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成熟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5
转发:0
评论:0
汉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成熟,江陵木船长沙木船汉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它的标志是除前文所述能造成高

江陵木船


长沙木船

  汉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它的标志是除前文所述能造成高十余丈有三层楼的高大“楼船”及类型繁多的各种船只外,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舶推进工具的日益完善和广泛使用,横隔舱造船结构的重大贡献等。 
     
  楫和棹 
     
  我国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早已知道利用竹篙、木桨来划船行进并控制方向了。以后,随着人们向深水区的远航,用竹篙不那么方便也不大能起作用了,木桨的作用日益增加。早期的桨多为短桨,叫“楫”,上端为圆杆,下端作板状,用两手持楫划船使船前进。在广州出土的西汉木船模上有四个木俑,各拿一把短桨,坐着划船,那就是楫了。但是,由于楫入水浅,推动力量小,人们就不断改进,加长桨板,加宽桨叶,坐着划的短桨日益变成站着划的长桨。长桨古代称为“棹”。又由于长桨重,划水不方便,干是就在舷侧做了可以搁放长桨的桨柄孔或固定的支点,叫桨座,以发挥杠杆作用。桨板拨水向后,其反作用力通过桨座推动船只前进。在长沙出土的西汉木船模中,我们可以看到有16支长桨即“棹”,这 16支掉就是以舷板上的圆孔作支点的,棹有了支点,就成了一个杠杆,划动时可以减轻臂力,发挥了腕臂的作用,桨手的体重也产生了作功的效果,效率大为提高。为了增加船只行驶的速度,桨手们常常一齐边划边唱以统一动作,同时可减轻疲劳感。汉武帝《秋风赋》中有“萧鼓鸣兮发棹歌”,描写的就是这种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香文化的发展。而唐代之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随着唐王朝成为一个空前富强的大帝国,其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都空前繁荣起来。西域的大批香料通过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运抵中国。虽然安史之乱后,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但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中期以后,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盛起来,从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经两广、福建进入北方。香料贸易的繁荣,使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社会的富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
· 造船
历史有考古学证据表示,人类大概至少于6万年前已经利用小船从东南亚由海到达了新几内亚,当时是在冰河时期期间,海洋较浅且海岛之间距离更短。(参见巴布亚新几内亚历史)对古埃及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已经知道如何将木板组装成船体。中国在六朝时船舰已能进行远洋航行。《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九引《南州异物志》记述中国在六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外域人名船曰舶,大者长二十余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阁道,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荆州记》亦载:“湘州七郡,大盘艑之所出,皆受万斛。”现代造船业现在,韩国、中国、日本占据了全球造船业的绝大部分。
· 汉代的诸赋与
一赋在最初产生时就与军事需要相关。《汉书·食货志》在记述“”之制时说:“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汉书·刑法志》亦曰:“因井田而制军赋。......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可知赋是在土地与工商山林川泽之外的收入,其用途是供应军需。秦人的赋出现于战国中期。《史记·秦本纪》:“(秦孝公)十四年,初为赋。”《集解》徐广曰:“制贡赋之法也。”《索隐》谯周云:“初为军赋也。”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正是商鞅在秦国变法之时。征赋是商鞅的一项变法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供应,故称此赋为“军赋”。秦人的赋,开始时大约是以户为单位征收的。商鞅的变法令规定,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而不分立门户的,就要加倍征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1]又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可(何)谓‘匿户’...
· 汉代的诸赋与军费
在汉代的财政收入中,赋税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汉代的赋税,有这样一点颇值得注意:即汉代诸赋的征收与国家的军费需求之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汉代的赋税,大体上可分为三宗——租、赋、税。租指田租,是地税,征收谷物与刍稿;赋指诸赋,按人或户征收,形式是货币;这两宗都由大司农掌管,归属国家。税大致是指按行业或地区征收的杂税,形式以货币为主,由少府掌管,归属皇室。在这三宗收入里,由大司农掌管的诸赋,供应汉代的军费开支。一赋在最初产生时就与军事需要相关。《汉书·食货志》在记述“先王”之制时说:“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汉书·刑法志》亦曰:“因井田而制军赋。......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可知赋是在土地与工商山林川泽之外的收入,其用途是供应军需。秦人的赋出现于战国中期。《史记·秦本纪》:“(秦孝公)十四年,初为赋。”《集解》徐广曰:“制贡...
· 汉代对《左传》的发覆与研究
一经今古文之争,是汉代乃至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桩著名公案。但时下许多教材或著作,却常常对之作绝对性的判述。在称今文经学“迎合统治者政治需要,着重章句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附会经文的微言大义”,“与谶纬结合,内容空疏荒诞”之后,又说古今经学如何“追求对经书的正确理解,多从切实弄懂文字训诂、名物典制入手,力图达到对思想内容的准确把握”,“质朴可靠,斥纬书妄诞”。[1]一个是“通经致用”,一个是“通经识古”;一个是章句繁多,一个是单纯训诂;一个是谶纬五行,一个是质朴可靠。这样俨然是两大阵营两条路线的斗争,变成一种公式使人们习以为常,却把两汉复杂绵延的学术流变史图式化、简单化了。说古文经学不讲“通经致用”,那么其代表人物刘歆推出《周官》(《周礼》),使之对王莽改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又是什么?汉儒解经,分训诂与章句二途。训诂仅单纯解释字形和文句音义,章句则剖章析句,具文饰说,汗漫无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