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人物―周文育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3
转发:0
评论:0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人物―周文育,周文育(509―559.6.29),字景德,原名项猛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周文育(509―559.6.29),字景德,原名项猛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周文育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今河南境内),名项猛奴。周文育擅长游泳,十一岁时,便“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陈书・周文育列传》)。时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后,甚为惊奇,便和他交谈。周文育说:“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陈书・周文育列传》)。周荟很可怜他,便随周文育到他家里,请求周母将周文育交给自己收养,得到周母的同意。周荟秩满后,带回周文育京,见到太子詹事周舍,便请周舍为其起名。周舍便给他起名周文育,字景德。周荟还让兄子周弘让教他读书写字,周弘让善于写隶书,于是便写下蔡邕的文章《劝学》及古诗给他看,但周文育对此并不感兴趣,便对周弘让说:“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陈书・周文育列传》)。周弘让遂教他骑射,周文育非常高兴。 

司州刺史陈庆之和周荟同郡,二人关系很好。便启请周荟为前军军主,陈庆之派周荟带五百人去新蔡慰劳白水蛮。白水蛮密谋要把周荟擒捉献于北魏,但被周荟察觉,周荟和周文育力战。时白水蛮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周文育冲锋陷阵,勇冠军中。作战是,周荟不幸战死,周文育驰马夺其尸,白水蛮见其勇,不敢相逼。晚上,白水蛮各自退回,周文育则身中九创。周文育伤愈后,便请求回去安葬周荟,陈庆之很赞赏他的气节,重赏了周文育。 

葬罢周荟,正好卢安兴为南江督护,启奏朝廷要周文育和自己同行。后周文育征俚獠,累战有功,任南海令。卢安兴死后,周文育和杜僧明于梁大同八年(542年)起事,攻广州。二人分据东西,一日之中,众至数万。时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陈霸先率精兵3000来救援,二人战败被俘。陈霸先见二人骁勇过人,便将其释放,以二人为主帅。 

后监州王劢以周文育为长流,对他委以重任。王劢被代后,周文育想和他一起走,到大庚岭时,二人去占卜,卜者说:“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周文育说:“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者又说:“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陈书・周文育列传》)。当晚,周文育和王劢在客店遇见一个商人,商人要和周文育赌博,周文育果然赢了二千两。翌日,周文育向王劢告辞。陈霸先听说周文育又回来了,十分高兴,派人相迎,厚加赏赐,并分配了军队让他指挥。 

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南豫州牧侯景率诸军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梁,先继攻占建康、三吴(以吴、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梁朝诸将纷纷反抗。梁大宝元年(550年)六月,江州刺史陈霸先亦兵发南康(今江西赣州西南),进屯西昌(今江西泰和)。周文育与杜僧明为前军,攻克兰裕,又援助欧阳�Q,皆有功。陈霸先破蔡路养于南野,周文育被蔡路养所围,四面数重,矢石雨下,周文育的马也被射死。周文育右手搏战,左手解下马鞍,冲出包围,与杜僧明会合,二人再战,大败敌军。战后,陈霸先表任周文育为府司马。

是月,高州刺史李迁仕反,进据大皋,并派其主帅杜平虏率军入�甘�,于鱼梁作城以逼南康。陈霸先派周文育击之,杜平虏弃城而逃,周文育进据其城。同时,岭南首领冼夫人派人偷袭李迁仕,李迁仕大败走保宁都。李迁仕调精兵攻周文育,其锋甚锐,士兵皆惮之。周文育与其战李迁仕稍退,双方相持不下,恰好陈霸先带兵来援助周文育,破李迁仕水军,李迁仕军溃散,不敢经大皋,径直逃向新淦。梁元帝以周文育假节、雄信将军、义州刺史。周文育又与侯安都、杜僧明、徐度、杜棱筑城于白口拒之。周文育多次与李迁仕交战,终擒之。

陈霸先发自南康,派周文育带5000人开通江路。侯景部将王伯丑占据着豫章,周文育击走之,遂据其城。周文育因战功被封为游骑将军、员外散骑常侍,东迁县侯,邑五百户。  

陈霸先军至白茅湾,命周文育和杜僧明为前锋,平南陵、鹊头诸城。到姑孰后,周文育与侯景将侯子鉴交战,大破侯军。侯景之乱被平后,周文育被封南移县侯,邑一千户,拜信义太守。累迁南丹阳、兰陵、晋陵太守、智武将军、散骑常侍。  

