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人物-李庭芝
古代军事人物-李庭芝,李庭芝(1219―1276),字祥甫,随州(今属湖北)人,南宋名将。嘉熙
李庭芝(1219―1276),字祥甫,随州(今属湖北)人,南宋名将。
嘉熙末,投到京湖制置使孟珙的幕下,担任权建始县令。淳�v初又考中进士,重新投到孟珙部下任职,被任命为制置使司主管机宜文字。淳�v六年(1246),孟珙病重,临终时荐李庭芝于朝廷。李庭芝感激孟珙知遇之恩,弃官,护送孟珙灵柩葬于兴国(今属江西),还辞官为孟珙服三年丧。
淳�v九年(1249),贾似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后,起用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官。淳�v十年,贾似道改任两淮制置大使、扬州知州后,李庭芝被任命为濠州(今安徽凤阳东)知州。开庆元年(1259),贾似道以枢密使任京湖、四川宣抚大使兼江陵(今属湖北)知府,留李庭芝为扬州权知州。六月,李庭芝升为湖北安抚副使兼峡州(今湖北宜昌)知州。
景定元年(1260)五月,南宋提升李庭芝为主管两淮安抚制置司公事兼扬州知州,负责淮东地区抗击蒙古军的重任。景定四年三月,李庭芝因为多次打败蒙古军,被南宋朝廷提升为兵部侍郎,仍兼原职。
李庭芝考虑到蒙古军每次进攻扬州时,都在城外的平山堂上建楼,从高处监视扬州城中动静,还从这里用车弩射击城内目标。咸淳二年(1266),李庭芝为了控制制高点,就建造大城,把平山堂围在城内。他又招募流民驻防在城内,以加强扬州的防守。次年六月,李庭芝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仍兼原职。咸淳五年(1269)正月,又改为兼两淮制置大使、扬州知州。
咸淳六年(1270)正月,宋朝将李庭芝调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兼夔路策应使,要他督师救援襄阳、樊城。在前线的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多次被蒙古(元)军打败,他不听李庭芝的督促,不出兵救援,以致守卫了三年的襄阳,在咸淳九年(1273)三月被元军占领。随后李庭芝被罢官,居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咸淳九年十月,李庭芝又被起用为两淮安抚制置使,南宋应李庭芝的请求,改任他为淮东安抚制置使、淮西策应使兼扬州知州。十年八月,李庭芝在淮河南岸的清河口(今江苏淮阴东)要隘建城,升为清河军,以加强淮东的防御。十二月,元军攻占鄂州(今湖北武汉)以后,南宋号召天下勤王,李庭芝首先响应。
德�v元年(1275),元军围攻扬州,李庭芝带领将士坚决抵抗,元军又多次派人进入扬州城内劝降,李庭芝每次都将元劝降使杀死,烧毁招降榜文,鼓励将士奋勇杀敌。这时,南宋又升李庭芝为参知政事(副相)仍兼任原职,并以金帛慰劳坚守扬州的将士。六月,李庭芝又升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要他到临安参与主持全国的抗元战争,但是因为局势已很危急,前往临安的道路已很难通行,因而没能回朝。元军多次猛攻扬州,仍没有能攻下。由于元军主力南下进攻临安,进攻扬州的元军就改用长期围困的战略。
德�v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南宋朝廷降元。但李庭芝、姜才等人仍然死守扬州等地,成为元军的心腹大患。元军就命令已经投降的南宋谢太皇太后和皇帝(恭帝),仍然以颁降诏书的方式,要李庭芝投降,但是,李庭芝拒不奉诏,还登上城墙对招降使者说:“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不久,元军押送南宋全太后、恭帝等北上,途经瓜洲(今江苏扬州南),元军又命全太后、恭帝再颁诏劝降,李庭芝不予理会,而以弩箭射退持诏招降的使者。部将姜才出兵救驾,然而没有成功。
在福州(今属福建)即位的宋端宗,七月“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李庭芝就将扬州的防守任务移交给淮东制置副使朱焕,自己与部将姜才率兵前往,7000人出城向东,准备从海上前去福州。他们刚离扬州,守将朱焕就开城门向元军投降,使苦守几年的扬州失陷。李庭芝等刚到泰州就被追赶的元军包围,泰州守将孙贵、胡惟孝又开城门降元,并将李庭芝、姜才献给元军。两人被押到扬州后,仍然誓死不降,最后以身殉国。
嘉熙末,投到京湖制置使孟珙的幕下,担任权建始县令。淳�v初又考中进士,重新投到孟珙部下任职,被任命为制置使司主管机宜文字。淳�v六年(1246),孟珙病重,临终时荐李庭芝于朝廷。李庭芝感激孟珙知遇之恩,弃官,护送孟珙灵柩葬于兴国(今属江西),还辞官为孟珙服三年丧。
