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成就-风的观测和仪器
相风铜乌是一种铜做的形状像乌鸦那样的风向器(“相风”就是观测风的意思),它装在汉代观测天文气象的灵台上。这是专职观测天象单位所设置的仪器,最初造得比较笨重,《玉海》说要在千里风来的时候才动。但既然是作为仪器而设置的,自然要不断改进,所以以后就渐渐做得轻巧灵敏一些,使得受小风也能转动。例如在晋代,太史令就设有木制相风乌。以后相风木乌就渐渐普遍。在唐代李淳风《乙巳占》中,也描述了这种相风木乌的构造。
但是从军事和交通等方面看,最好采用构造更加简单的风向器。《乙巳占》中就指出:“常住安居,宜用乌候;军旅权设,宜用羽占。”意思是说,相风乌只宜设在固定的地方,在军队中驻地经常变化,还是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为好。
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是由“ 等发展而来的,所用的鸡毛重约五两到八两,编成羽片挂在高杆上,让它被风吹到平飘的状态,再进行观测,这种羽毛风向器就称为”五两“。这种风向器,在唐代以前就有了,但是在唐代和唐代以后,变得十分普遍。以后”五两"就作为各种形式的简便风向器的通称了。
我国古代除观测水平各向的风外,也观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旋风,方向混乱的乱风。例如,把自上而下吹的风叫做“颓风”,也叫“焚轮风”,自下而上吹的风叫“飙风”,也叫“扶摇风”等,说明对风的观测是细致的。
观测风不单要观测风向,也需要观测风力。这是因为风力大往往是风具有破坏性的重要原因。在唐代,已经采取地面物体受风影响所表现的破坏程度来表示风力大小,例如根据《乙巳占》,当时把风力分为八级: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砂石或伐木(折木),八级拔木树和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和风”(风来清凉,温和,尘埃不起的,叫和风)两个级,可合为十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