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汪琬,汪琬(1624~1691) 清初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
汪琬(1624~1691) 清初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学者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60余日,后乞病归。
汪琬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疏畅条达。他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二》)。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一遗集》)。这种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为作《生圹志》,则以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翱);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宗元)"。《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文是其代表作。
汪琬亦能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其文。 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包括诗10卷、文40卷。
汪琬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疏畅条达。他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二》)。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一遗集》)。这种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为作《生圹志》,则以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翱);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宗元)"。《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文是其代表作。
汪琬亦能诗,以清丽为宗,成就及影响不如其文。 著有《钝翁类稿》62卷,《续稿》56卷。晚年自删为《尧峰文抄》50卷,包括诗10卷、文40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汪琬
简介天启四年生于官宦之家,曾参与复社事。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然禧才纵横,未归于纯粹,方域体兼华藻,惟琬学术最深,轨辙复正。”其散文疏畅条达,论文要求明于辞义,合乎经旨,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论者以为其文风深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认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康熙曾称赞他:“尝与近臣论本朝文学砥行之儒,首称数先生。”代表作有《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六十余日。乞病归。晚年结庐于太湖之尧峰山,闭户撰述,不问世事。康熙二十九年(1691年)卒。著有《钝翁类稿》,晚年自订为《尧峰文钞》。参考书目汪琬:《汪氏族谱》
· 清八大诗家汪琬简介汪琬是怎么死的?
汪琬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是江苏苏州人氏,清朝官吏和著名诗人、散文家。人物档案姓名:汪琬别名:玉遮山樵、汪苕文、汪钝庵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长洲(江苏常州)职业:散文集、学者出生日期:公关1624年逝世日期:公元1691年代表作品:《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主要成就:散文三大家之一汪琬本人喜欢读书做学问,发明经义,精研史学,所以在文学方面有成就。不仅是和王士祯、施闰章、宋琬、曹尔堪等人被称为“清初八大家”、“海内八大家”。还因为散文出色,而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虽然汪琬本人不喜欢做官,却还是进入了仕途。汪琬出生于世浣家庭,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影响。清顺治十二年,汪琬参加进士考试,成功考中。进士及第之后,曾经担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康熙九年,因为本人患病的原因,辞官回到故乡。汪琬本人性格耿介,刚直不阿,脾气又有些冲动火爆...
· 汪琬小品纪游
汪琬生于明熹宗天启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年六十七岁。生于世宦之家,曾参与汪琬像汪琬像复社事。汪氏性情急躁冲动,坦率直言,不能容人过错,以是人多嫉之,然坦率无城府,光明磊落,立志自重,耿介有守。不喜仕进,惟嗜读书问学,发明经义,精研史学,昌言朴学。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九年(1670年)辞官归里。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六十余日,撰史稿一百七十五篇,后乞病归,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闭户撰述,不问世事,学者称"尧峰先生"。文学成就他的散文疏畅通达,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二》)。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一遗集》)。这种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
· 汪琬古文战争
汪琬古文战争近百年来,仅以清初古文为桐城派先声之论甚为流行。这种说法并不全面。陈子展所论古文“衰极复盛,系从明末清初的时候开始”(P222),卓有识见。清初是一个诗文词全面兴盛的时代,为准确描述词坛之兴,业师严迪昌先生与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等人昌言清词“中兴”之说。清初古文的崛兴亦可借鉴这种说法,称之清初古文“中兴”。“国朝三家”汪琬、侯方域、魏禧成就不下“桐城三祖”方苞、刘大、姚鼐。古文论争是清初古文“中兴”的重要基石,一代“清文”正是在论争中逐渐取得独立的地位。作为古文论争的焦点人物,汪琬标举“清文”,与吴殳、周容、陈僖、魏禧、归庄、叶燮、黄宗羲等一时古文名家发生激烈的商讨争讼。考察有关论争,有助于探讨清初古文运动的生态风貌,为明清古文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汪琬发起和参与古文论争,无疑有着借以创立一代“清文”的动机,但古文论争还有其具体的历史、文学及学术动因,在具体描述汪琬与古文家论争之前,...
· 江苏省-苏州-吴中汪琬
汪琬(1624~1691)清初散文家。字苕文,号钝庵,晚年隐居太湖尧峰山,学者称尧峰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后因病辞官归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60余日,后乞病归。汪琬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疏畅条达。他主张才气要归于节制,以呼应开阖,操纵顿挫,避免散乱。所谓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答陈霭公书二》)。他反对以小说为古文辞,认为既非雅驯,则其归也,亦流于俗学而已矣(《跋王于一遗集》)。这种观点,偏于正统。他的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的影响,而近于南宋诸家。计东为作《生圹志》,则以为若其文章,溯宋而唐。明理卓绝,似李习之(翱);简洁有气,似柳子厚(宗元)。《陈处士墓表》、《尧峰山庄记》、《绮里诗选序》、《江天一传》《书沈通明事》等文是其代表作。汪琬亦能诗,以清丽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