淳�v九年(1249),贾似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后,起用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官。淳�v十年,贾似道改任两淮制置大使、扬州知州后,李庭芝被任命为濠州(今安徽凤阳东)知州。开庆元年(1259),贾似道以枢密使任京湖、四川宣抚大使兼江陵(今属湖北)知府,留李庭芝为扬州权知州。六月,李庭芝升为湖北安抚副使兼峡州(今湖北宜昌)知州。
景定元年(1260)五月,南宋提升李庭芝为主管两淮安抚制置司公事兼扬州知州,负责淮东地区抗击蒙古军的重任。景定四年三月,李庭芝因为多次打败蒙古军,被南宋朝廷提升为兵部侍郎,仍兼原职。
李庭芝考虑到蒙古军每次进攻扬州时,都在城外的平山堂上建楼,从高处监视扬州城中动静,还从这里用车弩射击城内目标。咸淳二年(1266),李庭芝为了控制制高点,就建造大城,把平山堂围在城内。他又招募流民驻防在城内,以加强扬州的防守。次年六月,李庭芝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仍兼原职。咸淳五年(1269)正月,又改为兼两淮制置大使、扬州知州。
咸淳六年(1270)正月,宋朝将李庭芝调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兼夔路策应使,要他督师救援襄阳、樊城。在前线的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多次被蒙古(元)军打败,他不听李庭芝的督促,不出兵救援,以致守卫了三年的襄阳,在咸淳九年(1273)三月被元军占领。随后李庭芝被罢官,居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咸淳九年十月,李庭芝又被起用为两淮安抚制置使,南宋应李庭芝的请求,改任他为淮东安抚制置使、淮西策应使兼扬州知州。十年八月,李庭芝在淮河南岸的清河口(今江苏淮阴东)要隘建城,升为清河军,以加强淮东的防御。十二月,元军攻占鄂州(今湖北武汉)以后,南宋号召天下勤王,李庭芝首先响应。
德�v元年(1275),元军围攻扬州,李庭芝带领将士坚决抵抗,元军又多次派人进入扬州城内劝降,李庭芝每次都将元劝降使杀死,烧毁招降榜文,鼓励将士奋勇杀敌。这时,南宋又升李庭芝为参知政事(副相)仍兼任原职,并以金帛慰劳坚守扬州的将士。六月,李庭芝又升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要他到临安参与主持全国的抗元战争,但是因为局势已很危急,前往临安的道路已很难通行,因而没能回朝。元军多次猛攻扬州,仍没有能攻下。由于元军主力南下进攻临安,进攻扬州的元军就改用长期围困的战略。
德�v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二月,南宋朝廷降元。但李庭芝、姜才等人仍然死守扬州等地,成为元军的心腹大患。元军就命令已经投降的南宋谢太皇太后和皇帝(恭帝),仍然以颁降诏书的方式,要李庭芝投降,但是,李庭芝拒不奉诏,还登上城墙对招降使者说:“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不久,元军押送南宋全太后、恭帝等北上,途经瓜洲(今江苏扬州南),元军又命全太后、恭帝再颁诏劝降,李庭芝不予理会,而以弩箭射退持诏招降的使者。部将姜才出兵救驾,然而没有成功。
在福州(今属福建)即位的宋端宗,七月“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李庭芝就将扬州的防守任务移交给淮东制置副使朱焕,自己与部将姜才率兵前往,7000人出城向东,准备从海上前去福州。他们刚离扬州,守将朱焕就开城门向元军投降,使苦守几年的扬州失陷。李庭芝等刚到泰州就被追赶的元军包围,泰州守将孙贵、胡惟孝又开城门降元,并将李庭芝、姜才献给元军。两人被押到扬州后,仍然誓死不降,最后以身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军事人物-高仙芝
高仙芝①(?―756.1.24),高丽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但仍以其“儒缓”②而担心。少年时随亲父至到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班秩相同。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来夫蒙灵�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从此不断提拔重用。�发现了他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时,每次出军时,身边的随从就有三十多人,而且衣服鲜明。夫蒙灵�门下的封常清见高仙芝很胡才能,也想成为高仙芝的随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跛足。...
