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孔孟儒学与科技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4
转发:0
评论:0
孔孟儒学与科技,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弟子曾子得孔子孝道之正传,作《孝经》。曾子的弟子子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弟子曾子得孔子孝道之正传,作《孝经》。曾子的弟子子思,作《中庸》。子思与再传弟子孟子合称“思孟学派”,为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学派。这是先秦儒家发展的主线,被称为孔孟之道。他们不仅在伦理学上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也为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孔子所整理过的“六经”中包含古代科技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是《夏小正》。关于《夏小正》的来历,据《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这就是《夏小正》的来历。另外,《史记・夏本纪》也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一般认为,现存的《夏小正》有经、传之分,其中的经是孔子编订过的。《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该书按照一年中各月份的先后顺序,对各个月份的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活动分别作了记载,涉及天文、气象、动植物等多方面的知识。

  《夏小正》

  作为孔子之后的重要儒家学派,思孟学派也整理编订过不少古代科技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有《尚书・尧典》、《尚书・禹贡》和《礼记・月令》。需要指出的是,《尧典》、《禹贡》和《月令》一直被看作是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和农学的经典著作,对古代科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尚书・尧典》中有一段记载,叙述了帝尧当时制定历法的情况。用今天的话来表述就是,昼夜等长的时候,当黄昏时见到鸟星升到中天,即为仲春或春分;白昼最长的时候,见到大火星升到中天,即为仲夏或夏至;昼夜又等长的时候,见到虚星升到中天,即为仲秋或秋分;白昼最短的时候,见到昴星升到中天,即为仲冬或冬至。对于《尧典》的这一段叙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意义,李约瑟曾给与高度的评价,称它是“中国官方天文学的基本”。

  《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讲述的是,夏禹治水之后,将全国分为九个区域,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且根据各州的自然条件,规定田赋和进贡。该书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包括各州的水利工程、河流、土壤、植被以及贡品的进贡水路,此外还叙述了4条由西向东延伸的山列和9条河流的来龙去脉。因此,该书被看作是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而且,在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禹贡》一直是古代地理学家所必读和必须尊崇的经典,对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礼记・月令》与《夏小正》相类似,也是按照一年中季节的变化顺序,对各个季节月份的天象、物候和农事活动等分别作了记载。与《夏小正》相比,《礼记・月令》中所记述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且更加丰富、更加完整,尤其是在天文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需要指出的是,《月令》中所包含的这些天文知识、物候知识以及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对古代天文学和农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直是历代编制历法以及编撰农书所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

  《论语・述而》说,孔子以“文,行,忠,信”教育学生,希望学生成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君子。然而这里的“艺”,即“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数”实际上也包括了古代的数学知识。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曾对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认为学《诗》可以从中认识自然界的鸟兽草木。孔子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对于后世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而“博学”思想对科学研究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述,孔子的门徒曾子曾经与学生讨论天圆地方的宇宙结构问题。曾子的学生问:“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回答说:“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不R也。”在这里,曾子对以往的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宇宙结构提出了责难和怀疑。中国古人的天圆地方的概念很早就已出现;相传是伏羲氏提出来的,并经殷商传至周公;其主要观点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天圆地方的概念受到了怀疑,这应当是科学的一大进步。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不仅以往的盖天说得到了修正,而且还产生出早期的浑天说和宣夜说,并且都在汉代形成为较成熟的宇宙结构理论。

  孟子也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曾经对梁惠王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认为,“不违农时”,就能使农业发展,百姓富裕,就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而这正是“王道之始”,因此强调要“无失其时”、“勿夺其时”。从当时农业科技发展的水平看,农时本身就是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重视农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理解为就是对农业科技的重视。

  先秦儒家与科技的关系是一个颇多争议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儒家较多地关注人,关注伦理道德,因此,他们的某些言论和思想往往容易被误解为只重视人,只重视伦理道德,而与科技相对立。笔者以为,重视人,重视伦理道德与重视科技,这本身并不是对立的。儒家较多地重视人,重视伦理道德,同样也重视科技,因而也研究科技,这不是二分法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历史事实问题。从历史事实出发,具体地研究儒家与科技的关系,这是理解先秦儒家与科技的关系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理解古代儒家与科技关系的关键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孟的儒学之道对古代科技的贡献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弟子曾子得孔子孝道之正传,作《孝经》。曾子的弟子子思,作《中庸》。子思与再传弟子孟子合称“思孟学派”,为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学派。这是先秦儒家发展的主线,被称为孔孟之道。他们不仅在伦理学上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也为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孔子所整理过的“六经”中包含古代科技典籍,其中最重要的是《夏小正》。关于《夏小正》的来历,据《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这就是《夏小正》的来历。另外,《史记・夏本纪》也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一般认为,现存的《夏小正》有经、传之分,其中的经是孔子编订过的。《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该书按照一年中各月份的先后顺序,对各个月份的物候、气象、天象和农事活动分别作了记载,涉及天文、气...
· 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
内容提要:在人的存在问题上,虽然孔子和孟子既试图确立个体性的自主自律,又极力实现社会性的仁爱理想,但由于他们把血亲情理视为儒家思潮的基本精神,不仅赋予它以本原根据的意义、而且赋予它以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应该依附并从属于血亲团体性,甚至认为在三者出现对立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维护血亲团体性而否定个体性和社会性,结果就导致儒家思潮在本质上呈现出血亲团体性的特征。目前,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儒家思潮十
· 士族与儒学
陈明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一、什么是儒学1.儒学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文化与知识之间的区别在于:知识是对世界认识的一种把握,是一种反映性的、求真的东西;而文化要复杂得多。文化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这个世界的图像,就是指知识、规律等;第二,表达,即主体的意志、需要;第三,方案,即根据主体的需要、知识,来落实力求有用的方案,
· 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内容提要: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
· 黄帝与儒学
黄帝和儒学构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两翼,是新时期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不竭源泉和丰厚滋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文化基因。在世界几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自然的历史发展进程;黄帝文化和儒学携手共进,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历史作用,铸造了古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陕西则是黄帝与儒学携手共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辉煌的重要地区。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现在我们传承黄帝文化和儒学优秀思想内容,涉及如何对待和处理黄帝文化和儒学的关系问题;科学认识和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上寻找借鉴。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儒学是我国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学说,在中华文明史上,两者之间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历史联系?这值得进一步探究。一、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现在学界一般将黄帝看成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称谓,即黄帝时期。黄帝时期是中华文明大创造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