承圣三年(554年)十二月,元帝萧绎被杀后,王僧辩、陈霸先共奉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还都建康。绍泰元年(555年)正月,北齐立贞阳侯萧渊明为梁主,遣兵送归就国。五月,王僧辩迫于北齐压力,迎萧渊明至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向齐称藩。此时,陈霸先开始密谋袭王僧辩。 

八月,王僧辩闻北齐兵已抵寿春(今安徽寿县),将要向南进犯,即遣人告陈霸先准备防御,陈霸先就势举兵袭王僧辩。九月,陈霸先召周文育、侯安都、陆徐度、杜�四将相谋。当晚,陈霸先诸军皆发,而外人皆以为是去抵御北齐军。陈霸先得以顺利地灭掉王僧辩。 

王僧辩被杀后,其余部起兵反陈霸先。十月,震州刺史杜龛与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据城抗陈霸先。杜龛遣杜泰率精兵5000攻长城(今浙江长兴东),击陈霸先子陈�`不克而退。周文育奉命攻义兴(今江苏宜兴),但作战不利,陈霸先遂自率军东讨,攻拔其城外水栅。不久,谯(今安徽和县)、秦(今江苏六合)二州刺吏徐嗣徽以州降北齐,乘陈霸先东讨义兴之机,秘与豫州刺史任约,以精兵5000袭建康(今江苏南京),占据石头城。陈霸先说降韦载还救建康,并遣周文育攻杜龛,以救长城。又命裴忌助黄他攻吴郡(今江苏苏州),王僧智弃城逃吴兴。 

太平元年(556年)正月,周文育和陈�`攻克吴兴(今属浙江),杜龛战死,王僧智等逃奔北齐。二月,周文育和陈�`率轻兵攻克稽(今浙江绍兴),斩东扬州刺史张彪。至此,除江州刺史侯填拈江州、豫章外,王僧辩余部悉平。不久,陈霸先以周文育为都督南豫州诸军事、武威将军、南豫州刺史,让其率兵击湓城。

三月,北齐背约攻梁,遣仪同三司萧轨等与任约、徐嗣徽合兵10万出栅口(今安徽无为东南)向梁山(今安徽和县南)进攻,被梁守将黄丛击败,退据芜湖(今安徽芜湖东)。陈霸先遣沈泰、侯安都等领军据梁山加强防御。此时周文育攻湓城未克,也被诏还。 

五月,北齐军由芜湖入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至穆陵旧治所(今江苏江宁南),周文育奉命驻方山(今江宁东南),以阻击北齐军。北齐军夜至方山,徐嗣徽列舰于青墩(今安徽当涂西南)、七矾(今安徽芜湖西北),切断周文育退路。周文育鼓噪而发,使徐嗣徽等不能制。天亮后,周文育反攻徐嗣徽,徐嗣徽骁将鲍砰独乘小船殿后抵挡,周文育也乘单船与其战,并跳入鲍砰的船中,将其斩杀,并牵其船而还。徐嗣徽军大骇,只得留船芜湖,改由陆路进攻。北齐军自方山进到倪塘(今江宁东南),游骑至台城,建康震骇。陈霸先拒徐嗣徽等于白城(在方山北),恰好周文育也赶到,与其会合。战前,忽起大风,陈霸先说:“兵不逆风。”周文育说:“事急矣,当决之,何用古法”(《陈书・周文育列传》)。说罢抽槊上马而进,众军相随。时风向也转变,杀伤敌军数百人。六月,北齐军移营至莫府山(今南京东北),周文育跟随而至,与其相对。是月,北齐军大败,萧轨等将46人被俘,伤亡溺死者大半。周文育战功最大,被加平西将军,进爵寿昌县公,并给鼓吹一部。