· 李庭芝他为什么叫“李庭芝”?如何评价李庭芝?
人物档案姓名:李庭芝字:祥甫号:北山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祖籍:福建清流县四堡里出生地:随出生时间:公元1219年去世时间:公元1276年职业:南宋抗元名将信仰:儒学主要成就:死守扬州代表作品:《挽胡季昭二首》李庭芝是南宋时期抗元名将,祖籍福建清流县四堡里,后来迁居到随州居住。因为金朝灭亡,蒙古军队南下,襄汉一带受到战乱侵袭,所以李家又从随州迁到德州,这一年李庭芝十八岁。李庭芝少年受战乱之苦,所以对于侵袭家园的人抱有极大的痛恨。年长之后,受到儒家教育的他又忠君爱国。所以后来蒙古军队大举南侵之时,已经中举的李庭芝,毅然决然放弃继续考试,投奔参军。李庭芝初时投靠到孟珙帐下为幕僚,因为履立战功受到孟珙赏识,所以被推举为官。后来他进士及第,则另有升迁。后来受命移镇扬州,对于扬州的军事防务作出极大的贡献。李庭芝最著名的成就,还是在镇守扬州。但是其实他并不是一直都在扬州镇守的,在扬州军事防...
· 抗元名将李庭芝简介李庭芝是怎么死的?
李庭芝是南宋时期,抗击蒙元骑兵的名将,对抗击元朝,维护国家安全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李庭芝在后世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就像南宋大部分爱国将领一样,尽管默默无闻,被历史所遗忘,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都是为保护国家而付出所有的人。这样的人,是值得后世人钦佩和赞赏的。宋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统一国家中最可悲却又最闪亮的一个王朝。因为宋太祖“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宋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武力方面却大部分下降。特别是在当时,北方几个草原国家的先后崛起,都对宋朝的领土安全有极大的威胁。宋朝的可悲,在于自身武力的弱小和地方实力的逐渐强大。北方草原民族,先后崛起了辽国、西夏、金国和蒙元,而宋朝就一直都处在这几个草原民族的威胁下。更可悲的是,在往往协助另一个草原民族取代上一个霸主,成为新的霸主之后,宋朝都会成为新霸主觊觎的肥肉。北宋时期,宋朝联合金军灭亡辽国。辽国一灭,...
· 宋朝李庭芝生平简介李庭芝是怎么死的
李庭芝(公元1219年-公元1276年),字祥甫,随地(今湖北随州)人。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宝祐中知真州,累迁两淮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少保、左丞相的职务召回李庭芝,李庭芝与姜才一起转战到泰州,突围失败,被执殉难。宋朝李庭芝生平简介早年经历李庭芝出生的时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长有灵芝,同乡里人聚集观看,以为是生男孩的吉祥之兆,于是以它作为名字。他少年时特别聪颖,每天能诵读数千个字,而其智慧知识常常出于长者、老者之上。王旻任随州知州,李庭芝当时十八岁,告诉他的各位叔、伯与父亲说:“王旻贪残而不抚恤下属,下属多有怨言,随州一定会出祸乱,请把家迁徙到德安避祸。”叔、伯与父亲勉强听他的话举家迁徙,迁后不到十天,王旻果然被他的部曲挟持着发动叛乱,随州民众死的很多。投奔孟珙嘉熙末年(公元1240年)长江的防务很是紧急,李庭芝不能得到乡举,以策论上书荆州的将帅孟珙,请求为国效力...
· 古代军事人物-李筠
李筠,生年未详,卒于北宋太相建隆元年(960年),初名荣,避周世宗讳,改名筠,并州太原(今太原市)人,五代时后周大将。李筠自幼善骑射,能开100斤的硬弓,连发连中。后唐时应募入军伍,隶属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后唐末帝清泰(934――936年)初年迁为控鹤指挥使。后晋出帝开运(944――946年)末年,契丹辽太宗率兵攻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灭后晋。李筠被燕王赵延寿召为部将,但不久即出谋联合晋军诸将击败契丹留守将领耶律解里的部队,收复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此时,后汉高祖刘知远于晋阳(今太原市)称帝,李筠率部投奔晋阳,被任命为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刺史。后汉枢密使郭威出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保举李筠为先锋指挥使,又为北面缘边巡检。后汉高祖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叛汉攻入汴京,李筠与郭崇威随从作战,于留子陂击败后汉大将慕容彦超(刘知远之弟),建立功勋。广顺元年(951年),郭威革汉祚称帝,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