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鲁文化―山东民间的“四最”谚语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9
转发:0
评论:0
齐鲁文化―山东民间的“四最”谚语,见于古诗文的“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至
  见于古诗文的“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其实,这种形式的谚语在民间更为流行,在山东民间就流传着一种分布地域广泛、数目可观、内容与形式较为特殊的“四最”谚语。  人民群众归纳总结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分析、提炼出许多“四最”谚语。莒县有“四最热”:“铁匠炉,开水壶,开了锅,入了伏。”还有“四最冷”:“三九冬,西北风,脚踏地丁手捧冰。” 曹县有“四最涩”:“新锻的磨,木匠的锉,拉拉秧,豆秸垛。”曹县还有“四最宽”:“穿大鞋,赶庙会,大海里洗澡漫场地里睡。” 阳信有“四最弯”:“卷羊毛,苜蓿菜,辘辘把,水烟袋。”莒县还有“四最快”:“燕子飞,鹰子追,骑快马,雕翎箭。”与此相对,有“四最慢”:“瘟神走,愚神站,架过门,挑汤罐。”   “四最”谚语除形象反映事物与现象的特点外,对人的心理感受也有独到的描摹,惟妙惟肖,十分生动。莒县有“四最好听”:“大闺女笑,画眉叫,夜弹琵琶二黄调。”蒙阴有“四最难听”:“猫叫猫,老驴嚎,抢锅铲子锉锯条。”曹县有“四最高兴”:“新得的官,新科的举,新媳妇搂着新女婿。”诸城有“四最急”:“火上了屋脊雨上了场,狗撵兔子狼撵羊。”巨野有“四最怕”:“走大洼,睡孤坟,夜猫子笑,吊死人。”台儿庄有“四最难舍”:“临明觉,半路妻,羊肉包子清炖鸡。”东平有“四最厉害”:“五更萝卜独瓣蒜,抬头老婆低头汉。”   另外,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也通过“四最”谚语表达了出来。单县有“四最红”:“庙上的门,杀猎的盆,关公的脸,火烧云。”曹县有“四最白”:“小白鞋,踏白雪,羊肚子手巾包着白蒸馍。”与此相对,还有“四最黑”:“呼延庆,包文正,打铁的脖子煤窑洞。”   谚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四最”谚语反映的社会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生活的许多方面,所列举的事物,大到天地宇宙,小到鱼鸟花虫,不计格调的高雅严肃,抑或是俚俗粗鄙,兼收并蓄,巧妙组合,使之广为传诵,喜闻乐见。从这些谚语中,可以考察到不同地域的一些风情民俗,也可以让人们联想起往昔生活的场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鲁文化―山东民间方言的魅力
语言崇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许多风俗习惯的形式与民俗故事的流传是与语言崇拜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到了胶东,宴席一般要备“吉祥菜”――鱼和炖豆腐。宴席到了最后,如果端上一盘整条的鱼,便表示酒宴结束,即使再贪杯的客人也应该知趣地干完杯中酒准备吃饭。以“鱼”谐“余”,表达幸福欢快的生活没有完结,余福长久。长岛等地过年少不了“炖豆腐”,也是取其谐音:“炖”音近粮囤的“囤”,“豆腐”谐音“都富”,还有“幸福”的寓指,可见,这道菜所包含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它自身作为菜肴的价值,已经成为渔民心中美好祝愿的载体。不仅如此,在山东方言中,人们有时会觉得某种说法不文雅,或是不合乎讨吉利的心理,便避而不用,用一些文雅或是吉利的说法来替代。比如,烟台、威海等地过年蒸饽饽时,经常会由于火猛而致饽饽裂开口子,当地人叫“饽饽笑了”,不说“饽饽裂口子了”。笑是人的动作,赋予物体,将其拟人化,饱含了人民群众烘托祥和气...