梁太平二年(557年)二月,梁曲江侯萧勃在广州反陈霸先,举兵北伐。过五岭至南康(今属江西),以郢州刺史欧阻�Q及其部将傅泰、萧孜(萧勃侄子)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点:欧阳领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西南),傅泰据�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奉新西)举兵响应萧勃,以其弟余孝劢守郡城,自率军出豫章据守石头,与萧孜会合。周文育奉命率军进击。时新吴洞主余孝顷举兵响应萧勃,让其弟守郡城,自出豫章,据于石头(今江西南昌西)。周文育至豫章后,见官军船少,而余孝顷有舴艋300艘、舰百余乘在上牢,便以军主焦僧度、羊柬袭击余孝顷,尽夺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时周文育军粮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遣使送出临川(今江西南城)内史周迪,和他约为兄弟,并陈述利害,请求援助粮食。周迪得书甚喜,允送粮食。于是周文育以旧船运老弱,顺流而下,烧豫章栅栏佯退。余孝顷见之,大喜,遂不设防备。周文育军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东北)。芊韶上游有欧阳�Q、萧孜,下游则有傅泰、余孝顷,周文育据中筑城饷士,切断敌军联系。欧阳�Q等人大惊,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作城自守。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欧阳�Q,擒之。于是周文育盛陈兵甲,与�Q乘舟而宴,又派其将丁法攻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闻讯,众皆股栗,莫能自固。  

三月,萧勃在南康得知欧阳�Q等兵败,军中惊慌,其部将陈法武、谭世远于始兴(今广东广州韶关北)斩杀萧勃,持其首级降梁。四月,萧孜、余孝顷仍据石头抵抗。陈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周文育率水军、侯安都率步兵协同进攻,萧孜出降,余孝顷逃新吴。五月,余孝顷亦降。周文育因功被授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广衡交等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自从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后,王琳不服,于五月大治船舰,准备进攻陈霸先。六月,以周文育为南道都督,侯安都为为西道都督,领水军2万会师于武昌(今属湖北武汉)征讨王琳。

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不久,侯安都进抵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退走。周文育军也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进至武昌,与侯安都会师,时侯安都得知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为帝,认为师出无名,又因两将并行,不相隶属,部下交争,以致围攻郢州(今湖北武汉)不克。王琳军进至�m口(今湖北武汉西南),侯安都乃撤围移军至沌口(今武昌),仅留沈泰守汉曲(即汉口),侯安都遇风不得进,与王琳军对峙数日后交战,侯安都军大败。周文育、侯安都、徐敬成、周铁虎、程灵洗等均被俘,仅沈泰退走。周铁虎辞气不屈被杀,王琳将周文育等用长锁拴在一起,放到蹋下,让其所亲近的宦官王子晋看守。王琳军移驻郢州,又派部将樊猛袭占江州(今江西九江)。 

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率兵10万进至湓城(治所江州,今江西九江),驻扎白水浦(九江西)。八月,周文育、侯安都、徐敬成三人向王子晋许以厚赂,王子晋便于黑夜假装钓鱼,将三人载上岸,三人藏在深草中,逃到建康。回京后,三到朝中请罪,陈武帝赦免三人,复其官爵。不久又授周文育使持节、散骑常侍、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寿昌县公,给鼓吹一部。

十月,余孝顷之弟孝余劢、及子余公扬犹据旧栅不下,武帝派周文育都督众军出豫章讨之。永定三年(559年)五月,周文育、周迪、黄法�\共讨余公扬,豫章内史熊昙朗引兵会之,众有万人。周文育遣安南将军吴明彻率水军,配给周迪运粮,自率众军入象牙江,城于金口。余公扬诈降,想乘机抓周文育,但被周文育觉察,将其囚送建康。于是舍舟步行,进据三陂。王琳遣其将曹庆率2000人以救余孝劢,曹庆分遣主帅常众爱与文育相拒,自率部攻周迪及吴明彻,周迪等败绩,周文育退据金口。熊昙朗见陈军失利,便想谋害周文育,投降敌军。周文育监军孙白象觉察此事,建议周文育先下手除掉熊昙朗,但周文育却说:“不可,我旧兵少,客军多,若取昙朗,人人惊惧,亡立至矣,不如推心以抚之”(《陈书・周文育列传》)。

周迪自兵败后便不知去向,初九(即公元559年6月29日),周迪给周文育写来一封信,周文育见信大喜,便给熊昙朗看,熊昙朗趁机杀死周文育,并肩并其众,周文育时年五十一岁。陈武帝闻讯后,即日举哀,赠周文育为侍中、司空,谥曰“忠愍”,子周宝安嗣。

