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印刷:武英殿木活字、排版材料制造方法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2
转发:0
评论:0
清代印刷:武英殿木活字、排版材料制造方法,(1)造木子所谓的造木子,就是制造木活字的刻坏。其制作方法如下:(a
  (1)造木子

  所谓的造木子,就是制造木活字的刻坏。其制作方法如下:

  (a)取枣木截割成约四分厚的木板,再将木板竖向裁成宽一寸的长方形木条,叠放晾干。

  (b)将晾干后的木条两面用木刨刨平,以净厚二分八厘为准,然后将木条横截成宽四分的木子。
  (c)平准木子。为了保证大、小号木子宽、高符合标准,必须将木子放在特制的木槽内加工。在平准木子时又分三种:一是平准大木子宽度,一般取长一尺四寸,宽一寸八分的硬木,在硬木中间开出一条宽一寸、深三分、槽底平直的凹槽,槽面用铁片镶口,在靠近凹槽的任一端,从侧面开出一个高三分宽一寸的活闩门,再制两个楔形的活闩。将十多个木子侧排在凹槽内,用活闩挤紧,用木刨将木子刨至与镶有铁片的槽口平齐为准。由于这个凹槽的深度是三分,所以刨成后的木子宽度也是三分。二是平准大木子高度,一般取长一尺四寸,宽一寸八分的硬木,在硬木中间开出一条宽三分、深七分、槽底平直的凹槽,槽面用铁片镶口,活闩门与楔形活闩的制法与平准大木子宽度的木槽相同。将经过平准宽度的十多个木子排放在凹槽内,用活闩挤紧,用木刨将木子刨至与镶有铁片的槽口平齐为准。由于这个凹槽的深度是七分,所以刨成后的木子高度也是七分。一根木条经过截割与三次刨平后,所制出的木子在厚度、宽度与高度上均达到统一的标准。这种平准木子的方法制出的木子,比王祯用先刻字后截割再平准方法制成的木活字精度更高,制作工艺更加先进。三是平准小木子宽度,一般小木子的厚度和高度与大木子相同,但宽度仅有二分。平准小木子宽度的木槽是在长一尺四寸,宽一寸八分的硬木中间开出一条宽一寸、深二分、槽底平直的凹槽,槽面用铁片镶口,在靠近凹槽的一端,开出活闩门,再制两个楔形的活闩。将十多个木子侧排在凹槽内,用活闩挤紧,用木刨将木子刨至与镶有铁片的槽口平齐为准。由于这个凹槽的深度是二分,所以刨成后木子的宽度也是二分。刨制木子时,用力必须轻捷,不可用力过重或刨得过深,否则木刨将会损坏镶在槽口上的铁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武英殿木活字排版材料制造方法
(1)造木子所谓的造木子,就是制造木活字的刻坏。其制作方法如下:(a)取枣木截割成约四分厚的木板,再将木板竖向裁成宽一寸的长方形木条,叠放晾干。(b)将晾干后的木条两面用木刨刨平,以净厚二分八厘为准,然后将木条横截成宽四分的木子。(c)平准木子。为了保证大、小号木子宽、高符合标准,必须将木子放在特制的木槽内加工。在平准木子时又分三种:一是平准大木子宽度,一般取长一尺四寸,宽一寸八分的硬木,在硬木中间开出一条宽一寸、深三分、槽底平直的凹槽,槽面用铁片镶口,在靠近凹槽的任一端,从侧面开出一个高三分宽一寸的活闩门,再制两个楔形的活闩。将十多个木子侧排在凹槽内,用活闩挤紧,用木刨将木子刨至与镶有铁片的槽口平齐为准。由于这个凹槽的深度是三分,所以刨成后的木子宽度也是三分。二是平准大木子高度,一般取长一尺四寸,宽一寸八分的硬木,在硬木中间开出一条宽三分、深七分、槽底平直的凹槽,槽面用铁片镶口,活闩门与...
· 活字印刷的发明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物。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示作用。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
· 传承千年的小河乡潘家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现代胶版印刷和照相凹版印刷极为发达的今天,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技艺依然在浏阳市小河乡的一个偏僻山村里保存了下来。今天的《匠人匠心》系列报道,我们走进小河乡潭湾村,一起来揭开活字印刷术的神秘面纱。从浏阳市区驱车80多公里后,记者来到小河乡潭湾村,找到了活字印刷技艺传承人潘根业的老宅。这幢土木结构的老屋被潘家人挂上了“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的牌匾,这是潘家印制族谱的工作室。走进老宅的大厅,几十盒字盘依次排开,文墨气息扑鼻而来。潘家谱师班第五代传人吴汉涌正在锯梨木板,他要将梨木锯成2.5CM厚的板子,阴干后再切成方寸大小的木块制成字坯。字模雕刻:活字印刷术核心工序字模雕刻是最考验工匠技艺的一道工序,它要求反向雕刻成字。尖薄的刻刀将笔画之间空余部分剔除,使字体凸出,然后将字坯的边削掉,刷去木屑,再用磨石轻轻磨去刀痕。通过这样反复雕琢,字体的一...
· 毕升活字印刷的故事
宋朝时候,雕板印刷大为盛行。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
· 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故事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毕升简介毕升,出生于约970年,是北宋人,不是高官达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平民,俗称“布衣”。他只是北宋年间一个平凡的印刷匠,但是他却做了一件让他不再平凡的事情——发明活字印刷术。毕升像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他的生平以及事迹只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因为他生前,活字印刷术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流传,也许当时,他只是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小事,仅仅为了提高效率罢了吧!正因为有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中国成为了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他是中国的骄傲!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将字刻在一个个烧好的胶泥小方块上,刻成凸起的反手字,按照韵母摆在小木格里,如果要印刷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