· 齐鲁文化—齐鲁荟萃—山东民间方言的魅力
语言崇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许多风俗习惯的形式与民俗故事的流传是与语言崇拜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到了胶东,宴席一般要备“吉祥菜”——鱼和炖豆腐。宴席到了最后,如果端上一盘整条的鱼,便表示酒宴结束,即使再贪杯的客人也应该知趣地干完杯中酒准备吃饭。以“鱼”谐“余”,表达幸福欢快的生活没有完结,余福长久。长岛等地过年少不了“炖豆腐”,也是取其谐音:“炖”音近粮囤的“囤”,“豆腐”谐音“都富”,还有“幸福”的寓指,可见,这道菜所包含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它自身作为菜肴的价值,已经成为渔民心中美好祝愿的载体。不仅如此,在山东方言中,人们有时会觉得某种说法不文雅,或是不合乎讨吉利的心理,便避而不用,用一些文雅或是吉利的说法来替代。比如,烟台、威海等地过年蒸饽饽时,经常会由于火猛而致饽饽裂开口子,当地人叫“饽饽笑了”,不说“饽饽裂口子了”。笑是人的动作,赋予物体,将其拟人化,饱含了人民群众烘托祥和气...
· 齐鲁文化―老残游记中的山东民间医俗
被鲁迅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代表作”的《老残游记》中,有不少关于山东民间风情的描写。该书第三回、第十九回都写到老残摇着串铃行医、私访和在济南被请到“高公馆”诊病的情景,其中涉及到许多过去山东的民间医俗,读来饶有兴味。当时正值清朝末年,小说所写的济南、齐河等地,既没有当今这样的医院,也缺少好的医疗条件。人们得了病,主要靠中医、中药治疗。而当时的中医,又有“坐堂医”、“挂牌医”和“走方郎中”之分。“坐堂医”亦称“药铺先生”,是指在药店内坐堂的医生。据说汉代名医张仲景曾官至长沙太守,他常在公堂上为民诊病。人们为纪念他,遂把中药店聘请来的医生称为“坐堂医”。后来自家开药店兼行医的人,也被称为“坐堂医”。光绪末年济南著名中医曹广勋,就在济南城里开设过博济堂药店,坐堂行医。知名最早的老字号、明朝开业的颐寿堂药店,其业主徐某也是由河南来济的坐堂医生。此外,当时济南比较著名的药店还有千芝堂、济诚堂、庆育...
· 齐鲁文化—山东风情—山东济南的老四合院
山东济南旧城区内,不少仕宦人家和一些殷实住户,多保留着祖遗老宅,几代人居住,大小适中,是济南四合院的典型和主体。这些老宅院,大都是长方形,邻街一侧较短,呈二三进院落布局。宅院在街巷以北的,大门开在宅院东南角的“巽”位上;宅院在路南的,大门开在西北角;宅院在路东的,大门开在西南角;宅院在路西的,大门开在东北角。大门在宅院的位置,几乎是济南的定式。大门多为清水脊式门楼,黑漆的两扇门板上有一对铁环,用来敲门,门下有高约尺许、可上下提动的“踢跶”(门槛),门外两旁各立一块约宽40厘米、高70厘米、长100厘米拐尺形的上马石(向门的一头矮)。大门的宽窄,台阶的高低,使用的材料及磨砖、石雕、画梁的工艺,代表着住户的贫富。门板上“忠厚传家,文章华国”、“化如时雨,绪本南山”、“发福生财地,堆金积玉门”等木刻对联,表示着主人的身份,常有“张家大门”、“王家台子”、“李府”、“赵秀才”等称谓。大门内有通道,...
· 巴蜀文化—民间谚语—生活类谚语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娃儿是哭大的,茄子是吊大的。”“衣食足,礼义兴,缸里没米光扯筋。”“男人管婆娘,顿顿喝米汤;婆娘管汉子,金银满罐子。”“吃饭垒尖尖,做事梭边边。”“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蛇大窟窿大。”“穷灶脚,富水缸。”“稻种三年杂,人耍三年滑。”“没有柴烧可以扒,没有米煮没抓拿。”“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脱家当。”“赌博赌博,家屋出脱。”“鲢巴郎好吃拉上坎,女娃子好吃拖下山。““牛肉服生姜,苕菜服米汽,娃娃服妈诓。”“萝卜上了街,药铺不消开。“黄瓜担上街,药铺大打开;黄瓜上了林,药铺搞不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