当初陈武帝曾与诸位将帅设宴饮酒,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在坐,各称功伐,武帝说:“卿等悉良将也,而并有所短。杜公志大而识暗,狎于下而骄于尊,矜其功不收其拙。周侯交不择人,而推心过差,居危履险,猜防不设。侯郎傲诞而无厌,轻佻而肆志。并非全身之道”(《陈书・侯安都列传》)。后皆如其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人物―郗超
郗超(336―378年),字景兴,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人,东晋大臣。郗超的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郑�郗超是郗�值娜妨汲ぷ印W杂住白寇�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郗超传》)。郗�中诺澜蹋�而郗超则信佛。郗�趾镁哿玻�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取。郗超生性好施予,一日之内,将钱全部散与亲故。永和元年(345年),郗超被辟为抚军掾。兴宁元年(363年)五月,桓温升为大司马,郗超也被升为参军。桓温为人英气高迈,所以很有少能被他推崇的人,在与郗超交谈后,对其却非常钦佩,常说郗超深不可测,遂倾意礼待,郗超也和桓温结下深交。时王��为桓温主簿,也为桓温所倚重,所以府中人常说:“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晋书・郗超传》)。髯指郗超,短指王��。最能体现郗超军事才能的是桓温伐燕之役。在太和二年(367年)五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桓温准备...
·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人物―谢玄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军事家。谢玄是宰相谢安之侄,自幼聪慧过人,与表兄谢朗一起,都被谢安所器重。谢安常告诫子侄,并问:“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唯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晋书・谢玄传》)。谢安听后很高兴。谢玄小时候喜欢佩带紫罗香囊,谢安对此很是担心,但为了不让他伤心,于是便在一次和他作游戏的时候设法把香囊取到手中,把它烧掉,并劝说他以后别带这种东西,谢玄很听谢安的话,于是从此也不去佩带这一类物什。谢玄长大后,显示出经国才略,朝廷几次召用他,他都推辞不受。后来谢玄与王��被大将军桓温召为掾吏,不久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当时北方前秦最为强大,前秦王符坚四处用兵,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多次侵扰晋国边境。于是朝廷商议要挑选一位能够防御北方的良将。太元二年(377年)十月,谢安便推荐...
·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人物―拓跋宏
魏孝文帝拓跋宏,即拓跋宏,亦即元宏,是北魏一位杰出的皇帝,他五岁即位,聪慧机敏。在他亲政以后,为了巩固北魏封建国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魏孝文帝推行文治,在亲政之初,即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三年一考,经三考,“升贤明有绩者,退庸劣无功者”。他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吏由他亲自考核。六品以下的官吏由吏部会同地方考核。“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任”。这种整顿,改变了官吏冗散的状况,使百官勤于政事,对完备封建国家封建制度,起到良好的作用。公元485年,魏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于486年,又下令实行三长制。孝文帝还废除了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开始第二期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主要内容有如下四...
·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人物―王猛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后来移家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王猛出身贫寒,小时候曾经以贩畚为业。一次王猛远到洛阳卖畚,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畚箕的人。那人说是身上没带钱,便自言:“家去此无远,可随我取直”(《晋书・王猛载记》)。王猛随那人走,直入深山,忽见一老者,须发皓然,踞床而坐,左右有侍者十几人,有一人引王猛进拜,老者说:“王公何缘拜也”(《晋书・王猛载记》)!于是出了十倍的价钱买畚,并派人送行。出山后,王猛环顾四周,才认出是嵩山。长大以后,王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而且“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晋书・王猛载记》)。一些庸俗轻浮的士族子弟瞧不起他,而他也不屑与他们为伍,悠然自得,我行我素。后游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当时无人能识,唯徐统见后,大为惊奇,召...
·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人物―马隆
马隆,生卒年不详,字孝兴,东平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人,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马隆自幼便智勇兼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被诛杀,为避免牵连,全州竟无一人敢为其收尸。马隆让武吏装成愚蠢之人,用自己的家财为其殡葬,并服丧三年,种植松柏,期满后才回来,此事在当时传为美谈。后代理武猛从事。泰始中期,晋武帝将兴兵伐吴,下诏书说:“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虽旧有荐举之法,未足以尽殊才。其普告州郡,有壮勇秀异才力杰出者,皆以名闻,将简其尤异,擢而用之。苟有其人,勿限所取”(《晋书・马隆传》)。兖州人举荐马隆,认为他“才堪良将”(《晋书・马隆传》),不久,便升马隆为司马督。咸宁五年正月,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刺史杨欣因与羌族关系不和睦,马隆料其必败。不久,被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杨欣被杀,致使河西地区与中原朝廷断绝联系,晋廷震动。时秃发树机能已起兵九年,并相继斩杀秦、凉二州四位刺史。晋武帝常为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