诰命、行状编集成《翊运录》,现有《盘谷集》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